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文明之仰韶文化|中华文明的曙光与半坡遗址

搬砖泱夏 2024-04-16 21:46:31

中华文明的曙光

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物质生活相对安稳的仰韶先民们曾创造出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抹曙光。

仰韶人除了在彩陶上显示出他们作画的高超技艺外,还创造了许多瑰丽的图画,展现出他们对美的追求。考古人员在仰韶遗址中挖掘到了一幅《颧鱼石釜图》,该画描绘了老颧从河中叼出鱼的瞬间,画面主体的参照物则是边的木柄石斧,整幅画表现了先民们细致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这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仰韶先民们还能用蚌壳等砌出丰富的图案。考古工作者在一处仰韶遗址中发现了3组蚌砌图案,一为龙、虎组合;一为龙、虎、鹿、蜘蛛的有序组合,鹿与蜘蛛之间还有一枚精致的石;:一为人骑龙驭虎蚌图。这些蚌图中的龙常被人称为“中华第一龙”,它表达了仰韶人乘龙飞天的梦想,带有很明显的祭祀意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关于“龙”的信仰的源头。

考古队还发掘到了仰韶文化遗址中的墓葬。仰韶文化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考古队发现了埋有几百人的超大型公共墓地,这些坟墓按照一定顺序整齐排列着,其规模和随葬品都非常相似。这些墓葬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女子的随葬品要多于男子,说明那时仍处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先民们过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生活,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谁有压迫别人的权力,氏族就是他们的家庭,大家有着共同的血缘,地位平等,一起劳动,共同分享食物,一致应对极为艰苦的环境。

除了这些,仰韶文化中还出现了文明社会的先兆。如果把城市、青铜器、文字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那仰韶文化已经有一只脚迈进文明社会了。考古者在郑州北郊23公里处的邙岭余脉上发现了仰韶晚期的一处城堡遗址——西山古城址;在姜寨遗址发现了一枚半圆形的铜片,其中含有65%的铜、25%的锌,以及少量其他金属,还有一支成分相同的黄铜管。这些发现都预示着,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将会出现一个辉煌的青铜文明社会。

仰韶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不曾断绝,直接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仰韶文化遗址为研究我国社会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上也是重要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之一,是中外史学界、考古学界人士梦寐以求的古文化“圣地”。

唯一完整的仰韶文化遗址——半坡遗址

1953年春,西安灞桥火力发电厂要修建一条运煤专用的铁路, 工程推进到西安东郊半坡村时,在推土机轰隆而过之后,令人惊奇的场面出现了:无数的石制工具散落在土中,相伴的还有人体骸骨、彩色的陶器等。施工单位立刻把情况报告给了文物主管部门,专家们很快赶到工地,开始收集出土的文物。

经过仔细鉴定,专家们认定这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遗址,类型相当于黄河下游各地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中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遗址——半坡遗址就这样被发现了。

一年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正式展开了对半坡遗址的考古工作。经过4年的发掘,一个完整的母系氏族部落遗址现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大约5万平方米的半坡遗址向我们展示了6000年前,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先民们从生到死的生活轨迹。

当时的陕西半坡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而且依山傍水,又接近平原,是个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拥有400—600人的大部落,建起了一个包括居住区、制陶区、墓地在内的布局严密的聚居地。

居住区正中间有座大约160平方米的大房子,这是部落集会、议事的地方,房前还有个中心广场。房子及广场是部落的核心,四周遍布的小房子的房门都朝向这边,小房子里面住着年轻的妇女以及走婚的其他氏族男子。当时很有可能存在较稳定的对偶婚,但还没有出现婚姻制度,人们过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生活。

环绕着居住区的是一条大围沟,专家推测这是为防御敌人、野兽、洪水而挖的,是后世护城河的前身。但是,在当时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半坡人是如何挖出这么一条大围沟的,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围沟北面是氏族公共墓地区,多是单人葬,也有双人或四人合葬的,死者头部一般向西,其葬式有仰身葬、俯身葬、直肢葬、屈肢葬、瓮棺葬多种方式。最引人注目的是儿童大多不葬在公共墓地内,而是以瓮棺装敛葬在其父母房屋的附近,充分表达了父母对死去子女的眷恋。

围沟东面是陶窑区,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6座烧陶窑址。同所有的仰韶文化遗址一样,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彩陶为主。出土的陶器有盆、埙、瓶、罐、甑等,最著名的是人面鱼纹盆。

半坡彩陶的纹饰主要是鱼纹,也有独具特色的人面纹,还有许多几何纹、宽带纹等,大多造型可爱,独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线条明快的画面中,头顶三角形发髻的人面两嘴角各衔一条小鱼,表现出人类童年的天直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生动显示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是半坡人最闪光的创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还有近万件石质、陶质、骨质工具,分别为农具、猎具、渔具、炊具、食具、纺织具等,半坡人就是用这些工具打猎、捕鱼、种植粟、制作熟食、纺织衣物。他们已经知道用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粟进行加工处理,这也是生产发展中不小的进步。

半坡遗址,这片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的发掘,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它为我们研究仰韶文化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资料,是考察史前文化的重要宝库。

来源:《中国文明考古》(刘永升 主编)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