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联动,实现“跨界120”一体化!成渝双城共建急救圈,满足居民院前急救服务需求

四川健康 2024-05-15 16:21:1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优秀案例展播⑨

案例背景

川渝两地卫生健康委共同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成渝两地顺势而为,积极推动急诊急救的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将急诊急救领域的一体化建设打造为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合作的样板。

成渝两地,山水相依、文化同源、经济共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急救医疗服务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环,“成渝双城急救圈”应运而生。

近年来,成渝两地紧贴时代所需、业务发展所向、群众利益所盼,增创意、开新路,添活力、聚动能,共同推动成渝地区急诊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居民院前急救服务需求。

加强交流

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大计

唱好成渝“双城记”,“成渝双城急救圈”建设必不可少。就如何共建的问题,成渝两地深入交流,下了不少功夫。

2021年5月2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党支部前往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开展首次“共建成渝双城急救圈讨论会”主题党日活动。也就是这次活动,双方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红色文化宣传及座谈讨论,初步达成了建立“成渝双城急救圈”协作机制、合作与学术互动模式共识。

此后,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举办了“成渝双城急救圈大咖论坛”“重庆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成渝板块学术交流”及“成渝双城急救圈论坛”,先后邀请了数十名国内及成渝地区知名专家教授就两地急诊急救事业的发展与合作建言献策,为急诊急救能力提升进行培训及继续教育,深度促进了两地学术、技术交流、合作共享,总结经验共谋发展。在新冠疫情期间,双方仍坚持线上互动,共同交流学习,促进成渝地区急诊急救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搭建平台

提升急诊急救综合实力

为深化“成渝双城急救圈”建设,2023年5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马渝教授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钰教授的筹划、牵头下,“成渝双城急救圈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包含“成渝双城复苏联盟”“成渝双城中毒联盟”“成渝双城教学联盟”和“成渝双城急危重症临床研究转化联盟”建设,从复苏、中毒、教学以及急危重症临床研究转化4个急诊急救学科发展的重点与关键方面出发,以及成渝地区急诊医学亟待提升的学科内涵出发,成立相应的成渝地区医疗机构联盟,以此带动急诊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成渝双城急救圈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项目中的“中毒联盟”“复苏联盟”“教学联盟”均已正式成立,各联盟各有100余家成渝地区医疗机构加入,这也是成渝地区较早成立的共建专科联盟,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疗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以成渝双城急救圈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为契机,2023年着重深入推进“成渝双城中毒联盟”建设。同年5月开始,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研究室毒物检测研究项目,免费为川渝两省市中毒患者开展中毒毒物检测,至今已惠及1700余名中毒患者,在确切毒物种类及血药浓度监测的前提下,切实有效提升了成渝地区中毒救治能力。

而在成渝双城急救圈复苏联盟及教学联盟建设方面,已在成都、重庆、邻水、大足、资阳等多地进行联合现场理论培训、工作坊培训等,提高心肺复苏团队急救能力及教学能力。

解决难点

促进跨界毗邻地区深度协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2小时应急救援圈;在跨界毗邻地区,按可达性统筹120服务范围。让这一要求落地,需要川渝两地卫生健康部门协同发力。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作为重庆市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积极协助重庆市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解决关键难点,在川渝跨界毗邻地区,通过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加强信息化应用管理、推进同质化质控等措施,完成院前急救网络布局。实现了毗邻地区120院前急救的一体化服务,为毗邻地区群众提供真正“就近、及时”的医疗保障。

同时,解决了川渝毗邻地区“120报警信号漂移”的难题,目前已实现了四川省广安市与重庆市合川区120指挥调度中心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智能网络化相互推送120受理信息与车辆调派信息,缩短了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并可实时监控院前急救核心质量数据及120联动调度信息统计数据,提高了急救效率及质量。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两地院前急救事业与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推进川渝跨界毗邻地区2小时应急救援圈建设,重庆市、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沟通、科学研究,印发了《统筹川渝跨界毗邻地区120应急救援服务范围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到2025年,川渝跨界毗邻地区2小时应急救援圈基本建成,基本实现毗邻地区120一体化服务,两地120指挥调度中心能够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调度120车辆提供跨界院前急救服务,跨地区居民院前急救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案例启示

搭建平台形成有效合作机制,以达到两地在院前急救协同、灾难应急医学救援联动以及急诊学科体系化建设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两地学科人才引领作用,尤其是借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实施成渝人才交流、技术协作、项目共建,形成两地多维度的急诊急救联动机制和方式,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众健康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