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走向开悟?

书卷道亦有道 2024-05-11 13:07:16

文章摘自水木然新作《人性的秘密:洞悉人性方能懂为人处事——生活、工作中的交际行动指南》

为什么人一旦开悟,就会变得非常厉害?

因为人生最大的消耗是“内耗”,而人一旦开悟就会终止内耗。

举个例子,很多人看似又活了一年,其实只是把一天重复了365遍,这种人活了一辈子也是在原地打转,跳不出那个“怪圈”。

而有的人每一天都在精进迭代,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步,所以他们一辈子能活出别人几辈子的体验。

为什么很多人都无法突破人生这个“怪圈”呢?

每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受到了环境和阅历的限制,成长过程中的思维和认知都被牢牢地束缚住了。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迷局,它就像一个被设计好的程序,程序的核心目的就是让我们活着就像走迷官,它会用各种表象、假象、诱饵、欲望来迷惑我们,让我们无法走出这个困局。

人生看似有无数的选择、机会和可能性,但有很多东西是为了让我们迷惑而存在的,让我们无法做自己。

最终能成功冲破迷宫的只是少数,所谓“开悟”的人指的就是他们,而多数的人都会被困于迷官之内而不自知。虽然辛苦劳累,却始终在担心失去和失败后气馁之间反复循环,终究不能解脱。

一个人一旦觉悟了,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这样的人大脑里可以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却又丝毫不影响自己做事,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兼容能力,只有格局和认知达到一定层次的人才可以做到,这也就做到了完全无内耗。

而普通人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一个大脑只能容纳一种思维或一辈子都在这个观念里打转。其实,只要是“单一性思维”,就是“偏见”,就是封闭性的。

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并存,才是最健康的,就好像太极图一样,能够同时包容黑和白,并且让黑和白保持对立和统一。

举个例子,现实中的很多事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现实中的很多人往往不是非善即恶、非敌即友的,而是灰度的。对错、是非、黑白、善恶都可以互相转化,这样就能把世事处理得游刃有余,把人性洞察得明朗又透彻。

记住一句话,一个人开悟的标志是:他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可以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再如,真正开悟的人,可以同时具备“出世的智慧”和“入世的方法”。

什么叫“出世的智慧”?就是能够跳出凡尘俗事的能力,这是一种升维的思考。记住一句话,答案永远比问题高一个维度。

要想真正把问题看透彻,必须升级一个维度再看当前的问题。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能够随时抽身而出,这就是“出世的智慧”。

什么叫“入世的方法”?就是无论思维上升到什么阶段,都可以随时躬身入局,这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魄力,更是一种当仁不让的能力,而不是飘在半空中,无法脚踏实地地做事。即便人生是一场游戏,也随时可以入局、控局。

举个例子,很多人无法处理“赚钱”和“情怀”的关系,赚钱和情怀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一个是入世,一个是出世;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因此很多人无法同时并存这两种思维,或者总认为赚钱和情怀是矛盾的。

实际上,这两种思维虽然是对立的,却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关键是有的事满足你赚钱的欲望,而有的事满足你情怀的需求。

千万不要要求每一件事既能满足你“赚钱”的需求,又能满足你“情怀”的需求,两个需求通过同一件事来实现,这是很大的贪心,也是一种偷懒,最后这件事往往就被压垮了。

那么,真正的高手都是怎么达成目标的?在确定一个目标之后,把目标拆分成两个属性的东西,这两个属性往往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然后分别去满足这两个属性的需求。

因此,做事业请记住这四个字:情钱分离。

所谓“情钱分离”,就是把事业的“情怀属性”和“赚钱属性”分开:

第一,你的事业未必是你喜欢的,只要能合法地赚钱就可以了;

第二,你的情怀未必需要去赚钱,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了。

现实中很多人就是这样失败的,他们在投资、创业、做生意的时候,总是想着“情怀”,明明是自己的执念造成的失败,最后反而认为是自己有“情怀”造成的,开始抱怨、偏激,走向了极端。

再举个例子,真正的高手买房子,都会遵循这四个字:投住分离。

所谓“投住分离”,就是把房子的“投资属性”和“居住属性”分开:

第一,你居住的房子可以是你最喜欢的,但未必属于你,可能是你租的;

第二,你的房子未必是你最喜欢的,所以不一定要自己住,可以租出去。

很多人买房之所以亏钱或者增值太慢,就是因为总认为自己的房子一定要自己住,于是买房就选择离自己近的地方、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者自己所在的城市,但这些地方未必就是最有升值潜力的,比如风景好的郊外别墅、外表很漂亮的公寓、公司附近的房子等。

一旦把房子的“投资属性”和“居住属性”分开,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买在最有增长潜力的地方,住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这样既能满足居住需求,又能满足财富的增长需求。

一个房子,往往很难同时满足我们的两大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让一个房子只满足我们一个需求,这是最妥当也是最可行的做法。

人往往是贪婪的,总想让一个事物(或人)同时满足自己的多种需求,事实证明这就是人最大的执念,到了最后往往会适得其反。

这就是无法同时容纳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单一思维”不可能对应“所有需求”,最终的结果不仅不能让你满意,反而会更糟。

再举个例子,经营爱情的最高境界,也只要记住四个字:人情分离。

所谓“人情分离”,就是把“人”和“情”分开,即:你喜欢的人,未必就要跟你生活在一起。

喜欢一个人就一定要跟他(她)在一起吗?

就像一朵花很漂亮,你在一旁欣赏它可以,如果你非要摘下来插在家里,它很快就会在你面前枯萎。

有的人适合跟你讨论柴米油盐,有的人只适合跟你畅谈琴棋书画;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精神。这两者往往不会存在一个人身上。

你最喜欢的人,未必就是最适合跟你生活的人。最好不要期待遇到一个人,他(她)既能满足你对精神的需求,又能满足你对生活的需求。这样的人太难找,如果找到了,就是一生当中最大的奢侈和幸运。但很多人一辈子都找不到,最后只能孤芳自赏。

更何况,即使这个人出现了,他往往也会被压垮,因为需要承载的东西太多了,这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

能将一件事(一个人)的两种属性分开,是非常符合中国哲学的做法。因为事物总有阴与阳两大矛盾,就好比是太极图一样,找出这两大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才能真正把握得住这个事物。

而常人之所以不能并存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就是因为常人的格局不够,认知不够,他们一旦检索到跟自己单一思维相悖的东西,马上就开始反抗,证明别人是错的,自己的才是最合理的。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到以“出世的智慧”为体,以“入世的方法”为用。一“体”一“用”共存于心中,针对不同的属性拿出不同的态度来应对,而不执着于某一个观念,这时人生就开悟了。

这就是二元统一的理念,也是世界的本质,接受这两个完全矛盾的观念同时存在,还能同时单独处理好它们,这样才能在工作、生活、情感里游刃有余,从容洒脱。

3 阅读:118
评论列表
  • 2024-05-11 22:18

    首先要穷,只有穷人才走开悟之路。

书卷道亦有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