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个以“吃瓜”闻名的古镇,三座千年古桥,镇以桥名,尽显江南山水乡韵

Trip在路上 2024-04-08 09:39:03

提及宁波的洞桥八戒西瓜,本地人总会赞不绝口。这种西瓜以其皮薄、肉脆、汁水多、味道甜的特点,成为每年夏天宁波人消暑解渴的佳品。

然而,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的魅力远不止“吃瓜”。这里,三座千年古桥,见证了历史变迁,仿佛时光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里,更孕育了南宋文学家楼钥、清代史学家全祖望等,他们的才情与智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文化底蕴。

洞桥大会堂

这三座古桥是洞桥、百梁桥和惠明桥。

洞桥,既是桥名,又是镇名。这座千年古桥,无疑是洞桥镇最为耀眼的瑰宝。

东晋隆安五年 (公元401年),句章县治刚刚迁到郭江小溪不久,那时的南塘河上还没有桥梁。直到北宋建隆元年 (公元906年) ,一座长20米,宽6米的单墩双孔木廊桥被架设了起来,因桥南首的入口酷似城墙门洞,故而得名“洞桥”。自北宋以来,洞桥便屹立于此,历经风雨沧桑,多次整修,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古老的韵味。

洞桥

洞桥

南塘河,当年曾是鄞西行洪、排涝、灌田、航运的主道。而洞桥,便是连接浙东南北的陆上通途。想象一下,当年桥下往返于甬城的航船络绎不绝,每天多达40余班,那份繁忙与繁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交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航运,这座老洞桥也开始渐渐被冷落。

幸运的是,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悉心呵护下,洞桥并未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相反,它成为了浙东悠久历史文明的见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站在这座古老的桥梁上,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千年前的那份繁华与热闹。

百梁桥

百梁桥是廊屋式石墩木梁桥,横跨于惠江之上。它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历经千年风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桥身全长百米,六墩七孔,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正中间的桥孔,由16根粗壮的木梁紧紧相连,仿佛十六条巨龙并驾齐驱,共同支撑着桥梁的脊梁。而其他六个桥孔,每孔铺架木梁14根,共计一百根木梁,因此得名“百梁桥”,实至名归。

百梁桥

百梁桥

百梁桥不仅是浙江省内幸存的最长石礅木梁古廊桥,更是浙东地区跨度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廊桥之一。它不仅是惠江上的一道美丽风景,更是浙东地区历史文化的瑰宝。

惠明桥始建于唐代。公元832年,王元暐主持修建它山堰,明州刺史于季友顺势在惠明港开渠筑堰,在惠明港与南塘河的交汇之处,建了惠明桥。

宋代文人杨蒙曾赞美惠明桥:“汤汤其流,泛泛其舟,以溉以濯,以酌以游。”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惠明桥周边的美景:河水潺潺,舟船悠悠,人们在这里汲水洗涤,品酒游玩,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与惬意。

惠明桥

经过宋、明两代的重修,惠明桥逐渐演变为一座双孔石桥,更显古朴典雅之风。

现存的惠明桥重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桥身坚固稳重,两孔之间镌有伸出的龙首,仿佛寓意着惠明桥如同巨龙般守护着这片土地。桥额上镌刻着“惠明桥”三个大字,字迹古朴,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洞桥镇的每一座桥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座桥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它们点缀在蜿蜒的河流上,如同历史的珍珠,串起了洞桥的过去与现在,也滋润着村民的心灵。它见证了洞桥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洞桥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如今,漫步在这些古桥上,仿佛可以听到岁月的低吟浅唱,触摸到古镇发展的生命轨迹。

山水乡韵

洞桥镇不仅以古桥闻名,更因其丰富的历史人文而引人入胜。

在这里,全祖望等著名人物的光芒熠熠生辉。全祖望,清代史学家,他的故居就位于洞桥镇沙港村全家自然村,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故居坐西朝东,为一排五间楼房。屋顶硬山造,南面檐口,发戗翘角。故居西侧留有堂匾“齿德堂”。2020年,经过重修改造后的全祖望故居,以一人一馆的形式,完整呈现了全祖望的生平事迹、诗词作品、后人评价等内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全祖望故居

此外,洞桥镇还有众多古迹值得一游,如全氏宗祠、羁仙桥、乌金碶、光溪窑等。今年初,在洞桥又发现两处六朝时期与史前时期古遗址:树桥遗址和潘家耷遗址,又为洞桥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洞桥发现新遗址

洞桥,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春日里,江南山水乡韵,等待着你的到来。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江南水乡的别样风情,寻觅悠然时光,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感谢你的阅读,你的每一次点赞、分享和留言都让我心生欢喜。

如果喜欢请关注@Trip在路上,我们一起看风景。

3 阅读:30

Trip在路上

简介:专注旅游和交通出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