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敢透露的秘密:为什么我爱老婆如命却还是背叛了婚姻?

陈曼心理 2024-05-13 12:45:33

为什么爱老婆如命的男人,却依然在外面找情人?

这个问题的本质,实际上存在一个关键点,即一个人的忠诚度和其爱的浓度,真的完全对等吗?

大众受到内隐人格理论的影响,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某种固定思维,认为他人的人格品质都是相互关联的,了解其中的一种品质,就可以推知其他品质及其行为表现,同样也会将“爱老婆”这个品质,延展到一个人的专一品质上。

觉得爱老婆的人还会出轨这件事情不可思议,实际上是有悖这个固有逻辑,但其实“认为爱老婆的人绝对很专一”就像“认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很大方”一样荒谬。

因为爱不爱和专不专一,在一个人的自我品质评判标准中,完全是两码事。

首先“爱老婆如命”这个笼统概念的展开表现,无论是生活中的关心呵护面面俱到,还是情绪、经济的全力支持,都不是一个绝对性的筹码,能够为其打上一辈子专情的烙印。

“很爱老婆”是行为外显表现,而“无法专一”是性格本质特征,爱老婆的行为表现背后存在着很多动机,也许是身份、责任、人设、习惯等等,并不能完全与深爱挂钩。

从理论上来说,爱的确具有排他性,但真正的婚姻与现实生活,实际上是打破所有概念、想象和预设而存在的,大部分人现实婚姻中的爱,根本无法上升到真爱如命的程度,更别提以此来断定一个人的专一品性。

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重点探讨的,是“爱老婆”和“不专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人性品格特质,到底为什么会割裂般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这也恰恰能够解释,为什么深爱老婆的男人,也会出现多情不忠的出轨行为。

01“爱老婆”与“不专一”的矛盾本质:自我与人性

太多人不解,如果是真的有那么爱老婆,又怎么会冒着失去对方的奉献出轨乱来?

实际上,婚姻中感情基础和男性爱的表现都是真实的,但更加真实的,是复杂且变化的人性。

爱并非完全分明的黑白状态,比起怀疑动机、批评对错、极端拉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先认识到“爱与不专”共存的本质原因。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曾提到一个观点:

人的内心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统一的自我”,而是很多“相互拉扯的意见不同的自我”,这也揭示了人可以既深爱又三心二意的割裂矛盾性。

在感情之中也是如此,人至少有两种自我,叙事自我(narrating self)及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

“爱老婆如命”的男人,对待妻子爱的根源,出自于贯穿人生的“叙事自我”,是一种宏大深沉而习惯性的爱。

“叙事自我”在对某事的体验下判断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只会采用“峰终定律”,也就是只按照高峰和终点这两者的平均,作为整个体验的价值。

所以简单来说,当一个男人进入婚姻,便相当于迈入了人生某个新阶段,而妻子这个角色,则是漫长人生中占比重要的一部分,男人拥有了一个讲述婚姻与爱情的“长故事”,并通过这个“婚姻的故事”来建构自己的身份和意义。

也许你会发现,有些好男人在婚姻中看上去温和善良,遇到矛盾懂得让步,对待妻子面面俱到事事上心,有耐心、不抱怨,但这些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是其自我的人设与身份。

说白了,你眼中的“爱老婆如命”,事实真相未必真的如此,你看到的表现与反应,跟预测的爱的浓度极大可能是不同的,对妻子的确有爱,但未必是你想象中的深爱。

因为在“叙事自我”的角度,男性对待婚姻和妻子的判断,并不会因为短时间的细小变化就改变。从人生维度上看,与妻子的婚姻,的确拥有甜蜜、温暖的高峰感受,也拥有着相伴、终老的结局和终点,总之有始有终。

也正因如此,男性表现出“爱妻子如命”的深情、温柔、美好的品质,真情流露的时刻,有可能会演变成依赖习惯,更甚者是虚情假意,包括构建一个好男人、好丈夫的人设,都只是男性需要“峰终定律”中的高峰时刻。

而表现出的呵护、陪伴、支持,则是男性在潜意识中期待着“峰终定律”中,婚姻终老的结局,为维持这个结局,依然能够在表面上做到“好丈夫、好男人”的职责。

所以其实归根结底,当你认为深爱的时候,也许这份感情中爱的浓度是有所降低的,因为这份爱并非完全专属于妻子本人,其中还包括着身份、习惯、人设,更有可能是习惯的养成和维持。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男人对于婚姻和妻子还是不同的呢?这其实就是“叙事自我”的独特影响了。

面对婚姻与妻子,男性“叙事自我”的考虑方式,能够将婚姻与妻子间的丝丝缕缕编织成为自己的专属故事,因此而制定计划、沉淀变为经历,呈现出爱老婆如命的表现,一直从未变化过。

因为面对感情,婚姻与婚外情调动的男性自我不同,他们真的能够分清楚,到底什么是人生真正重要的,什么是玩乐与逢场作戏。

尤其根据案例统计,婚姻感情基础浓厚的出轨者,对于婚外情的态度,往往并不会存在极深的执念和不甘,更多表现为模棱两可、可有可无。

对于男性来说,真正落实在人生之中,那些能够留存记忆、积蓄故事、参与重大决策的,往往都是在调动“叙事自我”的领域,也直指婚姻与妻子位于男性人生中的重要性。

这也恰恰说明,男人对婚姻与妻子确实是有爱的,因为无论是感情巅峰还是婚姻结局,这些全部附属于其人生的重要历程之中,为感情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既然婚姻与爱人,都已经能够在人生层面满足男人的“叙事自我”,为什么他还会继续三心二意向外探索呢?

这就进入了另一个角度,“体验自我”的范围之中了。

实际上,“爱老婆如命”的男人,出轨第三者的动机,也是出自于这个时刻感受的“体验自我”,则是另一种新奇体验。

为什么说婚外情的动机是一种“体验自我”?

因为这是一种即时性的自我,只发生在某时某刻、或某个特定情境之中,与婚姻相比,则是当下感受和记忆感受。

“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的持续性和深刻度不同,它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与感受,当我们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不会参考“体验自我”,不会深刻地形成撼动人生的力量。

对于从这种本质上发展而来的婚外情而言,男性通常更侧重用过程来衡量自身的感受,所以并没有真正留存记忆的能力,更没有左右人生进程的能力。

如同绚烂烟火,风过无痕,没有深刻记忆,不会影响人生的任何变化。

对于那些存在矛盾或已乏味的婚姻,男人出轨是为了发泄、释放或弥补空缺,也许感情能够尚还多些。

但对于依然存在爱和感情的婚姻,男人出轨更多的则是情感外移,是“平稳中的全新满足体验”。

当一个人的“体验自我”遇到新鲜刺激的契机,足够累积后便会破坏“叙事自我”的完整程度和计划,出轨事件也会就此发生。

举例来说,一个人原本对自己的婚姻有着规划,对待妻子温柔呵护,是众人眼中的优秀丈夫,而他也乐在其中,这种生活方式是“叙事自我”的专属规划。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意外地遇到了某个人、或是经历了某个新奇事件,“体验自我”便开始活跃起来,于是注意力分散开始情感外移。

这也是为什么在婚姻之中,爱、沟通、付出、陪伴等等一切情感基础与爱情维系,都似乎难以真正扼杀婚外情的原因,因为上述的方式是推动男性面对婚姻时“叙事自我”的发展,而“体验自我”永远不可能被彻底消灭殆尽。

也许看到这你会产生困惑,难道无论感情好坏、爱与不爱,出轨这件事真的无解吗?

非也。

现在需要回到我们开头所说的,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既然爱与忠诚是两种不同品质,那么拥有爱的浓度以后,又该如何去关注婚姻的忠诚?

02真正的专一,能够将“体验自我”融入婚姻生活之中

前文我们从自我角度,分析了男人一边深情一边出轨矛盾的根源与动机,而婚姻专一度的重要因素,往往和常理中的物极必反有关。

婚姻也是如此,专一的品质,往往也是附加在和谐、稳定和激情之上的,如果将其当作刻板的规定和要求,那维持起来也会异常艰难。

忠诚和专一,除了个人品格的坚守以外,还需要动力才能够真正长久维持下去的。

而影响婚姻感情专一度的,则是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

分析这个心理学概念,能够为男性的忠诚动机,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这也正是男性对待感情时,“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的统一。

这个心理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人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

翻译过来便是,婚姻中的“叙事自我”让男性得以获得稳定的满足感,也许是稳定的重复、平淡的情绪调动,一旦稳定感过度,失去了情绪调动与激情,“体验自我”便会蠢蠢欲动,开始追求新的刺激。

于是男性或许本来专一的注意力被转移了,长久的平静温馨反倒没有让男人安稳度日,一贯温润和善的人毫无预兆地出轨了。

稳定的安全感,温柔爱自己的伴侣,或许是所有人都长久向往的追求,但过度沉溺于温暖的舒适区中,则会滋生出更多隐患,这是婚姻的习惯,而非真正的双向维护。

“爱老婆如命”的男人会出轨,也许是因为给出的温柔、赋予的情绪价值、给予的表现,从来没有真正地调动过他的情绪,一切都是习惯、责任或是自然而为。

渐渐地,婚姻中的双方在面对矛盾分歧时,也会不由自主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感受,反而去迎合习惯成自然的人设。

而与其相反地,恰恰也存在一部分情绪波动较大,常年小吵小闹、吵架拌嘴的婚姻,却长久专一得过了下去。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注意力、关注点、时间、精力,都是男人内心专一度的内容,没有多余的精力向外探索,也就是将“体验自我”全都融入了婚姻生活之中。

比如改变沟通方式,调整角色序位,不去刻意为了维持稳定而一成不变,可以选择把“体验自我”这种微观视角放在“叙事自我”这种宏观视角之前,按照自己当下的心境和想法转换婚姻中的交流方式,让“婚姻的叙事”不再是为“家庭”这个大框架服务,而是为“彼此”这个小框架服务。

又比如关注对方的隐藏面。

一贯稳重温柔的人,也会有压抑潜在的需求和性格面;一贯沉闷内向的人,或许也会期待大胆、热情的表达。引导对方做更多自我暴露,让夫妻间有更多靠近真实彼此的机会。

再比如多去创造两个人之间从未有过的互动体验,相处多年的夫妻想要唤起关系中的激情与新鲜感,比起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倒不如酣畅淋漓地吵一架更容易点燃彼此。

对于很多夫妻来说,彼此的内心深处一旦成为人迹罕至之处,婚姻中的关爱和温情便会降格为习惯与麻木。

丈夫通过日复一日地程式化付出认领了“爱妻如命”这一标签,妻子通过社会大众对好男人的定义与标准强化了自身对“爱妻如命”人设的需求。

唯独忘了在漫长的婚姻中向彼此袒露:

真实的我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真实的我们到底渴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真实的我们到底期待如何被伴侣回应?

于是,那些从未被言说、不可被言说的情绪与需求便会伺机而动,借由“婚外情”的方式被宣泄和表达。

真正的忠诚,不是靠爱意浓度来维持,因为那不现实;

真正的忠诚,也不是靠理性道德来维持,因为那不靠谱。

爱是忠诚的起点,却很难成为忠诚的终点。

真正的忠诚,一定是立足于两个真实个体的互相碰撞。

我们会在碰撞中、磨合中创造出独属于我们彼此的相处方式与沟通默契,别人看不看得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背叛对彼此来说意味着什么,你会愿意用100块去换别人的50块吗?傻子才会对吧?

当我们敢于靠近、看见、理解和接纳彼此的伟大与渺小、高尚与不堪,便能令抵达彼此的内心深处,那里自有“叙事自我”追求的温情与喜乐,也自有“体验自我”追求的跌宕与新鲜。

又何必搞什么婚外情呢?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0 阅读:153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