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建国后最伟大的三个决策,前两个定国安邦,第三个福泽后世

凌高谈过去 2024-01-27 14:57:08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我党领导人便得知,美国正在研究一颗“超级炸弹”。

从湖南韶山走出的乡村少年,历经多年沉浮,成为一代开国领袖。可在那个方兴未艾,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几乎一切都是从头来过,重新开始。

而最关键的是,看似世界大战结束了,但是刚成立的新中国,却一直处于美国的核威慑之中。

那么基于国家发展考虑,毛主席当时提出了哪些影响后世深远的决策呢?

1945年7月,美国新墨西哥州。

在灼热的阳光炙烤下,于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多个美国军方人员,和数名身着考究西装的科学家,正躲在一处堡垒里,透过一个狭窄的窗口,紧张地往外看着什么。

“三、二、一!”

忽然,天地震颤,一目刺眼的白光,贯彻世间,传到了每一个在其范围内的生物眼里。

紧接着,是伴随着轰天音效而来的层层沙浪,扑向正被惊得说不出话的众人。

在他们的视线里,那在天空上厚积的云层,被炸出一个大洞,一个形似蘑菇的云气升腾而起,似是众神也惧怕这件人类武器一样。

而这枚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其首席科学家奥本海默绝望地表示: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数月后,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直接摧毁了日本人想“一亿玉碎”的顽抗决心。

至此,全世界都慑于美国的力量之下,谁也不知道,要是惹到了美国人,自己的国土会不会被投上这么一颗东西。

而当时距离苏联研制出原子弹,还有整整四年时间,距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还有近二十年时间。

二十年啊,中国人无时无刻,都处于美国人的核威慑之中,一旦惹得它不高兴,人家就能靠这个东西来吓我们。

但其实,早在1944年,我党通过海外科学家传来的消息,就知道了美国人在研究一个威力冠绝古今的“超级炸弹”。

所以,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党的干部就与很多华裔科学家积极联系,希望他们能回国,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伟人便开始在为研制核武器铺路了。

等1949年,苏联的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四个月之后,毛主席便主动去了苏联,见到了其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

两个红色大国的领袖碰面,毛主席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主动放下身份,向斯大林提出,想让他们派出核物理学家到中国,帮助我们造原子弹。

其后,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但是苏联的工作人员给毛主席展示了原子弹爆炸时,用摄影机拍摄的影像。

毛主席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当时没说什么,但在回去的火车上,贴身工作人员亲耳听到他说:这是开了个眼界。

随后的几年,毛主席及中央的同志们,不止一次地向斯大林、赫鲁晓夫等人提出请求。

期间恰好发生抗美援朝,打了败仗的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和麦克阿瑟都公开表示,一旦情况无法收拾,就会向中国扔原子弹,这造成了国内一定的恐慌。

毛主席知道,就算苏联不支援,也没有办法,研究原子弹,已经是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1955年,顶着国际上巨大的压力,毛主席本着“有枪才能保护人,有人才能发展”的想法,提出了自研自制核武器的伟大决策。

九年后,在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可以说,后来的几十年里,中国能在跟苏、美二国交恶的情况下,让对方不敢做出激进举动的,正是因为我们也有原子弹。

毛主席的这一个决策,护佑了亿万万中国人数十年的安定生活,堪称伟大。

那么,还有哪两个决策,是毛主席在建国后最具影响力的呢?

抗美援朝

1950年8月4日 ,中共中央的重要会议上,毛主席首次提出“抗美援朝”。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有多夸张?本就是经济体量世界第一的他,到了五十年代后,因为战争遗泽,和本土未受到战火摧残的缘故,其发展更为迅速,直接进入到了一个黄金时期。

而在大洋对面的中国呢?国内战争才结束,举目望去是满目疮痍,称得上是民生凋敝。

谁也想不到,数个月后,在中南半岛上,这两个彷佛不是一个世界上的国家开战了。

毛主席到底何来的勇气,让一个连飞机都要民众凑钱才能造出来的国家,去跟西方的霸主打仗呢?

距今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周朝统治力日益减弱的背景下,各国诸侯开始互相兼并吞噬。

当时,作为大国的晋国,是诸侯里国力能排前五的巨头,该国的国君晋献公盯上了一直跟他不对付的虢国,想将其攻占。

但是要打虢国,就得跟虞国借道,否则军队绕不过去。看着晋献公送来的哪些琳琅满目的金银珠宝,虞国君主大喜,不顾大臣的劝告,把路让给了晋国。

等晋国的大军把虢国剿灭后,晋献公看着国境旁边,既无他国作为屏障,又国力弱小的虞国,咋看咋不顺眼,顺道就让大军把它给灭了。

而这便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但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非常的难。

毛主席当时便是面临的这一情况,国内是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援助朝鲜的局面,国外是苏联不愿直接派出大军,只能中国孤身带着朝鲜硬抗以美国为首数十国联军的困境。

所以,抗美援朝的决策下达,也被称为是毛主席最难做出的决定。

那时候,很多国内的军事专家和学者,不停地向毛主席列举中美两国的国力差距,军事差距,想以此劝阻主席出兵朝鲜,转而将重心放在国家发展上。

他们的初心是好的,想法也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在考虑,但是却没有长远的战略目光。

在其后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表示:美国人要是拿下了中南半岛,那么便会借此驻扎军事基地,直接威胁我国国境。

而且,一旦美国在朝鲜战争种得胜后,必会想乘胜追击,从朝鲜,台湾,越南三方对我国发难,到时候中国面临的困境将是极其令人绝望的。

但是,现今新中国的钢产量是一年六十万吨,美国钢产是八千七百七十二吨,连人家的零头都及不上,若是贸然与之开战,那么中国军队将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

并且,美国甚至很可能借此机会,直接向中国大陆的发兵,派出战机轰炸城市。

这个决定,很难下达,可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敢为人先,敢做别人不能做的,并最终引领人民走向胜利。

当毛主席在10月18日,正式下达志愿军入朝的命令后,不论是美国,还是国民党都认为中国这是以卵击石。

可历史会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是多么的正确,他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让中国民众至今不知战乱为“何物”,让现在的人民提起战争就觉得是那样的遥远的事。

而除了抗美援朝,毛主席最后一个伟大决策是什么呢?

人多力量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提出“人多力量大”的观念。

中国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几乎所有人会说是靠改革开放,这点确实不错,但是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能发展起来,其根基,早在毛主席时代,就打了下去。

否则,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只能是昙花一现。

为什么会说毛主席帮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打下了根基呢?此话怎样理解?

1949年,解放战争末期,除了中国南方部分省市,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战火了。

而经过了轮番大战的摧残后,中国当时的人口还是达到了惊人的5.42亿,占据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按理说,这么多人了是该控一下了,可是毛主席却多次对外传达,“人多力量大”的观念。

正是受他这观念的影响,到了1957年12月末,中国人口直接升到了6.47亿。

八年时间,人口增加一个多亿,这种增长速度是令人惊叹的,接下来,除了有两年时间的人口负增长,其他时间,中国人口都以一种夸张的速度不断飙升。

那么“人多力量大”到底体现在哪呢?

首先,当苏联侵犯我国边境时,毛主席直接向赫鲁晓夫表示:

两国一旦交战,中国直接让给你,数亿的中国人将带着枪,进入西伯利亚边境,直接进入苏联本土,让你见识下,什么叫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就这一句话,使得赫鲁晓夫停止了相对我国动武的想法,确实,若是中国人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到苏联本土去,那么后果将是苏共无法承受的。

其次,在1980年,中国人口已经达到了9.87亿,离10亿只差一步之遥。

在人口红利的作用下,中国成为了外资竞相入驻的国家,廉价劳动力此刻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优势,要发展这么大一个国家,养活这么多人,就不能走其他西方国家的老路。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国家的引导下,无数的乡村子弟和城镇人们在大城市发展,修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长桥宽路。

凭着人口,中国制造业从零起步,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世界工厂”由此得名。

可以说,要不是毛主席在那个年代,鼓励生育,如今的中国就算发展起来,也会像阿根廷,巴西等国一样,在经过短暂的发展高峰后,就迅速坠落,如同昙花一现。

正是有这么大的人口,才能让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才能让内需充足,不至于被外资收割,才能让消费市场的规模和潜力巨大,使得中国经济以一种止不住的势头向前猛冲。

如今,毛主席已故去47年,但他生前的每个决定,都还在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参考资料:

《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湖南日报

《长考百日、三波两折!70年前毛泽东作出异常艰难的决策》.北京日报

《毛泽东何时提出中国要有原子弹?时间真的很早》.央广网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在群众路线发展历程中汲取办实事力量》.南方日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79 阅读:7055
评论列表
  • 2024-04-23 08:31

    🙏🙏🙏🙏🙏

凌高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