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性侵盗窃,熊孩子成管理“真空区”

情感疗伤机 2024-05-13 23:20:17

5月13日,有网友爆料,湖南益阳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多次在班级内裸露隐私部位,上课还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学生和老师上课,众家长便到教育局进行投诉。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多方在沟通处理中,领导以及局长都知道此事,有专业的心理辅导部门去介入,会妥善处理。

近年来,关于熊孩子违法违纪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杀人、性侵恶性案件让人瞠目结舌,但处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少年犯不了了之。例如,不久前广东阳山县发生的“13岁少年性侵8岁女童”事件中,由于当事人未满14周岁,当地警方不予立案。

据报道,当事人不久后回到学校恢复正常上学,舆论发酵后,阳山县成立联合工作组。3月20日,联合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称当事人已送至专门学校接受训诫教育。今年过年前后,以山东枣庄为聚点的青少年犯罪团伙,成员多达200多人,年龄基本在16岁以下,对山东枣庄、日照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疯狂作案,有时候一晚上作案数量几十起,而警方对此却束手无策。

之所以未成年人犯罪成为老大难,因为按照《刑法》第十七条,男孩未满12岁是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只会被送到专门的矫治教育机构进行矫治教育,这在法理上符合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共识原则,但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讲是很残忍的,不利于个案正义,并且也会在一些时候和大众的朴素道德相冲突。

“熊孩子”问题,属于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个方面的责任,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多方合力。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少年犯监护人不予管理,学校也已经听之任之,恨不得其早点转学。在社会监管层面,由于缺乏强制措施,存在一部分触法未成年人并未进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专门学校面临收生难的处境。“问题少年”的教育矫治程序虚化,导致大量未成年人违法后处于无人无力监管、矫治落空状态,以致往往反复实施违法行为,最终造成恶果、构成犯罪。这也导致大量未成年人违法后处于无人无力监管、矫治落空状态。

实际上,作为家长来说,孩子就是自己最大的事业。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学校应重视德育教育,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社会应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社区、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孩子,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区。对于未成年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家长、老师和其他监护人应积极介入,及时制止并引导其改正错误。

总之,解决“熊孩子”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0 阅读:58

情感疗伤机

简介:一切事由皆有因果,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