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保的前世今生

云飞四海 2023-12-13 10:47:54

中国的医保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在抗日根据地为伤病员颁发医药证,这被认为是我国医保的萌芽。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29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在我国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限于近乎崩溃的国民经济与薄弱的财政基础,各地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就医需求难以满足。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迎刃”人口大国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

1950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在职职工可以参加劳动保险,获得医疗保障。同年在陕北老根据地及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试行了公费医疗预防制。按照《劳动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

工人与职员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该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或特约中西医师处医治时,其所需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及普通药费均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担。贵重药费、住院的膳费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如本人经济状况确有困难,得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酌予补助。

1951年,中国政府又颁布了《公费医疗条例》,其覆盖面仅限于各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其他党派、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还包括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和退伍在乡的二等乙级以上残废军人。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在农村地区推广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以村为单位,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医疗互助组织。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对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医疗费用控制、建立责任共担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此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逐步介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探索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和大病医疗统筹,开始要求个人自付一定比例。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革。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省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开展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

到1997年底,全国享受公费、劳保医疗的职工14668万人,离退休人员3323万人。全年医疗费支出774亿元,人均医疗费支出430元。其中,公费医疗享受人数3781万人,全年医疗费支出225亿元,人均医疗费498元;劳保医疗享受人数10887万人,全年医疗费支出549亿元,人均医疗费407元。

国家逐步废除和改革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国家和单位对职工医疗费用包揽过多,从门诊到住院、从小病到大病无所不包,职工不负担或负担很少的医疗费用,缺乏自我保障意识,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1978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为27亿元,1997年增加到774亿元,增长了28倍,年递增约19%,而同期财政收入只增长了6.6倍,年递增约11%,职工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财政的增长速度。

二是对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医疗服务成本高、效率低,浪费严重。一些医疗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大处方、人情方、滥检查、乱收费。一些职工缺乏节约医疗费的意识,“小病大养”,“一人看病,全家吃药”。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约占全部医疗费用的20%-30%。

三是覆盖面比较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即使国有企业职工也基本上是以企业保险为主,职工医疗费用社会互济程度低,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低,影响了社会公平。新老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职工医疗费缺乏统筹互济,职工医疗待遇苦乐不均,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和效益差的企业职工基本医疗待遇得不到保障,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例如,有的单位年人均医疗费达几千元,而有的单位只有几十元;有些企业职工医疗费实行实报实销,而有些困难企业却长期拖欠职工医疗费。另外,由于劳保医疗分散在各个企业自行管理,企业“办社会”现象十分严重。据1996年的统计,单位自办医疗卫生机构10.2万个,床位7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33.8万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4%、24%和25%。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城镇职工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要求城镇各类企业单位和其雇佣的职工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职工和单位共同缴费,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医保账户。

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也可以悬(市)为统筹单位,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在全市范围实行统筹。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确定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石,最高支付限额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退休人员个人帐户的计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给予适当照顾。

2000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20个省市率先取消公费医疗,将公务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003年,《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农民无医保的历史宣告结束。

2007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城镇非就业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

2009年,中国开始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了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同时,重大疾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也陆续出台,以缓解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

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全国各地将公务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基本建立。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4亿人,覆盖率超过95%。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中国医保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城乡居民医保覆盖人群超过了10.27亿人。2019年,居民医保最低缴费钱数是250元,国家补贴不低于520元。但相对于职工医保动辄三四千元的收缴标准来说,相应保障层次还是比较低的。

2023年7月28日由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80元,同时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也就说2023年居民医保统筹标准为1020元。

0 阅读:83

云飞四海

简介:写好的文章,推荐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