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Talk|“百度靠AI赚钱了”,有几分可信?

TechForWhat 2024-03-04 09:25:12

作者 | 阿文

AI商业化绝对是2024年的主旋律,但百度有点过于着急强调自己的AI能赚钱了,何况这一观点本就不算十分成立。

也难怪财报发布前后,百度的股价从涨3%直接收跌8%。百度这份看起来很好的财报,资本市场显然并不买账,除了华尔街对中概股的有色眼镜,以及潜在的制裁担忧之外,百度过早赚到AI的利润,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在美国同行还在大举烧钱投入的情况下。

这也让行业内对于百度利润来源有所怀疑,到底有多少利润是靠AI,现在赚钱是否会削弱百度的竞争力,在有意无意地引导之下,大多数人都未曾关注。

透视2023年的财报数据,百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346亿元(189.6亿美元),同比增长9%,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287亿元,同比增速达39%;四季度营收349.51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77.55亿元,同比大涨44%。

百度的营收增长大幅落后于利润增长,当然可以理解为百度的议价能力变强,中国市场百度AI的先发优势,使其享受到马太效应的红利。

但是再看其他数据,2023年百度销售成本为人民币650亿元(91.6亿美元),同比增加2%,主要是由于流量获取成本增加,部分被内容成本及智能云业务相关成本减少所抵消。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42亿元(34.1亿美元),同比增加4%,主要由于支持生成式AI研发投入的服务器的折旧开支及服务器机架费增加。

在2023年大模型竞争需要额外烧钱的阶段,百度的成本支出还没有匹配上收入增速,这就说明百度有意在降本增效,省出来的成本就变成了利润。

业绩发布后的电话会上,百度高管的回答也印证了这一点。百度方面表示,在对生成式AI业务进行投资的同时,百度仍有余力管理传统业务的成本和支出。

展望2024年,百度将继续专注于核心业务,并准备减少对非战略性业务的资源分配。同时我们通过消除层次、简化执行和扁平化组织结构,不断提高整体组织效率。因此,进入今年,我们非常致力于持续优化我们的运营,确保我们拥有一个更高效的人力资源团队。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百度近几年也削减了不少非核心业务,智能驾驶就是典型,百度将更大的希望押注在了Ai上,同时寄望于保持移动生态系统的利润率和现金流,实现用现在投资未来。

如果从业务层面来看,李彦宏提到,“近期我们开始从文心一言中获得增量收入。2024年相信这一增量收入将增加到数十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广告和人工智能云业务。”

首先是广告,在线营销业务是百度的营收来源来头,百度核心收入为人民币1,035亿元(145.7亿美元),同比增长8%;在线营销收入为人民币751亿元(105.8亿美元),同比增长8%,及非在线营销收入为人民币284亿元(39.9亿美元),同比增长9%。

卖广告依然是百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现金牛,但是诸多平台都正在冲击百度的广告业务,例如抖音、小红书、B站,都在把搜索广告作为重点,产生了明显的分流作用。大模型帮助百度广告业务略微回弹,不过也就是堪堪回到了2021年的水平,增速跑输大盘。

然后是智能云,据TechForWhat独家获悉,2023年四季度,百度智能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11%。同时百度还公布了另一数据,四季度百度智能云收入84亿元,其中AI大模型为云业务带来约6.6亿元的增量收入。

收入口径的不一致,是因为百度在本季度开始将集团内部用云计算在智能云的收入中。此前数据显示,一季度百度智能云首次实现了盈利(non-GAAP),收入同比增长8%至42亿元;二季度,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5%至45亿元,持续盈利(non-GAAP);三季度营收未公布,因为三季度收入不增反降;四季度百度智能云恢复了增长。

总结来看,百度极力渲染的靠AI赚钱让人疑惑,靠AI确实能赚到一些收入,但利润更多来自于降本增效。资本市场简单粗暴地理解百度:重视盈利、省钱过冬,比起还在狂奔的美国同行,百度AI的想象空间也就大大降低,可能会降低百度AI的竞争力,百度也就更难实现股价上涨。

没有哪家企业比百度更害怕再一次失败,百度并不缺少战略眼光,但缺少贯彻到底的执行力。

0 阅读:8

TechForWhat

简介:数字时代,技术当立。关注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