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太大!神十六返回,航天员出舱后为何脸部浮肿,被抬着走?

东北浩哥 2023-11-07 14:22:45

今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飞船历经半年时间成功返航;

返航当天,不少观众纷纷翘首以盼。

载人航天工程的总指挥杨利伟和总设计师周建平也赫然在列;

都等着对即将出舱的三位航天员展开亲切慰问。

随着舱门打开,映入眼帘的就是三位虚浮的航天员。

他们面色苍白、脸部圆润,看上去胖了20斤不止。

更让人震惊的是,刚和人们打完招呼,他们就被担架抬着送去了医院。

那么这三位航天员究竟怎么了?他们身上又发生了哪些离奇的事情呢?

困难重重的航天旅途

在今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带领着三位航天员离开地球。

以景海鹏为首的三位航天员将要在太空中度过整整半年的时间。

景海鹏是中国迄今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宇航员。

而另两位新人杜海潮和朱杨柱尽管在外界不知名,但在行业内早已经处于顶尖地位。

可尽管他们经验丰富,但太空充满神秘,发生任何事都不稀奇。

他们每日就在失重的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空间站的维护等工作。

因为太空中失重的原因,航天员每日就在太空中飘来飘去。

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只能费力地做一些工作。

尽管他们在进入太空前已经做了不少的训练;

但实际到了太空后,他们才发现现实的训练强度对比太空只是洒洒水。

太空中缺乏地心引力,因此会出现头重脚轻倒立的状况。

久而久之,面部便会充血肿胀。

再加上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人的肌肉和骨骼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

乃至在出舱时,航天员已经不能站立行走。

长达半年的不见天日,航天员的面部也苍白了不少;

航天员乍一落地,还有些不适应地球的重力。

而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他们还会被带走隔离,这是为什么呢?

太空中没有细菌,而在太空中的航天员也一直处于无菌状态。

他们的身上没有一些细菌的侵扰,免疫系统功能也有所减退。

所以当他们刚回到地球,哪怕是一个小感冒对他们来说都可能危及生命。

航天员一生中遇到的危难数不胜数;

太空中有辐射,对宇航员的身体机能也会造成一些损伤。

如视觉减退、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等等。

正因此,上了太空的航天员都是那些已婚已育的人士。

其实,这次机舱落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因为舱体落地太快,离远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球。

空气的摩擦再加上机舱本身的重量。

尽管机舱的材料已经是顶级,但还是必不可免地在降落过程中被烧焦。

但好在因为隔热层的存在,再加上在降落时为航天员早已设立了三层保障。

航天员才能安全地返回地面。

看了这些,可想而知这些航天员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背地里付出了多少努力。

而当年的航天开路者杨利伟又该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飞天第一人

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正式飞上太空;

当杨利伟将太空中的画面传回地球时,不少观众都掩面而泣。

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在航天上取得成就,而杨利伟也因此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可对于杨利伟来说,当时在太空中的他并不好受,甚至一度活不下去。

在那个年代,因为各项技术并不先进,一切都是靠自己摸索。

外国不愿意为我国提供在航天上的资料;

他们也直截了当地遏制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发展。

当时的中国,就犹如嗷嗷待哺的婴儿;

只可惜,一切都只能靠着自己摸索。

尽管在那时已经经过了几百上千次的实验;

当杨利伟飞上太空的那一刻,无论是地面的人员还是杨利伟都是揪着心。

更让人难受的是,在飞船刚升空没多久,传回地面的画面就突然马赛克。

原来,飞船在当时就已经发生了低频共振,而持续的时长更是长达28秒。

在这段时间内,杨利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他所说,当时他的五脏六腑都快碎了。

他相当于被6个自己压在身上,因为难以支撑,他一度感觉自己活不下去。

杨利伟感觉度秒如年,好在共振及时结束,杨利伟也被成功的送入太空。

到了太空后,杨利伟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

他能在太空中看到奇怪的闪光,每一次都晃得眼睛痛。

后来他才发现,原来那只是闪电,但让杨利伟担惊受怕的还不止这些。

当他在太空时,还会时不时地听到敲击的声音。

因为那时只有杨利伟一个航天员;

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甚至他还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

但杨利伟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的风风雨雨。

因此就先是将太空舱检查了一遍。

在当时确认好整个舱面没有问题后,这件事才被他置之脑后。

后来接连几批的航天员上了太空后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

但这个问题却始终并没有被合理地解答。

直到十几年后,人们才得知原来只是舱体材料在太空中受到挤压发生变形的声响。

后来杨利伟成功着陆,随即便引起了全国沸腾。

杨利伟以身试险,在太空中克服了种种的困难。

他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他也成了无数航天员的标杆。

在杨利伟返回地球后,便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

他的经验犹如一座灯塔,很好地为人们指明了道路。

哪怕到了今日,杨利伟也始终坚持训练;

他也愿意将更多的机会留给新一代的人。

敢于探险的航天员

2008年,神舟七号成功升空;

在太空站内,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中国首次的太空漫步。

当他出舱时,不少人为其揪心。

但好在经过多年的训练,翟志刚可以在空间站外舱内缓慢活动。

当他将五星红旗带出舱外的那一刻,更是引起了无数人的泪目。

其实,每次航天员最惊险的还是安全返航。

神舟十号的航天员王亚平就曾提起返回地球极其危险。

返回舱重量高达几吨,返程的速度也是快到离谱。

与空气摩擦时,舱面的温度会极速升高,就像是在燃烧一般。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害怕的。

等返回舱下降到一定高度,还会进入到“黑洞区”。

在这个时间段,航天员会和地面完全失去联系。

地面的人们急得焦头烂额,空中的航天员也深陷迷茫中。

他们的心理和身体无时无刻不面对着巨大的压力。

在回到地球后,航天员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

因为太空中的环境不同于地球;

他们的身体或多或少都会因此造成影响。

为了让身体好转,他们还要在医院隔离小两个月。

但航天员们从无怨言,有的只是为国争光的自豪感。

他们都期待着五星红旗在太空站绽放光芒;

同时也正是因为他们,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才能步步高升。

结语:

如今,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逐渐趋于完善。

航天员的一次次成功着陆,更是代表着我国日益强大。

可尽管我国对这些宇航员如今的保障已经趋于完善;

但对于宇航员来说,表面上看似没有受到什么损伤;

但是身体机能却是大大地下降。

有着这些航天员的保驾护航,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同时也希望,我们以后对这些宇航员能多一些关注。

0 阅读:304

东北浩哥

简介:一个爱生活爱分享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