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困守涿州孤城3个月,被各方势力视为军事奇才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4-03-15 15:19:18

——

傅作义戎装照

傅作义是出身于阎锡山晋绥系的著名将领,其本人虽出身农家,却学习刻苦,从1910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开始,以优异成绩先后进入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深造,毕业后被分配进入阎锡山麾下第10团担任见习军官,因功一路晋升排长、连长、营长;1924年,不到30岁的傅作义被任命为第4旅第8团上校团长。此后,阎锡山因两次守城作战而名震天下,官运亨通。

冯玉祥国民军剧照

第一次是在天镇对阵冯玉祥国民军主力

1926年春,冯玉祥在奉系张作霖、直系吴佩孚、晋军阎锡山联合反对下被迫下野,赴苏联考察,其麾下的国民军也在“五虎上将”张之江、鹿钟麟、宋哲元等人指挥下,从北京撤往察哈尔、绥远等省。阎锡山为了配合直、奉两军围攻国民军,派出部队奔袭大同,欲切断北京通往绥远的平绥铁路。国民军见后路被切断,遂集中方振武第4军、石友三第5军、韩复榘第6军等部展开全线反击。

国民军素以兵精将勇著称,阎锡山的部队根本抵挡不住,很快就全面退守山海关一线,唯独留下傅作义率领1个团防守平绥铁路的要点——天镇县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能够击退数万晋军的国民军,竟然奈何不了只有千人驻守的天镇。方振武第4军集中兵力围攻3月有余,用尽了挖地道、重炮轰击等各种方法,依然无法越雷池一步。由于背后直、奉两军在步步紧逼,最后国民军只好放弃围攻,全线撤守广灵一带。

战后,傅作义升任第4旅少将旅长;次年6月,阎锡山宣布山西“易帜”,部队全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3集团军,傅作义的职务也水涨船高,升任第4师中将师长。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是奉系的两代首领

第二次守涿州,对镇张作霖父子奉系精锐

1927年,昔日刀兵相见的冯玉祥和阎锡山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在北伐旗帜下进攻北洋军阀奉系头子、“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其中,冯玉祥部从陕西经潼关进入河南,牵制奉军主力;阎锡山见有利可图,也趁机于1927年9月29日誓师“北伐”,并兵分五路进攻平津地区。在此期间,除傅作义率第4师附炮兵团奔袭涿州一举成功外,其余晋军各路无一例外被奉军击退,尽数缩回山西老巢死守。

晋军多路出击,虽然仅斩获涿州一城,但这座涿州城却位于奉军的后方,北距北京百里,南距保定百余里,东南距天津二百里,为京津保三角地带之要冲,紧扼北京之咽喉。因此张作霖亲自组建了反攻涿州总指挥部,命令其子张学良率领最精锐的第3、4军团围攻涿州,出动飞机、坦克,并使用了当时尚属罕见的燃烧弹和毒气弹等化学武器,从空中、地面乃至地下配合攻城。

傅作义血战涿州城

涿州城内虽然不足万余守军,但在傅作义指挥下从容不迫、英勇抗击,竟然孤军坚守3个月,将数万精锐奉军牵制在北方,无法支援河南战场。最后,由于北伐军已经在南线取得决定性胜利,继续坚守涿州孤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阎锡山的首肯下,傅作义与张学良达成停火协议。1928年1月12日,第4师残部7千人撤出涿州城,接受奉军改编,历时3个月的涿州攻防战以双方妥协而告终。

战后,傅作义从奉军阵营秘密逃亡晋绥军占领的天津,被委任为天津警备司令。因为这一战,傅作义受到各方势力的瞩目,蒋介石为拉拢他,任命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张学良则借助中原大战后主持北方军政的机会,欲委任傅作义担任山西省主席,以取代阎锡山;当傅作义坚辞不受后,又委任其为绥远省主席,使其得以脱离晋军独立发展、自立门户。

蒋介石与傅作义

傅作义部在绥远河套地区得到迅速壮大

0 阅读:2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简介:笑谈风云,闲说历史,另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