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百事可乐承诺700万积分可换战斗机,不料一学生真攒够了!

兰亭说事 2024-05-14 03:32:53

1995年,百事可乐在美国推出了一则,石破天惊的广告。

一瓶可乐兑换一个积分,只要在一年内,攒够700万个可乐积分,就能直接换走,一架价值3000多万美元的,鹞式战斗机!

这则广告无疑是,前所未有的疯狂之举。虽然引发了大批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可策划人员始终认为,这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可谁能想到,竟然真有一个,年仅21岁的大学生当真了,不惜花费70万美元买够了积分,找到百事可乐兑换战斗机。

那么,没准备“礼品”的百事可乐公司,最终如何收场的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玩大了”的噱头营销

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美国的营销战,打得那叫一个火热。

为扩大年轻人市场的份额,百事决定推出一则,堪称“疯狂”的广告。

这个广告的场景,那是相当的炫酷。

一位形象帅气的年轻人,穿着印有百事logo的T恤和夹克,戴着飞行员墨镜。

早晨从宿舍出发,驾驶着一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直接降落在校园草地上,并且引得一众少女尖叫鼓掌。

同时,字幕上还写着,

“只需攒够700万个百事可乐积分,就能兑换这架,价值3000多万美元的战斗机!”

就这样,广告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噱头开场,并在随后展示了,一系列的“实用”积分礼品:

75积分可换T恤,175积分可换飞行员墨镜,1450积分可换夹克。

最后就是呼吁大家,多购买百事可乐,争取攒足700万积分,就能开着战斗机驰骋蓝天。

这种“离谱”的营销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起了年轻群体的强烈兴趣。

然而,大多数人也明白,700万积分要喝掉700万瓶可乐,花费70万美元,真想凭此兑换战斗机的话,简直堪称疯狂!

就连百事公司自己,也认为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21岁学生,豪赌百万积分

可任谁也没想到,在全美数百万追捧者中,一名年仅21岁的大学生约翰·伦纳德,对此真的当真了!

作为一个军事迷,伦纳德对广告中的鹞式战斗机,向往已久。

听完广告后,他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如果真攒够700万积分,不就能开着梦寐以求的战斗机,招摇驰骋了吗?

尽管对普通人来说,攒这么多积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伦纳德并非简单地,将其当作玩笑,而是当场打定主意,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兑换那架战斗机。

事不宜迟,他先给百事公司打了个电话,核实是否可以直接购买积分。

在得到肯定回复后,伦纳德开始精算,需要投入的资金。

根据每一积分,相当于10美分可乐价格的换算,伦纳德粗略计算,要想攒够700万积分,需花费70万美元。

虽然70万美元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但与3000多万美元的战斗机一比,着实是白菜价。

伦纳德立马下定决心,要用这个“天价”换购,他心仪已久的战斗机。

为了筹集资金,伦纳德四处奔走,终于说服5个投资者,打入股本交由他运作。

随后,他们拿出70万元现金,耗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堪堪凑齐了700万积分。

等到完成兑换要求后,伦纳德专门写了一封信,寄给了百事可乐公司,要求兑付战斗机。

拒绝兑现,学生起诉

信件邮寄到百事公司的时候,无疑让公司高层,大惊失色。

谁也没料到,一个看似疯狂离奇的噱头广告,竟然被一名学生当真了。

而他们口头上的随意应允,还真让对方动用重金,去购买了积分。

公司内部经过紧急讨论,很快认定,给学生兑付战斗机,是毫无实施的可能。

一来军火无法随意交易,二来也无能力采购,如此昂贵军备。

于是,公司决定拒绝兑现,并以"开玩笑"当成借口,搪塞伦纳德。

然而,伦纳德怎会听任公司,无理拒绝。

经过深思熟虑,他反过来状告百事可乐公司,要求对方履行广告诺言,兑付战斗机。同时还附带索赔,精神损失费等。

这件事很快发酵成,一场大新闻,被广为报道。

局面一度失去控制,危及百事公司声誉。

就连美国总统办公室,也不得不出面表态,出于公共安全考虑,普通公民无权私自拥有战斗机。

法院认定双方都有错

眼看舆论扩大,百事公司陷入被动,只好将官司一路打到联邦法院。

双方在法庭上各执一词,你来我往,唇枪舌战,争执不下。

伦纳德坚持认为,百事广告无疑是,对消费者的一种"邀约",一旦他积分到手,就构成了双方在无形中缔结的合同,所以百事必须履约。

否则,公司就会违反了合同精神,同时涉嫌违法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不过,百事公司则辩称,任谁看了都知道,这是一则无伤大雅的幽默广告,把它当作信用承诺,本身就是一种荒谬行为。

最终,法院兼顾双方诉求,做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判决。

一方面,法院认为百事公司在广告上,采取了"夸张做法",存在虚假宣传嫌疑,违反了当时的广告法。

因此,公司需要承担,退回70万购物费用的,经济赔偿责任。

另一方面,700万积分兑换,3000多万美元战斗机,显然存在重大价差,且普通民众无权私自拥有军火,因此百事可乐并无,实际兑付战斗机的义务。

百事上了深刻一课

尽管事后百事可乐连忙修改广告,将兑换标的提高到,"7亿积分可换战斗机",但舆论已经对其,狠狠开了一枪。

此后很长时间,百事可乐都遭受着,舆论和民众的抵制,品牌形象一度陷入低谷。

公司不得不耗费大量心血和资金,艰难重建企业诚信和信誉。

这件事给百事可乐,上了一个深刻教训,在营销广告中,任何"吹牛夸大"的营销噱头,都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法律风险,消费者完全有可能当真。

后来,不少国家对虚假广告乱象,加强了法律监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起事件的影响延伸。

可以说,这无疑是一个代价昂贵,却饱含教训的营销失误案例。

总的来说,此事带给大家,不少的启示。

营销广告虽可使用 "噱头"博眼球,但不可做出违背常理的虚假承诺。否则只会给企业带来,声誉受损、法律纠纷等沉重代价。

消息传回国内后,神通广大的网友们,给百事可乐想出了不少的“好办法”。

就比如,可以先要求伦纳德,拿到鹞式战斗机的驾驶资格,和私人停靠战斗机的场地,在谈兑付的事情。

当然了,这也不过是变相的耍赖办法,治标不治本。

后记

总之,这桩"700万积分能兑战斗机"的事件,不啻是营销史上昂贵,却饱含教训的一课,警示我们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企业应以此为鉴,及时反思和规范营销行为,以保有长远发展。

参考资料

0 阅读:4

兰亭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