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孙悟空不和沙僧走太近,你看沙僧做了哪些事,让猴哥望而生畏

金宝讲故事 2024-04-12 08:23:41

若不是翻阅原著,而是只看电视剧,我们还真以为《西游记》是一部诙谐幽默、老少皆宜的神话故事。

直到我们仔细品读了《西游记》,才发现《西游记》的独特魅力所在。这一部看似通俗易懂的名著,实则蕴含了诸多人生哲理。

好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取经队伍中的一员,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脾气,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取经众人唯有团结一心、相互协作,方能度过九九八十一难,继而完成西天取经大业。

然而一些细心的读者还是会看到,孙悟空似乎和猪八戒走得比较近,但孙悟空却和沙师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一、微妙关系

尽管唐僧身为取经队伍的队长,但孙悟空才是本领最大的那一位。早在500年前,孙悟空就曾挥舞金箍棒,仅凭一人之力打进了玉帝的通明殿。

此时的孙悟空偷吃了大量的蟠桃、金丹,还在八卦炉里历经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洗礼。因此,暴走的孙悟空势若疯虎,竟打得满天诸仙闭门闭户,唯有灵山的如来佛祖十分老辣。他和孙悟空套起了近乎,还从孙悟空的口中打听到了他的本事神通,继而和孙悟空玩起了赌赛。

孙悟空万万没有想到,如来突然猛地将肉掌一翻,五根手指化作五座联山压了自己500年之久。如今孙悟空虽然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但野心和暴戾尚未去除干净。

反观唐僧,他肉眼凡胎、毫无法术,还是一个一本正经之人。观音菩萨深知唐僧无法驾驭孙悟空,于是拿出了如来的法宝紧箍圈戴在了孙悟空的脑门之上。借着紧箍咒这个杀手锏,唐僧总算将孙悟空收拾得服服帖帖。

但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身为灵明石猴的孙悟空也有自己的一套处世之道。他不断摸索后发现,取经路上的妖怪不一定都要打死,只要唐僧在场或是有后台背景的,皆可以棒下留人。倘若唐僧不在现场,这些妖怪 又是“三无人员”,那自然可以扬起金箍棒大杀四方。

此外,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的关系也很微妙,好比孙悟空出门降妖总会带上猪八戒,然而孙悟空却总让沙僧留下来看行李,这又该如何解读?

其实,孙悟空火眼金睛,他早就发觉沙僧不容小觑,你看沙僧做过哪三件事?

二、三件事

1、大战红孩儿

当时唐僧被红孩儿掳走,为了将唐僧救出,孙悟空决定用自己“叔叔”的身份威慑红孩儿,好让红孩儿乖乖放出唐僧。这个时候,只见沙僧耐人寻味地说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哪里与你认什么亲耶?”

孙悟空听完大怒,道:“你怎么这等量人!常言道,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纵然他不认亲,好道也不伤我师父。不望他相留酒席,必定也还我个囫囵唐僧。”

尽管红孩儿果然如沙僧所料的那般六亲不认,但通过这件事,孙悟空已经意识到了沙僧看似忠厚老实,实则洞内观火、非同小可。

2、真假孙悟空

取经之路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两个孙悟空。一个孙悟空被唐僧赶走,气得去了南海找观音理论。另一个孙悟空则棒打唐僧、抢走了通关文牒。

沙僧不知孰真孰假,他飞到了花果山找孙悟空理论,却发现孙悟空竟让花果山的一只猴精变成自己的模样。眼见自己的奶酪被动,沙僧当即掣出降妖宝杖将猴精打死。接下来的一幕就连读者们也惊愕不已,书中写道,沙僧飞到南海准备向观音打小报告之时,他又见到了另一个孙悟空。

不过,此时的沙僧仍不知道有两个孙悟空,他想都没想,登时扬起降妖宝杖朝孙悟空的脑门打去,一边打一边骂:“我打死你个泼猴!你又来影瞒菩萨哩!”

众所周知,取经路上的沙僧一直恭恭敬敬地称呼孙悟空为大师兄,可当沙僧在暴走之时竟敢对孙悟空痛下杀手,他嘴里的那一句“泼猴”也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3、猪八戒藏私房钱

在取经队伍即将抵达灵山的时候,孙悟空戏弄了猪八戒一番,书中是这么写的,孙悟空道:“我前日曾闻得沙僧说,八戒攒了些私房,不知可有否,等我且吓他一吓看。”

随后孙悟空变成了地府的勾魂鬼差,果然验证了沙僧的说法,猪八戒的耳朵里藏着五钱银子。

虽然孙悟空最后没将猪八戒私藏五钱银子的事告诉唐僧,但孙悟空再次看清了沙僧的真实面目,他绝非表面上看到的那般老实,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而且口风极其不严实。

三、结论

这也难怪,沙僧前身乃天庭的卷帘大将,尚未跌落神坛前,和玉帝可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在官场混迹了这么多年,沙僧逐渐有了一副察言观色、默不作声的性格特点。若没有深交,旁人很容易被沙僧的外表所蒙骗。

但孙悟空乃天地所生,是一个能鉴察人心的灵明石猴。孙悟空很快就发现沙僧非比寻常,这等人绝不能走得太近,否则就会像猪八戒一样,私藏五钱银子的秘密,也被沙僧泄露了出来。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孙悟空为何从不带沙僧出门,毕竟相对于沙僧而言,八戒就显得单纯率真得多了。

不得不佩服吴承恩的妙笔生花,竟借着笔下的仙佛妖魔,映射了复杂的人性,着实妙不可言。

0 阅读: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