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何废除死刑?黑海豚监狱是如何诞生的?它究竟有多可怕?

文史江山 2024-05-18 21:27:27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里,俄罗斯这个国家,一直跟“粗糙”和“蛮勇”两个词捆绑在一起。

其实这么想也难怪,毕竟俄罗斯的地盘虽然大,但是基本都处在西伯利亚这种蛮荒之地,常年物产匮乏、生活艰苦。

因此在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是“弱肉强食”的天下。

“战斗民族”这个绰号,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有一件非常反常识的事情,甚至可以说颠覆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对于俄罗斯的印象。

那就是俄罗斯,实际上是没有死刑的。

这就更让人感到奇怪了:为什么一个如此彪悍的民族,竟然会没有死刑?

没有死刑的俄罗斯,又会怎么去惩罚那些犯了重罪的犯人呢?

死刑历史

其实,如果你对俄罗斯的国家发展进程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在漫长的历史中,俄罗斯不仅保留过很长时间的死刑,而且死刑的方式还“多种多样”。

主打一个“不仅要让你下地狱,还要让你受尽痛苦的下地狱”。

例如,在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国家“基辅罗斯”时代,当时就曾经颁布过这样一道法案:如果一个成年男子被杀害,那么他的直系血亲是有权力直接为其复仇,杀死凶手后恕其无罪。

这个法案严格来说,算是最原始的“血亲复仇”。

虽然说不是国家直接行刑,但其跟死刑的性质也差不多了。

而除了这种“血亲复仇”以外,基辅罗斯的国家公法中,对于不同犯人具体应该被执行什么种类的死刑,也都有明文交代:

如果你是非东正教的异教徒,并且拒绝缴纳宗教税,那么国家的宗教法庭就可以对你实行“钉刑”,即用一个长长的铁钉,从你的眼窝戳下去,穿透你的脑子;而如果你犯了杀人罪,那么对你就会用斩首刑或者绞刑。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王朝对死刑有关罪行的衡量,也会“因地制宜”,受自身所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变得或轻或重。

例如在基辅罗斯王朝之后的莫斯科大公国时代,因为跟蒙古人所建立的金帐汗国间持续不断地战乱和争斗,导致了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环境很是纷乱。

正所谓“乱世用重典”,当时俄罗斯在位的统治者伊凡三世,为了让整个俄罗斯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更加井然有序,因此就出台了一个《苏德布尼克法典》。

在这个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哪怕是盗窃或者勒索这种不算太严重的罪名,也依然可以被判处死刑。

伊凡四世

而到了伊凡三世的孙子伊凡四世,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暴君”伊凡雷帝,可以被判处死刑的罪名,扩大到了五、六十种,甚至连诈骗和乱扔垃圾都会被判处死刑。

而死刑的方式就更加五花八门了,既保留了我们上面说的钉刑、绞刑、斩首这几种“传统手艺”,同时伊凡雷帝还积极主动地开发“新项目”。

什么水刑、肢解亦或是锅煮,总而言之,算是无所不用其极。

因此伊凡雷帝那个著名的外号“恐怖伊凡”,也绝非浪得虚名。

废除死刑

时间转眼到了十九世纪的中后期,在这个阶段,沙皇俄国的死刑数量大大降低。

这当然不是因为沙皇良心发现,突然尊重生命了,而是因为这个时候沙俄的国内形势比较危险。

对外作战失败、对内财政危机,导致了反对沙皇君主专制的政治犯一波接着一波起义。

其中甚至还有像“十二月党人”这种军队上的贵族子弟,此时的沙皇统治可以说“摇摇欲坠”。

所以,再用高压手段,只怕是连沙俄的基本盘都会被粉碎殆尽。

从1826年到1905年期间,将近八十年的时间里,沙俄被判处死刑的人数,加起来不过五百多人,沙皇试图以此来表现出“怀柔”的态度,用以笼络人心。

而在后来,新生的苏联取代了沙俄后,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中央,曾经在1917年10月份也废除了死刑,以此来表现出新生的革命政府遵循人道主义的原则。

只不过在之后,因为党内和党外的反对力量,共同威胁着苏联年轻的政权。

迫于无奈之下,为了起到威慑作用,斯大林上台后,又恢复了死刑。

并且在特殊的年代,大批次处决了不少敌对或者疑似敌对分子。

度过了二战,苏联的死刑就又恢复成了“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动用”的状态。

这种态度甚至持续到了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建立。

从1991到1996年,有据可查的俄罗斯境内,只有不到两百起死刑判决,具体执行的不到一半。

其实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越是接近现代,俄罗斯国家对于死刑的态度,就越是谨慎,不会轻易做出判决。

叶利钦

尤其是在1996年后,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正式对外界宣布,俄罗斯将暂停死刑。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呢?

其实这跟当时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局势,以及俄罗斯本国的外交诉求,有很大关系。

1996年的时候,苏联刚解体五年,整个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情况,因为失败的“休克疗法”显得不容乐观。

所以,此时的俄罗斯,急需要相对良好的外交环境,来给自己提供一个发展缓冲的空间。

可西方国家向来对苏联充满敌意,想让他们接受继承了苏联“遗产”的俄罗斯,可以说“难上加难”。

所以,此时俄罗斯的领导层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各方面都努力跟西方看齐,无条件学习西方。

他们以为这样就会被认可,从而可以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外交环境,以及安心发展的机会。

而此时的西方国家,自诩“文明社会”,动辄把“人道主义”挂在嘴边,而这种“人道主义”,其中就包含了一种想法,那就是不执行死刑,哪怕对于犯下重罪的罪犯也予以宽恕。

而俄罗斯面对这种西方国家的“主流思想”,自然也是直接拿来套用。

只不过,俄罗斯国内的民意跟西方国家还是有所不同,反对废除死刑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当时的总统叶利钦,也只是答应“暂停死刑”。

实际上就是给俄罗斯人一个缓冲适应期,让他们逐渐接受不再有死刑的客观现实。

而正式废除死刑,则要等到十多年后2009年了。

在这一年,俄罗斯的宪法院才正式宣布:从2010年开始,俄罗斯的法律中,将彻底删除死刑的条文。

只不过,如果我们认为废除了死刑,俄罗斯的重罪案犯就有好日子过了,那也未免有些天真。

实际上对俄罗斯的重罪犯来说,他们比起死刑,反而更害怕去一个地方。

因为在这里,他们将会过上生不如死的生活。

这地方,就是令最凶残的罪犯都会闻之色变的“黑海豚监狱”。

黑海豚监狱

这所黑海豚监狱,位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奥伦堡州。

这个地方向来人烟稀少,想要越狱都找不到能去的地方。

可能正因如此,黑海豚监狱才会选择修建在这里。

之所以叫“黑海豚监狱”,是因为监狱门口有两座,据说是某位关押在此的犯人亲自设计的黑色海豚雕像。

传言海豚在衰老走向濒死的状态下,皮肤会渐渐变黑,放在这里的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来了这所监狱,你就别想出去了,一直关到老死为止。

说起来,黑海豚监狱的历史也算是非常“悠久”。

它修建于公元1745年,彼时正值俄罗斯的女皇“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

女帝权力欲旺盛,对于任何胆敢反抗自己的人,从来不留情面。

于是她就专门下令,在偏僻的奥伦堡地区,修了这么一所监狱,主要关押的就是自己的政敌以及沙俄境内敢于造反的农奴。

监狱建成后,第一批抓进来的罪犯,就是普加乔夫起义的参与者。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沙俄时代关押政治犯,到苏联时代纳入到古拉格劳动改造系统,黑海豚监狱内的犯人,从来就没断过,一茬接着一茬。

这个地方,似乎成了俄罗斯国家法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当代的俄罗斯联邦,黑海豚更是“专治各种不服”,任你是何等难缠的恶人,来到这所监狱,都要老老实实听话,否则下场就难以言喻了。

那么现在的黑海豚监狱,到底关押着一群什么样子的人呢?

根据统计,黑海豚监狱,目前共关押着八百多名囚犯。

而在这八百人中,有超过60%都是连环杀人凶手、强奸犯、策划过多次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甚至还有臭名昭著的食人魔。

而这八百人,平均每个人手里沾染的人命,都在五到六条左右。

也就是说,一所黑海豚监狱,背负着四千条鲜活的生命。

光是听一听,就已经令人毛骨悚然了。可想而知,在这里配备的管理人员,以及这所监狱中需要的管理“待遇”,会多么严苛和如临大敌。

插翅难逃

如果朝黑海豚监狱远远望去,会发现这个监狱修建得如同一所小型堡垒一般坚固。

周围有多个哨所和持枪武装人员,墙壁上也有通满电的铁丝网。

而黑海豚监狱的安保人员,也都是身经百战的特种兵,身手灵活、矫健不凡,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防止犯人越狱。

而对于这群犯人的管理,也基本上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规训加折磨”。

这里的犯人,每天早晨六点会被强制叫醒。

叫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15分钟内完成洗漱和整理内务。

然后会有半个小时的早餐时间,早餐吃的东西也很简单,粗面包和一些蔬菜汤,蔬菜汤里也不怎么放调味品。

总之只要饿不死他们就行。

随后犯人们就会被带到指定的地区劳动,一般都会安排重体力活,消耗他们身上的精力。

等到精疲力竭后,再带他们去“休息区”。

这个“休息区”,其实是个几平米大小的房间,在这里只能看看天空,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没有任何其他的娱乐。

而且犯人在休息的时候会被隔离,不允许跟其他人交谈。

值得一提的是,犯人在黑海豚监狱里的所有移动,都要半弯着腰进行,据说这是为了防止犯人暴起伤人。

而且不同区域的活动,还要蒙住双眼和耳鼻,让犯人失去方向感。

就这样,经过了整整一天的严苛管理,在晚上10点,犯人会被押送回牢房就寝。

只不过即使在睡眠中,每隔15分钟,也会有狱警通过牢房的铁窗向内窥视,检查犯人是否安然入睡,还是在策划着什么阴谋。

当然了,你可能会问,这群犯人如此桀骜凶残,面对这种近乎变态的管理,就不会反抗吗?

反抗的人当然有,但是黑海豚监狱会有各种“手段”为刺头准备。

例如噪音室,在这个对外完全隔音的房间,会一直播放极度刺耳的噪音。

不服管教的犯人只要被放进来,用不了一个小时,就会被噪音折磨到跪地求饶甚至自杀。

还有“笼刑”,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狭小的笼子。

在这个笼子里,既无法站立,也无法坐卧,只能半蹲着被吊到空中,接受风吹日晒。

可以说这些刑罚如果用上一套,不管你是多么凶狠残暴且反社会,都只会认命兼认怂。

所以一位黑海豚监狱的狱警,不无得意地说:从建立这所监狱开始,至今快三百年时间,从没有一个犯人在这里不老老实实,连试图越狱的囚犯都不存在。

毕竟,来到黑海豚,基本上就是罪大恶极了,在这里迎接他们的,就只有慢慢等待死亡。

甚至对他们来说,能够直接死去,大概也比在黑海豚中度过余生幸福多了。

乍一看,黑海豚监狱,似乎缺少了几分“人道主义”。

可是相比这所监狱中的各种罪大恶极的囚犯,这么做也的确很让人解气。

尤其是在俄罗斯取消了死刑的现实下,能够对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的,大概也只有像黑海豚这样“不近人情”的方式了。

换句话说,能够让这一群危害极深、民怨极大的恶人,被关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对社会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贡献。

这大概也就是黑海豚监狱的正面意义所在了。

参考资料: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俄罗斯死刑史纲要】作者:瓦西里伊维奇;元轶

《中国刑事法杂志》【俄罗斯死刑的现状及困境】作者:龙长海

《中国司法》【俄罗斯的刑罚执行及监狱近况】作者:潘效国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 阅读:72
评论列表
  • 2024-05-19 09:35

    各位~今天也是求赞的一天!

  • 2024-05-19 06:46

    谁说死刑很少,苏联时期枪毙的人可不少。

  • 2024-05-19 17:11

    栽赃嫁祸,毛子最拿手

  • 2024-05-19 09:24

    喜欢我的内容吗?那就疯狂点赞吧!

  • 2024-05-19 03:07

    连续点击视频可触发隐藏彩蛋!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