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江南四月天——陈孝初个人作品沙龙展”在彬龙美术馆开展

姑苏摄影王建康 2024-04-13 21:05:44

(记者 王建康 摄影报道)  2024年4月13日,“江南四月天——陈孝初个人作品沙龙展”在江苏苏州彬龙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当代著名艺术家陈孝初的50余件中国画作品,作品具有浓郁的江南传统文化特色,精美绝伦的绘画精品吸引了众多书画名家和收藏者、爱好者前来参观,并得到一致肯定,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3日。

此次展览主办单位:李可染画院、国韵文华书画院、苏州彬龙美术馆;协办单位:中国南社文史馆、青藤艺术·珀莱雅艺术中心、苏州徐悲鸿艺术馆、云澜湾艺术馆、三元美术馆。

艺术家陈孝初系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特聘画家。北京国韵文华书画院持聘画家。北京聚艺厅艺术品公司签约画家。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

四月是苏州正当好的时候。春日的阳光温暖的洒在黑瓦白墙之上,百花在深巷中争相开放,共同编织一段绮丽的梦境,人们出游、踏青,肆意在天地间享受着自由的气息,无愧于人间四月天之称。

春日正浓,美景之余,佳作也能锦上添花。陈孝初笔下的江南有人间四月天一般的温文尔雅,烟雨朦胧,细笔勾勒,轻轻慢慢的将观众带到属于他的画面节奏中,摇曳向前。

陈孝初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苏州阳澄湖中的阳澄湖岛上,良渚时期先民生活的遗迹——草鞋山就在阳澄岛的附近,从岛上坐船就可以到周边的唯亭、角直、周庄等古镇,到苏州城里则有半日之遥。

陈孝初谙熟家乡的小桥流水,农舍仟陌,湖光山色。他从小就喜爱绘画,因此他画这类题材的作品,尽管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盛行的“苏州水乡画”风格影响,但那些已深深融于他灵魂之中水乡风物以及生活气息,自然而然地使他越过了这种风格的影响,一一生动地呈现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个人的水乡画特色,发散出朴拙的气息。

唐代吴郡人张璪论绘画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道出了画家既要师法自然,更要在自然造化中感悟自我,造化在外,心源为内,内外相融,然后发之于心,行之于笔,立之于象的真谛,所以千百年来这八个字就成为中国画家绘画创作之圭臬。

读陈孝初的水乡画作品,可以感受到他通过较为写实的笔墨去描绘苏州水乡的民居、小桥、渔舟、流水、树木景象,表达出他对家乡自然景象以及人文环境以及生存状态的关注,努力传递出他胸中浓郁的乡愁感怀。

他作品中的那些民居,我们若去周庄、同里、甪直等古镇,一眼就可以认出它——宁静地伫立在小河的两岸,沉浸在朝霞或夕阳里,向我们叙说旧时水乡的模样,让我们感受着历史的沧桑;而那些茂密浓郁的树枝也似乎摇曳着昔日的流金岁月。

也就是说在陈孝初的作品中能体会出他是带着依恋与赞美的心情来画的,这种“外师造化”的心情必然使他采用较为写实的叙事方式,在他的视觉形象的表达中既有明代“吴门画派”以来的笔墨传统系脉对他的影响。亦可以感受到画者对描绘对象的写实刻画以及光影明暗流采的变化,使画面既有清朗又有沉郁的意味,满怀深情地咏唱出一首首江南水乡民居的颂歌,沉浸在一种历史的追忆之中,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努力追忆、表达他所熟悉的、朴拙的乡村生活场景,享受着乡村淳朴、清新、宁静的人文风貌所带来的愉悦心境,反映出作者所崇尚的生命意趣。

消逝的历史是需要不断追忆的,更需要有深情的咀嚼回味,历史也因此才显得如此隽永可爱,发散出不朽的光彩魅力。

附部分作品

0 阅读:2

姑苏摄影王建康

简介:及时发布姑苏本地新闻 传递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