这幅《三驼图》,你知道它有什么含义吗

东方寻宝 2024-01-21 11:44:21

《三驼图》是一幅极有意思的画,初看哈哈大笑,再细看知晓它的背景后却陷入深思,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画中描绘的是三个行走着的驼背老人。前边一个提盒持杖,正回首而顾,中间一个拱手向前,似在问候,最后一个紧紧跟来,拍手大笑。三人虽谦恭低调,相互顾盼,但却个性张扬,栩栩如生。三驼肉团团站立呈倒品字形,与上部的题诗相映生辉。

《三驼图》中人物排列成稳定的三角结构,氛围紧凑,虽然没有背景衬托,却耐人寻味。画家李士达的成功是明代商品经济的产物,市民阶层强大了,他们更愿意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生活中丑恶,这为《三驼图》的出现提供了思路。

《三驼图》的上端留了大片的空白,有明代画家、藏书家的题诗三首。

三首题诗中,钱允治是题诗的第一人。他是明代书画大腕文徵明的高足钱谷之子。前三句还原了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乡里乡亲寒暄的场景,而最后一句迅速拔高诗的定位,一针见血,点明了此幅图的讽世主题。

“世上原来无直人”出自《增广贤文》,原句为“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意思是:世界上长得笔直的树木多得是,可是正直的人、没有心计的人却是很少有的。人人都是驼背,旨在讽刺什么?我们得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请注意的画中的时间信息。

“万历丁巳冬”也就是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冬,正处于明末的万历朝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绘画行业因此沾染变得世俗化:有人靠卖画发了财,有人靠剽窃致了富,趋炎附势的风气盛行。于是点头哈腰的人多了,刚正不阿的人少了,这激起了画家的诘问:“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天底下竟没有一个挺直腰杆做人的?”便将民间歌谣形之于画图,通俗而又诙谐地讽刺了当下。

居中是陆士仁的诗,他字文近,苏州人,为文徵明学生陆师道之子,曾补博士弟子员,善画山水。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发“杂音”:驼背仅是生理残疾,但他们的傲骨仍在,其心灵也比“他人”清纯,陆老人家教导我们说,一定要透过现象去寻求本质。他认为驼背人善良正直,较之那些体格健全、却一身软骨的家伙,不可同日而语。

左上是文谦光的诗,文先生字去盈,也是苏州人,擅长书法,行楷有晋唐风骨。他引用陶渊明愤恨世俗而辞官归隐的典故,明确地指出“腰板倍儿挺的好人”全都上山下乡去了,他们去山乡采东菊,见南山去了。

画家画得好,三位诗人立意也好,画与诗的珠联璧合如锦上添花,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审美愉悦和审美惊奇。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58

东方寻宝

简介:10年省级卫视《宝玉石观赏石》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