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利用元素铋实现无线通信性能飞跃

知兼 2024-03-03 09:12:05

在一项可能重新定义无线通信边界的开创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注意力放在一个不太可能的英雄:元素铋(bismuth)。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因其在化妆品和药品中的用途而广为人知,现在正处于技术革命的前沿,有望将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推入太赫兹范围,远远超出了5G技术的当前能力。

这项由德国研究机构Helmholtz-Zentrum Dresden-Rossendorf(HZDR)和萨莱诺大学(University of Salerno)牵头的合作研究揭示了薄膜元素铋实现室温非线性霍尔效应的潜力,这是他们在《自然电子》杂志上详述的突破。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量子材料科学中的现有范式,还为量子增强的无线通信技术铺平了道路。

对量子的探索

对更快、更高效的数据传输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在5G时代,工程师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进一步增强无线通信技术的方法。最有前途的途径之一是将这些系统的载波频率提高到100千兆赫兹(GHz)以上,达到太赫兹范围。然而,迄今为止可用的材料和设备不足,无法实现下一代系统所需的高载波频率。

而引入元素铋,根据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研究,这种材料表现出一套独特的特性,使其成为这一技术飞跃的理想候选者。与其他表现出非线性霍尔效应但需要低温或复杂化学成分的材料不同,铋可以在室温下有效运行,既简单又环保。

非线性霍尔效应的飞跃

非线性霍尔效应是二次电压横向产生到所施加的电场的现象,对光电器件的发展至关重要。它通常出现在具有大Berry曲率的非中心对称晶体中。然而,由于其一般在低温和复杂化合物中的出现,应用受到限制。而该研究报告了一个重大进展:这种效应在室温下出现在元素铋的多晶薄膜中。

这一发现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研究,而且是具有巨大技术应用潜力。铋(111)表面的电子具有三倍Berry曲率(Berry curvature triple),这可以激活侧跳和倾斜散射(side jumps and skew scatterings)等机制,产生非线性横向电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效果可以在弧形铋条纹中得到增强,从而引入了控制这一现象的新维度。

超出实验室

这项研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实验室的范围。在室温下利用非线性霍尔效应的能力为实际应用打开了许多大门,特别是在无线通信领域。铋的强大经典霍尔效应,加上在室温下主导其表面行为的量子效应,使其成为电子应用的非凡多功能材料。

此外,研究人员还证明了铋薄膜在太赫兹光谱域中光电子应用的潜力。他们在三次谐波产生实验中实现了高效率,展示了超过基准材料Bi2Se3的性能水平。这表明在开发能够将太赫兹电磁波转换为直流电的设备方面有了重大飞跃,这是高频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进之路

当世界正处于无线通信新时代的开端,这项研究的结果为数据传输不仅更快而且更高效的未来提供了一瞥。使用铋等薄膜材料将太赫兹电磁波转换为直流电的技术潜力预示着新一代的高频通信组件。

研究团队的创新方法,利用复杂的微制造技术在室温下控制元素铋中的非线性霍尔效应,标志着在寻求量子增强无线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展示这种现象在现实世界场景中的应用,该团队为其他人探索和扩展他们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0 阅读:31

知兼

简介:知己知彼,兼听则明,分享与产业强相关的科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