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开车进山,能徒步穿越!又发现西安一个郊野探秘的好地方

黄小黄走陕西 2024-02-22 22:42:27

自从上班之后,逛城市和景区比较多,山是许久未进了,尤其是那些“野山”。

大年初七,我和家人自驾去周至秦岭北麓的秦岭四宝科学园逛,本来计划按照“秦岭四宝园+楼观台道文化景区+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周至水街烟火巷子”的线路逛一天的,没想到,都快收假了,西安人还像潮水一般地往周至涌。

堵车堵到没兴致,挤人挤到想发疯,速速逛完秦岭四宝园之后,我们麻溜往回撤,返程路上,在接近涝峪高速口的地方,我发现路边有条小山沟,临时起意决定拐进去看看,就这样,到了秦岭北麓的无名小峪——石镜峪。

石镜峪入口在环山路上的“五泉村”

石镜峪与其说是峪,不如说是山沟,不在“秦岭七十二峪”的名单里。

石镜峪地处鄠邑区,位于涝峪和甘峪之间,山沟发源于五泉岭,全长约3.5公里。据《陕西省户县地名志》记载,因山坡上有一块巨石,“光亮如镜”,而得名“石镜峪”。

进峪的公路,有点搓板路的感觉

石镜峪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特别,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风光,却也有自己的优点:

第一,山沟里通了公路,虽然路窄,路况也不太好,但毕竟是硬化路面,一般小车都能开进山;

进峪的公路

第二,从峪口到深处,有一些寺庙;山沟深处,可以爬山;也有徒步穿越线路可通到甘峪,难度系数不大,正适合城市人周末郊野探秘。

我们到这里时已经是下午,事先对石镜峪又一无所知,所以只逛了个皮毛。

路线是这样的:三官庙——圣母山——五泉岭登山口

// 三官庙  //

从石镜峪口,经“进山登记口”往里约三五百米,会遇见一条分岔路口,“三官庙”就在分岔路处,两条公路一左一右分别从庙边经过,右边那条就是上山的路。

“三官”又称“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大帝,是道教中的神灵,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说法。

“有情世界  无限风光”

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神啊灵啊的都很陌生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官庙虽然坐镇岔路口,大门敞开,也几乎无人进去。

三官庙从外表看有些破败,建筑简陋,但走进门后,却到了一个很清静的院落,大殿、厢房、院墙合围而成一个充满道家氛围的空间。

大殿

院落

虽然没有看到主持三官庙的道人,但门楣上手写的楹联等,处处都透露出一个讯息——这里住着的道人内心世界很丰富多彩。

尤其是大殿旁边,原本应该是偏殿,现在只搭了棚子的地方,也郑重地挂了楹联,上联“一年两年十八年”,下联“金钏银钏王宝钏”,横额“翠花仙庵”。

欲说还休,似乎藏了很多故事。有机会了大家可以来庙里转转,也许能偶遇道人,畅聊不一样的人生。

//  圣母山  //

圣母山在石镜峪内3.5公里处,公路直达。我从峪口“进山登记口”登记信息的本子上看到,大部分进山的人“目的地”都是“圣母山”。

公路边有小路“拜苦路”登山

也可以从公路开车上山

我以为圣母山会是一座很高大的山,山上可能会有供奉“三霄娘娘”之类的道观,没想到,它其实只是一个长满柏树的小山头,上面的确有“圣母殿”,却不是道教中的“圣母”,而是基督教中的“圣母”。

“中华圣母山”,传教士戴夏德认为它形似耶稣受难的加尔瓦略山

圣母山这里原名叫穆家梁子,后因1930年时任关中教区主教的意大利传教士戴夏德选址在此修建教堂而得名“圣母山”。

远眺山上的教堂

秦岭山里佛寺、道观、茅棚很多,而教堂的确很罕见。教堂在山上,依然保持着巍峨高耸的建筑样式,一派圣洁明朗,和佛道建筑的低调含蓄很不一样。

// 五泉岭登山口 //

石镜峪内大概3公里处又有一个公路岔路口,一边通向圣母山,一边通向佛疙瘩。这里山谷相对开阔些,坐落着几户农家,经营着可供餐饮、住宿的农家乐。

石镜峪里世外桃源般的人家

还有一个废弃的军事驻地,墙上挂着牌子显示,一支编号为94188的部队曾驻扎在这里。

废弃的军营

通往佛疙瘩的公路边又有一条岔路,顺着岔路往水流边走,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停车场、一个亭子和一座桥。

有一条小路通往山上,路口还竖着指示牌,这里就是石镜峪内的主峰——海拔1575米的五泉岭的登山口了。

“石镜峪——五泉岭——望仙坪——甘峪”是西安户外圈里一条很成熟的浅山U形穿越线路(不走回头路),全程大概15公里,拔高约600米。也可以不穿越,只爬山,五泉岭梁顶的风光也很美。

驴友们发布的徒步图片

五泉岭登山口的海拔大概是八九百米,山外阳光明媚,这里却有积雪,想来山上的雪一定更多,山路可能也很泥泞。

待到四五月份,天气暖和,山绿起来了,才是来这里撒欢儿的好时节。

3 阅读:310

黄小黄走陕西

简介: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