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商业化加速,你准备好了吗?

何鲸洛 2024-01-27 22:43:13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1月23日。

国新办举行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

转基因玉米大豆在增产节本增效上,总体都有良好表现。

目前向26家企业发放了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但同时明确,这些品种实际种植区域还要符合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有关安排。

①转基因在美国?▽

1973年。

美国发明重组DNA技术,诞生了全球第一个转基因大肠杆菌。

1983年。

第一株携带了抵抗抗生素基因的烟草问世。

1994年。

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Flavr Savr西红柿在美国上市。

1996年。

美国种植了约15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包括棉花、大豆和玉米。

全球共种植170万公顷,美国占88.2%。

2017年。

美国种植了750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包括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甜菜、苜蓿、南瓜、木瓜、苹果、马铃薯等。

全球共种植1.898亿公顷,美国占39.5%。

2018年。

转基因大豆已成为美国第一大作物。

与此同时。

1996年以来。

对于转基因。

美国在转基因食品标识上则一直采取自愿原则。

随着一些有机食品企业和反转基因团队的宣传和游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

1997年。

欧盟通过258/97号条例,要求在欧盟范围内对所有转基因产品(食品/饲料)进行强制性标识管理,并设立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最低含量阈值。

俄罗斯、日本、韩国、南非、捷克共和国和泰国相继制定了自己转基因产品强制性标识政策,要求厂商在自愿的基础上加贴标签,并设立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阈值。

2014年。

美国佛蒙特州立法要求。

两年后在该州销售的转基因成分超过0.9%的食品均须进行转基因食品标识。

一些州也随之跟进。

但是另一些州则并不要求进行标识。

2016年。

美国参议院以63票对30票通过一项法案。

要求美国农业部为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

随后。

奥巴马总统签署这一方案。

美国《国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标准》规定。

转基因食品的标注阈值是5%,转基因成分含量不高于5%,就不必标注。

转基因成分含量高于5%的食品,就必须向消费者披露转基因信息。

标识有多种选择,包括文字说明、写着“生物工程”的图标、电子或数字链接以及使用短信等,小型食品生产商或小型包装也可选择提供电话号码或网址。

2019年1月。

美国农业部近日发布转基因食品标识最终版规定。

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

含转基因成分5%以上的食品必须以适当方式标注转基因信息。

②转基因在国内?▽

2002年。

中国就已经对转基因生物的标识采用标识目录、强制标识及定性标识的原则。

这意味着。

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未进行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

2009年。

我国农业部首次为两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办理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证书。

2014年。

国内便启动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发展“三步走”战略。

即从“非食用”的棉花作物到“间接食用”的油用和饲用作物,再到“直接食用”的粮食作物,逐渐实现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2018年7月。

中国发布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强调。

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

公告同时强调。

对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

与此同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表示:

转基因食品不能等到所有公众接受才批准生产。

“(转基因作物)还是应该走到市场,由公众在市场上决定。”

“如果要等所有公众都接受了才批准生产的话,永远等不到那一天。”

从2019年开始。

农业农村部是不是就会批准各种各种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2020年1月。

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

严防非法转基因育种,严查转基因种子非法销售。

2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

通知提出。

支持从事新基因、新性状、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性强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活动,新研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比同类已获批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2021年。

国家开始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在科研试验田开展。

同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万建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转基因研发大国。

实现了从局部创新到“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整体跨越,为转基因产业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年。

试点范围扩展到内蒙古、云南的农户大田。

2023年。

试点范围进一步又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份20个县,并在甘肃开展制种。

5月。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发文指出。

国内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阶段安全评价管理制度,按过程分为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申请安全证书5个阶段。

研发单位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申请。

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性评价合格并审批后,才能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拿到安全证书以后。

还要进行种子审定。

通过了才能拿到经营许可证,进行商业化销售。

10月17日。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公示中,一共包括37种转基因玉米和14种转基因大豆,此次获批经营许可证的品种均囊括在内。

12月25日。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关注。

据该公告。

国内85家企业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被批准发放。

其中。

包括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0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涉及26家企业。

这是国内首批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

此外。

还包括两家企业的4种转基因棉花品种。

生产经营许可证是转基因种子迈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卡。

甚至有人把2023视作是中国转基因饲用、食用农作物商业化的元年。

③转基因最大的危险就在于未知?▽

1983年。

第一株转基因烟草问世之后。

转基因技术就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第一、实验不透明

1994年。

Flavr Savr西红柿作为转基因植株商品化的首例。

@土豆花生高粱米 :

开发该西红柿的公司Calgene自愿向FDA提交了咨询申请,但其申请材料一直被秘而不宣。

后来通过法律诉讼途径。

该申请材料被强行披露。

内容显示在首次动物喂养研究中大鼠出现胃出血等病变,FDA要求相关公司提供更多数据。

在改变了试验条件后再次进行的喂养研究中。

因为未喂食转基因西红柿的对照组的一个大鼠也出现了胃出血,FDA就简单认可了Calgene公司得出的大鼠胃出血是偶然的、不是转基因西红柿导致的结论,却全然不顾及该如何解释首次试验中出现的食用转基因西红柿的大鼠高发胃出血和死亡的现象。

1997年。

欧盟通过“欧盟议会委员会新食品和食品成分管理条例第258/97号令”, 并于当日生效,由此开始了欧盟对转基因产品的严格管制。

第二、基因无序扩散

同年。

在加拿大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仅一年后。

就有农场主报告说:

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与另一种原来生长在森林边缘的草本植物发生杂交,产生了一种新的同样带有抗除草剂基因的新植物。

1998年。

欧盟国家通过法律。

把转基因农产品作业严格限制在实验室环境或封闭区域之内。

第三、转基因技术风险

1999年5月。

《自然》刊文披露用涂有转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君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这一结果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刊在显著位置转载,进而引发了“转基因玉米对生态环境是否安全”的争议。

2005年5月。

英国《独立报》披露 “孟山都”的一份报告。

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分改变的现象。

第四、监管松散

2020年5月。

美国在的《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上发布新政策。

新政策将使某些基因编辑植物免于政府监督,并要求自动批准已建立的转基因作物种类的变异,以简化其进入市场的道路。

第五、未知性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动植物细胞核中控制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是细胞核染色体中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四种碱基配对后按照不同顺序排列的一组遗传物质长链。

长链上有着80%左右沉睡基因。

我们不知道科学家打破了物种隔离的“基因锁”。

会对大自然的基因库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

2021年3月25日。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细胞》发表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历经20年追踪研究所得的这一惊人发现。

一种叫做烟粉虱的“超级害虫”可以从寄生植物那里获得了防御性基因。

由此可知。

生物是有可能从食物哪里获得基因的。

专家总说没有实验证明转基因有害。

但这并不能说明转基因就安全了。

原因有很多。

1、现有的技术不足以发现其危害;

2、实验采取的样本不够多,也不够长远;

3、确实无害。

但在当下。

我们似乎已经把“无法证明有害”偷换概念成了“无害”。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转基因固然是粮食危机的一种解决方案。

但我们的步子是不是跨的太大了?

不是我们不信专家。

而是当下。

专家的公信力已经严重透支。

0 阅读:5

何鲸洛

简介:文字可以流氓,初心不敢或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