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了,还有电商搞二选一?

天天财经116 2024-02-28 15:13:54

2023年年尾,京东诉阿里“二选一”案有了一审结果,这场恩怨持续十年之久,阿里巴巴一审被判向京东赔偿10亿元。

在国内的电商江湖中,“二选一”的痼疾由来已久,很多商家也对此次判决拍手称快。但对于经营跨境电商的商家来说,“二选一”的痛苦却在重演,并愈演愈烈。

跨境电商重演“二选一”

供应链是SHEIN(希音)公司的骄傲,SHEIN为自己的供应链起了个名字:希链。顾名思义,希音的供应链对标的,明显是拥有“果链”的苹果。

在广东番禺,SHEIN拥有超过300家核心供应商。在SHEIN的数字化能力加持下,它们可以把快时尚品类的生产周期压缩到5-7天。在1688等批发平台上,“SHEIN供应商”也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为了维持这份“骄傲”,SHEIN十分大方,会出钱帮助供应商升级工厂,也会为了招揽商家直接推出优惠政策。

当然,有时候也得用点额外的手段,比如二选一。

2022年年底,为了争夺商户资源,SHEIN发起了对竞争对手Temu以及旗下商户的诉讼战。SHEIN的诉求是:同样的商品或者内容,只能在SHEIN平台用。SHEIN方面认为,SHEIN享有平台上部分商品的版权,而Temu和Temu卖家在商标、商品图、商誉方面侵犯了SHEIN的版权。

Temu这边当然不服,他们也向司法部门控诉SHEIN对供应商签订具有排他性的协议,甚至还威胁商户。

在不明原因下,双方不久后就互相撤诉。但在去年8月,SHEIN再次以相同的理由,即卖家产品图片侵权为名向伦敦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Temu卖家下架相关产品。

Temu也不甘示弱,在诉讼文件中描述了SHEIN是如何迫使商家签订不平等协议的:“SHEIN先是以配合内部反腐、解决运营困难、商讨潜在合作等名义将商家引诱至广州办公室。然而,商家一到SHEIN的办公室,就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长达十个小时,并受到SHEIN招商、法务等员工的轮番威胁。”

在判决结果出台之前,英方法院于9月底发布了临时限制令,上千个被SHEIN投诉的跨境卖家被迫下架商品,资金遭到冻结。有商家因此裁掉了6成员工。此外,据法院文件显示,另有卖家被SHEIN索要40万美元的和解费。

今年2月17日,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SHEIN在英国对Temu商家发起的侵权投诉有了新进展,Temu反驳SHEIN关于使用商家图片投诉的申请全部获准,SHEIN的虚假版权投诉被驳回,通过独家协议持有的商家版权也被法院否决。

投诉被驳回后,临时限制令也被废止,被投诉的商家不需要再下架相关产品。在判决书中,英方法官对SHEIN方的证据不足表示惊讶,甚至直接表示:“花了这么多时间和律师费,SHEIN对于Temu提出质疑的图片,竟然没能提供一张完整的版权证明。”

此次版权争夺案的实质,其实是SHEIN、Temu两家电商平台,对商家的争夺:Temu希望更多SHEIN商家也可以入驻自家平台,而SHEIN希望独占这些商家。

希音被指涉嫌知产霸权

一直以来,SHEIN的侵权问题在全球可谓“人人喊打”,ZARA、H&M、Nike、UGG、LeviStrauss、Kikay耳环、潮牌Stussy、Oakley太阳镜、TribeTropical都曾对SHEIN发起侵权诉讼。诉讼文件显示,SHEIN及其关联公司仅在美国就有大约100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

这还只是SHEIN侵权的冰山一角,洛杉矶DTC耳环品牌Kikay的联合创始人QuinnJones曾在Instagram上发布了关于SHEIN盗用其产品设计的帖子,获得了1000多条评论,其中大部分是遭遇到类似问题的小型时尚零售商。

之所以深陷侵权漩涡,这是由SHEIN的模式决定的,其核心品类主要是女装,女装又以快速迭代著称。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SHEIN的sku日均上新量就达到2000至10000,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每个月最多能开发20个款式,这就给SHEIN商家的设计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据半岛晨报报道,李芳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供职于SHEIN某广州商家。据李芳介绍,她的工作流程一般是,先在网上找图片,发给买手选择。买手选完后就上传在后台等经理选,经理确认后,车间就可以开始打版做样衣。

“新款下单要求商家3天就寄出样衣,接着再由SHEIN的审版师提出修改意见,样衣修改通过后,才能开始生产大货。”李芳表示,不同的审版师有不同的要求,一个版改两三次都不奇怪。

在完成SHEIN的需求后,李芳设计的服装版权却并不属于商家,而是被SHEIN通过“独家交易协议”完成了转让。SHEIN在“独家协议”中要求商家免费授权其所有产品样式、图像和视频十二个月的独占权,而在十二个月后,该独家许可将成为永久的非独家许可。

简而言之,SHEIN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夺取了商家的全球知识产权,很多商家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独家经营协议”。当然,即使知道“霸王条款”,商家也没有议价权。

在窃取了商家和设计师的劳动果实后,SHEIN面临侵权诉讼时,却又将风险转嫁给了商家。

“每个环节都是经过SHEIN确认的,后台都有相关记录,比如样衣的修改记录,甚至连聊天记录都有,但有侵权问题就是商家承担。”李芳还发现,从2022开始,SHEIN在供应商开发上提出更高要求,希望做出有创新的好产品,创新是需要时间、精力和成本的,SHEIN将压力放到了供应商身上,这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

在诉讼文件,Temu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据文件显示,7月25日,瑞典时装零售商H&M在香港起诉SHEIN侵犯版权和商标,SHEIN在应诉时声称所有侵权产品和侵权图像均由商家提供,将责任全部甩锅给了商家。

外界不免质疑,SHEIN是否利用平台优势,知识产权保护的名义,对中小企业商家实施了知产霸权行为?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在以原创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时尚电商领域,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的建立。

但需要警惕的是,在这场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大战中,广大中小企业商家,不要成为电商平台恶意竞争的筹码,更不能成为电商平台打击对手的牺牲品。

0 阅读:0

天天财经116

简介:聚焦市场,深度解读。走进这里,走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