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兼书记、省长、司令、政委,名副其实封疆大吏,后改为副部长

从阳化石 2024-05-12 03:02:43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长期在军队工作的高级将领转入地方工作,李运昌是其中一位。

对于李运昌有些人熟悉,有些人不熟悉,从他的资历、职务来说,如果不转业地方,也是上将级别。

他是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随后入党的。大革命失败后,在东北、华北地区从事地下工作。抗战爆发后,他领导发动冀东抗日武装暴动,并长期在冀东开辟根据地进行斗争。担任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13军分区司令兼政委,而且还兼冀热边特委书记兼冀热行署主任。

实际上,他在地方的经验远比在军队经验更多,而且长期负责一个地区的军地工作。因此抗战结束后,他被选为热河省政府主席,但并没有到职。

因为他领导的部队奉命挺进东北,指挥1.3万余人兵分三路,其中曾克林部最先抵达沈阳,并扩兵。将东北的情况向延安汇报,而李运昌紧随其后,进入锦州、沈阳展开工作。

他领导的部队在东北短短数月从1.3万发展到11万,尽管部队成分复杂,也使得革命队伍增强不少,在成立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担任副总司令。

随着东北形势,以及冀热辽形势的发展,他在1945年12月重返冀热辽工作,参加第一次、第二次承德保卫战。当第二次承德保卫战后,萧克率3个纵队参加张家口保卫战,程子华担任司令员兼政委,他依然是副司令,但主持军区工作,而省政府工作交给其他人主持日常。

1947年3月冀热察划归冀热辽,成立冀察热辽军区,李运昌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兼省主席。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军区后,属于二级军区。一般省军级属于三级军区,如合江军区、嫩江军区等。

当时军区的任务就是发展地方部队,积极作战,配合主力部队。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工作由黄火青主持,军区工作由李运昌主持,负责土改、剿匪,组建二线兵团。1947年8月,秋季攻势开始,冀察热辽军区组建8纵、9纵以及三个独立师,在程子华的指挥下参加。

1948年3月,成立11纵,依然由程子华领导,参加大规模作战。军区除配合东北部队作战,还配合晋察冀野战军部队作战,他组织地方部队配合,发动群众支前。此后,还担任军区后勤部司令。

后勤部成立后,由于长期劳累,得不到休息,加上工作紧张,昼夜不停工作,一连八天没睡觉,而且身兼军区副司令、省主席、冀察热辽行政办事处主任以及后勤司令,长期超负荷,结果把身体累垮,只能是放下工作休养。

辽沈战役开始后,冀察热辽军区作为后方有力支援前线部队作战,运输粮食、衣被等等。由于他身体不佳,没有直接参与领导后方工作。当辽沈战役结束后,黄火青探视他,转告他身体好了,任热河省委书记、省主席、兼任军区司令员、政委。

1948年12月,他回省工作,在这里工作1年,抓四件大事,重建省委、省政府班子;向东北局要一批粮食,支前这里闹饥荒;调一批大学生到热河展开建设工作;弄来一批骡马搞农业建设等。

1949年9月,他去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后,工作有了变动,让他担任交通部常务副部长。作为担任一省军地要职,如今被调去担任担任部委副部长,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降职使用吧。上级之所以这样安排,会不会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不能完全支持一省军地工作。

因为他的身体并不好,没有彻底痊愈,到1951年因为健康恶化,开始半工作半休养。

当时的交通部面料任务繁重,百业待举,主要主责是关于公路、航务管理、计划、建设和指导;关于公路运输、航运运输管理、计划、指导;关于交通干部人才训练培养;关于交通工具修配改良等工作。

在交通部工作到1958年,他提出去党校学习,学习3年,被补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没有行政职务,属于二线工作,或许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负荷量过大。

1 阅读:144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