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蝉鸣与囚徒悲歌:骆宾王《在狱咏蝉》赏析

无心随墨 2024-05-04 08:18:17

据史书记载,骆宾王性格刚直,常常直言犯上,这也导致他一生仕途坎坷。经过多年打拼,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不久,骆宾王又从长安主簿任上,提拔为御史台侍御史。侍御史的工作就是“纠举百僚,推鞠狱讼”,他的性格又刚正不阿,他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肯定会得罪了许多的既得利益者。不久后,就有人诬告骆宾王在长安主薄任上曾贪污公款,再加上骆宾王多次上奏议论朝政,早就惹得武则天不满,监狱已经为他预备好了,就这样骆宾王走进了大牢的门。

进入大牢,骆宾王前思后想觉得自己太冤枉了。自己公正无私,却被说成徇私枉法;自己廉洁奉公,却落得一个贪赃之名。青蝇点璧,璧却有罪;恶意诬陷,谁信无辜。在日日夜夜的无奈和痛苦中,又是秋季到来,满耳都是铁窗外寒蝉不息的鸣唱。蝉,古人认为它吸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蝉的鸣唱,它在唱什么呢?听着蝉鸣,骆宾王想到了自己的冤屈,他缓缓拿起三寸柔毫,写下这首咏蝉名诗《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首联,“西陆”指秋天,此时蝉声连绵,引发诗人思绪。诗人以“南冠客”自比,借用《左传》楚囚钟仪戴南冠的典故,表明自己身为囚徒的身份。“客思侵”揭示了身陷囹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暗示其政治失意的苦闷。

颔联中,“玄鬓”形容蝉翼黑而光泽,犹如青年的乌黑秀发,与诗人自己的“白头”形成对比。这两句以蝉之“玄鬓”与己之“白头”相对照,既感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再,又以蝉之短暂生命暗喻自身处境的危急,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人生困厄的深深忧虑。

颈联两句进一步以蝉的形象描绘诗人自身处境的艰难。露水厚重,使蝉难以振翅高飞;风声呼啸,使蝉的鸣叫易于淹没,借喻社会环境恶劣、世路艰险,诬枉构陷、罗织罪名成风。此处“飞难进”、“响易沉”,则象征诗人身处逆境,行动受限,言论受阻,政治抱负无法施展,体现了他理想破灭的痛苦与无奈。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格的自信与对世态炎凉的控诉。诗人以蝉之高洁自况,蝉居高枝,餐风饮露,象征着清白无辜,可是无人信高洁,揭示了诗人尽管内心清白、品格高尚,却无人理解、信任的孤独与无奈。这两句诗充满了孤独与悲愤,诗人向世界发出疑问:谁能在这样的困境中相信我的清白?谁能为我传达这颗被冤屈压抑的心?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诗人选取蝉这一意象,以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与鸣声特点,巧妙地映射自己的遭遇与心境。蝉在秋季的悲凉鸣叫,象征诗人的孤独与哀怨;蝉的“玄鬓”与诗人的“白头”形成对比,寓言般地揭示了青春与衰老、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冲突;蝉在露重风多中的困境,恰似诗人面临重重压力、声音被压制的现实处境。

《在狱咏蝉》不仅是骆宾王个人遭际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曲关于忠诚、正直与理想主义者的悲歌。这首诗歌充满骆宾王的哀怨与坚韧,通过阅读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了骆宾王在困境中的不屈与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