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惨皇帝?一统北方却惨死刀下,凶手竟是身边人!

奇观舰长 2024-05-19 02:09:43

你可能听说过“五胡乱华”,那段历史教科书里一笔带过的混乱时代,却隐藏着无数英雄和枭雄。今天要说的这位,堪称一代雄主,他戎马一生,北征柔然,西灭大夏,挥师南下,饮马长江,结束了十六国割据的局面,一统北方!他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这个名字一听就霸气侧漏,仿佛天生就带着一股征服者的气概。史书记载,他出生那天,天生异象,祖父道武帝拓跋珪一看这孩子,龙颜大悦:“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果然,拓跋焘小小年纪就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16岁就跟着父亲上战场,冲锋陷阵,勇不可挡。

23岁那年,父亲去世,拓跋焘临危受命,继承皇位。他屁股还没坐热,柔然就来搞事情,六万大军气势汹汹杀过来,拓跋焘二话不说,亲自率领轻骑迎战。结果被敌军重重包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拓跋焘硬是凭借着超强的武力和谋略,带着兄弟们杀出重围,最终击退柔然,稳住了局势。

经过这一战,拓跋焘彻底在北魏站稳脚跟,接下来,就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了。他率领北魏铁骑,像一把出鞘的利剑,横扫整个北方。他先是挥师西进,攻灭了大夏国,俘虏了夏主赫连昌。接着又剑指北燕,一路势如破竹,将北燕的疆土收入囊中。最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北凉,经过数年的征战,最终将北凉也彻底征服。

拓跋焘南征北战,几乎没有败绩,他就像开了挂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刘宋那边评价他是“英图武略,事驾前古”,意思就是说,这哥们简直是战神转世,比冒顿、檀石槐那些古代的游牧民族领袖还要厉害。张大龄在《晋五胡指掌》里也赞叹道:“而太武雄才大略,威服四夷。”

拓跋焘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了北魏本身国力强盛之外,也和他个人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密不可分。他不仅擅长制定战略,还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所以北魏军队打起仗来,总是战无不胜。

除了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拓跋焘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所以他非常重视吸纳汉族人才,推行汉化政策,并且改革律法,减轻刑罚,以此来缓和社会矛盾,安定民心。他还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并且非常重视教育,在平城东边建立了太学,让王公贵族的子弟都去学习,还亲自祭拜孔子,以此来提高国民素质。

拓跋焘的这些举措,让北魏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也过上了安稳富足的生活。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最终却迎来了一个无比悲惨的结局。

随着连年的征战,北魏的国库逐渐空虚,百姓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时的拓跋焘,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英明神武的君主了。或许是因为战争带来的压力太大,或许是因为权力让他迷失了自我,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滥杀无辜。

据说,他曾经因为怀疑大臣崔浩谋反,就把他满门抄斩,还把崔浩写的国史全部烧毁。事后他却后悔不已,痛哭流涕地说:“我错杀忠臣了!”可是,人死不能复生,他的忏悔也无法挽回那些无辜的生命。

拓跋焘的暴政,让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他身边的大臣,要么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要么就是阳奉阴违,暗中勾结宦官,企图谋权篡位。

其中,有一个叫宗爱的宦官,尤其阴险狡诈。他表面上对拓跋焘忠心耿耿,暗地里却一直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并且离间拓跋焘和太子拓跋晃的关系。最终,在宗爱的挑唆下,拓跋焘逼死了自己的儿子,这也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

宗爱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害怕拓跋焘哪天清醒了会找他算账,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正平二年二月甲寅日(452年3月11日),他趁着拓跋焘熟睡之际,偷偷潜入寝宫,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一代雄主,就这样死于非命,年仅45岁。

拓跋焘的死,令人唏嘘不已。他戎马一生,为北魏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最终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令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他的一生,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权力就像一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拓跋焘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帝王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那个乱世之中,英雄辈出,枭雄并起,他们为了各自的野心和抱负,掀起了一场场腥风血雨。而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最终的赢家,往往不是那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人,而是那些懂得克制欲望,顺应历史潮流的人。

2 阅读: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