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靠「阴兵」夺取江山的皇帝,唯一记载在正史中的恐怖事件

脑洞乌托邦 2024-02-19 14:14:07

庄子曾经说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意思是人类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之外,发生的用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事情,圣人知道它的存在,却不会去深究它。

中国历史上不止有王侯将相,还有很多口口相传的奇人异事,「阴兵过道」就是其中之一。《北齐书》和《太平广记》等正史、野史中,都有关于阴兵的记载。

阴兵又称「鬼兵」或者「冥军」,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道教「祖天师」张道陵的孙子张鲁所创立的「五斗米道」。

张鲁声称,运用五斗米道的法术,可以役使阴间的兵马。

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家人就是五斗米道的忠实拥护者,尤其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对五斗米道深信不疑。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凝之担任会稽内史的时候,三吴地区的孙恩发动叛乱,逼近会稽城。

王凝之手下劝他早做防御准备,王凝之却说:我早就已经跟大仙请示过了,借了数万阴兵,贼人会被我的阴兵杀的片甲不留。」

只可惜事与愿违,会稽城被孙恩瞬间攻陷,王凝之及其家眷均被孙恩杀害,阴兵没有借到,反而自己成了阴兵。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一个靠「阴兵」打下了江山的皇帝。

公元466年前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大地上出现了一支神秘部队。这支队伍只有3000多人,将士们个个面色铁青,身穿百年前东晋的军装,刀枪不入,常常趁着月色征战杀伐。

作战时,他们一言不发,唯一能听到的就是将士们吹响的「夺魂哨」。哨声如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

传说,南朝宋明帝刘彧就是靠着这支阴兵部队坐稳了江山的,但几年后,也被这些阴兵索命而亡。刘彧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聊聊禽兽王朝刘宋的末路。

猪王逆袭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秦汉帝国和隋唐帝国之间有个长达400年的乱世,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提起南北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乱。在之前的影片里,我们聊过了南北朝中盛产疯子的北齐高家,而今天故事的主角是玩儿命自相残杀的南朝宋刘家。

什么商纣、夏桀、秦二世这些暴君昏君在刘宋政权面前都是渣渣。

南朝宋,又称刘宋,它的创立者是宋武帝刘裕。刘裕曾是东晋的一位权臣,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一路打拼历经数次生死才坐上皇位,这份家业实属来之不易。

只可惜刘裕的子孙后代们没一个争气的,只知骄奢淫逸、骨肉相残,却不思振兴社稷,尤其是南朝宋的第六位皇帝刘子业,被称为是史上最荒淫无道的暴君。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刘子业从小就不学无术,性格还十分偏激暴躁。公元464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驾崩,16岁的太子刘子业继位。

《资治通鉴》记载,吏部尚书蔡兴宗把玉玺交给刘子业时,看不到刘子业脸上的一丝悲伤。先帝丧期,刘子业依旧大口喝酒吃肉,终日歌舞升平。

连蔡兴宗都忍不住私下里说到「家国之祸,岂在此乎!」

孝武帝刘骏重病之时,曾指派了几位顾命大臣辅佐儿子刘子业。不过这几位大臣也没必要介绍了,因为他们在刘子业登基后的一年之内,统统被杀。

孝武帝刘骏驾崩后不久,刘子业的生母王宪嫄太后也重病。太后感觉自己大限将至,想在临死前再看看儿子,于是便命人传话召刘子业。

没想到,刘子业竟然十分嫌弃地说道:「病人的床前有吓人的厉鬼,我不能去。」

太后听到回话后,气得捶床大怒说:「拿刀来,我要剖开我的肚子,看看我怎么生了这么个畜生!」病入膏肓的太后在床上辗转了三天,含恨去世。

除了父死不哀、母病不探,刘子业还玩过酒池肉林、道德沦丧的把戏。

他让后宫一众佳丽一丝不挂与他追逐嬉闹,还召集所有妃子、公主等皇家女眷列队站在自己面前,然后命令宫中侍卫强行她们。但凡有不情愿的,一律处死。

就连先帝的太妃们,也没能逃脱他的魔爪。

后来,刘子业还惦记上了自己的亲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

刘英媚早年就嫁给了将军何迈,但垂涎刘英媚美色的刘子业,还是强行把姑姑睡了,然后对外宣称姑姑染病去世,并找了一具宫女的尸首送到了何迈府上。

但何迈又不是傻子,怎会连自己的老婆都认不出来。为了防止姑父找自己算账,刘子业先下手为强,杀了何迈。

刘子业还有个亲姐姐山阴公主,其放浪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弟弟,不仅养了30多个面首,还看上了吏部郎褚渊。

要知道褚渊的妻子南郡献公主也是刘子业和山阴公主的姑姑,也就是说这姐弟俩一个强行了姑姑,另一个想要霸占姑父,真不愧是一母同胞。

关于山阴公主的故事,有机会另起篇章再跟大家细聊吧。

刘子业有几位封了王的叔父: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湘东王刘彧,和东海王刘祎。

为了巩固帝位,防止叔父们夺权,刘子业把他们都软禁到了宫中。

湘东王刘彧因为身材圆胖,被刘子业蔑称为「猪王」刘休仁被蔑称为「杀王」,刘休祐被蔑称为「贼王」,刘祎可能因为脸长被蔑称为「驴王」。

几人当中,就属猪王刘彧被羞辱得最甚。

刘子业命人在一个木槽里装上猪食,又在地上挖一个坑,装满泥水,脱掉叔父刘彧的衣服,让刘彧学猪的样子,趴在槽里吃猪食,刘子业则在一边捧腹大笑。

真是佩奇他们家都不敢这么玩。不要以为这是什么野史上的段子,这段内容出自正史《宋书》。

而刘子业如此侮辱「猪王」刘彧,也是有原因的。

话说刘子业十分看重一个叫做刘蒙的廷尉,此前刘蒙的小妾即将临盆之时,刘子业把她接进了宫,还当众宣称,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立为太子。

「猪王」刘彧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太子是要继承大统的,岂能如此儿戏。看到猪王竟然敢忤逆自己,刘子业怒不可遏,立刻下令「即日屠猪」。

幸好猪王的弟弟「杀王」刘休仁急中生智,对刘子业说道「不如等皇太子出生了,再杀猪取其肝肺,以示庆祝,岂不更好?」

刘子业听了,觉得有点道理,便放了刘彧一马。十几天后,刘蒙的妾果然生下了一个儿子,刘子业大赦天下。刘彧也逃过了一劫。

此后,猪王刘彧又有好几次命悬一线,全靠弟弟刘休仁机智地装疯卖傻,嬉皮笑脸逢迎刘子业,刘彧性命才得以保全。

公元465年,不甘束手被戮的猪王刘彧,开始与自己的几个心腹以及宫中侍卫密谋,准备杀掉刘子业,并取而代之。

他们在宫中散布谣言,说宫里的东林苑草堂有鬼。恰好那段时间,刘子业常常做噩梦,梦到有死去的宫女对他说「你悖逆不道,活不到明年小麦成熟的时候」。

宫里的巫师早已被刘彧的心腹买通,巫师告诉刘子业,这都是草堂里的鬼作祟。争强好胜的刘子业要亲自去草堂射死这些鬼,还不允许随从同去,这正中刘彧等人的下怀。

刘子业刚一进入草堂,就被提前埋伏好的猪王刘彧的人砍杀了,年仅17岁,搁在今天,正在读高二。

刘子业死后连个庙号都没有,谥号「刘宋前废帝」,意思就是你连被后世评论的资格都没有,一无是处,只能被称为废帝。

之所以有个「前」字,是因为后面还有个后废帝。刘子业一死,普天同庆,刘休仁把哥哥刘彧扶上了龙椅,纳头便拜,猪王就这样逆袭成为了「宋明帝」。

可宋明帝的皇位还没坐稳,那边反对他的战火就烧起来了。

义嘉之难

就在刘彧设计斩杀刘子业前的一个月,江州长史邓琬,联合了雍州刺史袁顗,准备以废昏立明的名义,号召四方讨伐刘子业,并拥戴位于江州的刘子业的11岁的弟弟刘子勋为帝。

可邓琬的讨伐檄文还没发出,「猪王」刘彧就抢先一步弑杀刘子业,并自立为帝了。邓琬身边的谋士也曾劝他干脆就承认刘彧的帝位算了,不要再冒险攻打都城建康(今南京)了。

但邓琬认为刘彧得位不正,讨伐他,会比讨伐刘子业更容易。于是公元466年,邓琬协同袁顗,在江州拥立刘子勋登基,年号「义嘉」,一场皇位争夺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刘子勋登基后,果然获得各地宗王、方镇的支持,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地驶向都城建康,这使得刘彧政权的号令,出不了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

当时刘彧的弟弟刘休仁、刘休祐等人都在中央,支持刘彧即位。而孝武帝的儿子们,也就是刘子业的兄弟手足则多在地方,支持刘子勋掌权。

刘彧本就是弑君夺位,看似稳如狗,实际上慌得一比,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吏部尚书蔡兴宗分析说到「如今举国上下一同反叛,叛军看似如洪水猛兽,实则人人各怀心思,我们要以静制动,以诚待人。

叛臣的很多亲戚都在宫廷任职,如果我们拿他们开刀,只会让事态恶化。」蔡兴宗劝宋明帝刘彧使用怀柔政策,善待叛军亲属,刘彧照做了。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刘彧兵分三路,并放权给弟弟们,让他们带兵。

东路军由巴陵王刘休若督军,向会稽(今绍兴、宁波一带)发起进攻;南路由建安王刘休仁督军,向江州(今江西九江一带)发起进攻

西路军由山阳王刘休祐督军,向豫州(今安徽寿县)发起进攻。又重用沈怀明、萧道成、沈攸之、刘勔等武将,最终历时8个月,消灭了刘子勋政权。

刘子勋被大将沈攸之斩首,这个年仅11岁的孩子可能至死都不清楚,自己为何会卷入内战,又为何被稀里糊涂地斩首了,他不过是权力斗争的一颗棋子罢了。

这场内乱后来被史学家们称为「义嘉之乱」。

可人们始终认为「义嘉之乱」的平息着实诡异。

当时「宋明帝」刘彧手上的兵力和领土都不及叛军的十分之一。《宋书》记载,中央能保全的地盘只剩丹阳、淮南几个郡了,其他各郡县皆已投诚叛军。

敌人已经打到距离都城建康百余里的永世(今溧阳市)了,宋明帝眼看已步入绝境,却奇迹般的反败为胜。就连毛泽东读这段历史时,都不禁感叹「可谓奇矣」。

民间传闻,刘彧靠的是一支骁勇无敌的鬼兵部队,击退了叛军,而这些传闻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天降阴兵

据传,刘彧的这支鬼兵部队约三千众,个个身披东晋战甲,不言人语,只发出呜呜的鬼鸣。常常暗夜突然现身,发动攻击,且刀枪不入,战无不胜。

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统领这支鬼兵部队的竟然是前朝东晋名将苏峻!

苏峻,公元294年出生,曾被东晋元帝司马睿封为「鹰扬将军」。后来在晋明帝司马绍时期,参与平定了王敦之乱,又被封为「兰陵相」。

他手上精兵数万人,武器精良。

公元325年,27岁的晋明帝司马绍病逝,临终之前将辅政大权交到了国舅庾亮手中,本来是想借外戚的势力来平衡朝堂政权的,可不想庾亮才干不济,上任没多久就要强征苏峻入朝任大司农。

庾亮忌惮苏峻手握重兵,是想到借此机会解除其兵权。苏峻则担心遭庾亮谋害,表示不愿入朝任职。很多大臣都劝庾亮,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但庾亮一意孤行,最终苏峻被逼谋反。

公元327年,东晋咸和二年,苏峻联合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进攻都城建康,一路所向披靡,甚至一度攻破了建康城。

但很快,征西大将军陶侃组织了讨伐军,反抗苏峻。公元328年11月,苏峻兵败被杀。

苏峻在民间曾有很高的威望。东晋灭亡后,南朝时期,江南甚至出现了苏峻信仰。人们为苏侯(苏峻)立庙祭祀,将其奉作武神。

苏峻横死130多年后,南朝宋发生了「义嘉之乱」。此时,苏武神竟然阴魂归位,起死回生,帮刘彧打天下来了!

坊间还疯传说,于东林苑草堂作祟,并取了暴君刘子业性命的鬼魂,也是苏峻的手下。

根据《宋书》记载,宋明帝刘彧任命弟弟建安王刘休仁带兵向南征讨叛军时,刘休仁还专门与苏侯的神像结为了兄弟,希望在平叛中能得到苏侯的庇佑。

叛乱平定后,宋明帝刘彧专门给弟弟刘休仁写信说道:「这段时间很是得到了苏侯兄的大力相助啊。」而《南史》中则称,与武神苏侯结为兄弟的是宋明帝刘彧本人。

正史对「阴兵助阵」的记载虽然写得还是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但也算是从侧面印证了,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难道说这世上真的有以死人为军的秘术吗?其实关于宋明帝刘彧的这支阴兵队伍,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传说。

哑兵营

「义嘉之乱」爆发之后,宋明帝刘彧每日都随身携带一瓶毒药。也许是担心被俘后再次被当成猪一样被羞辱吧,刘彧时刻准备着与建康城共存亡。

就在此时,有人为刘彧献上了一条妙计:组建一支「哑兵营」特种部队。所有参军者必须服用哑药,使其不能言语。

练兵时,以锅灰涂脸,内穿白藤甲衣,外披东晋兵服,使人以为是死而复生的东晋军队。

白藤柔软而坚韧,可防箭矢,故而刀枪不入。冲锋陷阵,人人口含「夺魂哨」,发声凄厉悲凉,犹如鬼哭狼嚎。

如此做法,自然会令敌军心惊胆裂,军心溃散。最重要的是,刘彧还可以通过鬼神之说,来增加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古人讲究「君权神授」,刘彧本身就是弑侄篡位,自然要谋求正统。武神苏峻的阴兵部队从天而降,助阵刘彧,无异于向世人昭告,刘彧已经获得了天神们的认可。

在鬼神的震慑下,叛军主力也很快瓦解,纷纷倒戈,认为有鬼神支持的刘彧才是天命所归的皇帝,是正统的继承。

也就是说,关于「阴兵助阵」的传闻,有可能就是宋明帝刘彧用来给自己造势的,,所谓的民间传说,也是刘彧自己散布出去的。

《通典》还记载,平叛后,刘彧甚至追封苏侯为骠骑qí大将军,以答谢其统率阴兵助战的功劳。

内乱平息了,阴兵自然就需要从世间消失了。据说,刘彧坐稳江山后,因为怕「哑兵营」的秘密被泄露,所幸将3000哑兵将士全都溺死了。

这也导致了刘彧后来每晚被噩梦缠身,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三千哑兵是否真的存在,又是否真的被全体诛杀了,史料是无法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的。

不过正史记载,曾帮助宋明帝刘彧夺位、忠心拥护他的几个弟弟,最终都落了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兔死狗烹

从泯灭人性的权力斗争中生存下来的刘彧,一开始也大力提拔有识之士,宽厚仁和,不避亲疏用人唯贤,一副明君的样子。

「义嘉之乱」平定后,叛军大多都得到了赦免,其中有才能的还被重用。

可龙椅这个宝座,就像是被下了咒一样,任何人坐上去都会被欲望蒙蔽双眼,变得血腥、冷酷。

很快,刘彧这个曾经的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为了面目狰狞的施虐者,将刘宋王朝宗室内的杀戮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公元466年末,建安王刘休仁上书提醒宋明帝刘彧说「孝武帝的其他几个儿子,也就是刘子业、刘子勋的兄弟手足还在人世,他们恐会对陛下的江山社稷产生不利,要早做打算啊。」

刘彧觉得此话在理,于是一纸诏书,下令赐死了刘子房、刘子仁、刘子真等十个侄子,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也只有10岁。

在刘彧的眼里,这些不明事理、任人摆布的孩子们是他皇帝宝座的最大威胁者,有这些幼子们在,随时就有可能有人打着皇家正统的旗号来与他争夺天下。

至此,宋孝武帝的28个儿子,全部被屠杀殆尽,史称「世祖二十八子于此尽矣」。

建安王刘休仁给宋明帝上书时,绝对不会想到,哥哥杀光了侄子们,接下来盯上的居然是他们这些弟弟们。

刘彧共有兄弟19人,到他即位时,包括他自己在内,仅存7人。剩下的12人,要么已在政治斗争中成为炮灰,要么已外逃。

刘彧的九哥刘昶,之前就因为前废帝刘子业的猜忌,投奔到了北魏。一个皇子,在自己的国家无法生存,只有投靠敌国才能寿终正寝,这实在是黑色幽默。

到了公元470年,登基5年后的宋明帝刘彧,身体每况愈下,而彼时太子(刘昱)年仅7岁。

宋明帝刘彧不得不开始担心,如果有一天自己撒手人寰了,自己的弟弟们能心甘情愿地辅佐幼主吗?

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刘彧先后诛杀了东海王刘祎Yī、山阳王刘休祐、建安王刘休仁、巴陵王刘休若四个弟弟。

到刘彧驾崩时,他就只剩下一个弟弟刘休范还活着了。刘彧放过刘休范也不是出于好心,而是觉得他顽劣无才,不足为惧。

这些被处死的弟弟们都是跟着刘彧出生入死,扶他走上皇位的大功臣。尤其是建安王刘休仁,与刘彧的兄弟感情很深。

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期间,刘休仁数次救刘彧于水火之中。刘休仁临死前,曾愤然说道「陛下能得到天下,是谁的功劳?

孝武帝在位时诛杀兄弟,结果最后子孙断绝。你不吸取教训,也如此行事,我刘宋基业还能长久吗?」

我想刘彧下令处死刘休仁时,也不是没有犹豫纠结过,但为了给儿子铺路,他还是选择牺牲了兄弟。

《宋书》记载,后来刘彧每每回忆起弟弟刘休仁时,总会泪流满面,这可能并不是一种政治表演,而是真情流露。

有意思的是,《宋书》《南史》《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大多记载,刘彧是没有生育能力的,他的十几个儿子都是借腹生子取来的。

如果宗亲的姬妾怀孕了,他会把姬妾接到宫中生产,若诞下男婴,就封为「皇子」,产妇则会被秘密杀害。

坊间传闻,刘彧还会让自己的妃子跟大臣滚床单,太子(刘昱)的生父就是刘彧的宠臣李道儿。

后来刘彧又找了个借口把李道儿处死了,让一切都变得神不知鬼不觉。

不过,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所谓的「宋明帝刘彧没有生育能力」只是《宋书》的作者沈约为了迎合南朝齐皇帝,强化南朝齐建国的合法性,所捏造的诬蔑之词,不足采信。

而《南史》与《资治通鉴》后来又沿用了沈约的说法。宋明帝刘彧的皇后王贞风既然能生下两个女儿,就说明宋明帝是有生育能力的。

想想也是,如果宋明帝刘彧的儿子们都不是亲生的,他又何必为了给儿子铺路,大费周章呢。

刘彧在位后期也贪图享乐,生活奢靡无度。《宋书》记载他如果需要用一样东西,就会让工匠打造90件同样的物品备用,哪怕这些备用品根本就用不上。

如此挥霍无度,导致赋税极重,民不聊生。

公元470年,刘彧在宫中举办宴会,为了加强视觉效果,他安排一众宫女赤身上台表演,众目睽睽,让群臣大开眼界。

皇后因为觉得尴尬,用扇子挡住了脸,结果被刘彧臭骂一顿,逐出了大殿。

除此之外,也许是靠鬼神上位的原因,刘彧晚年十分迷信,而且有很多忌讳。

宫中任何搬迁移动,即使是小到移动床铺或者修整墙壁,都要先大张旗鼓地祭拜土地神,让文人做文祷告,搞得像大祭祀一样。

朝臣上书需要小心翼翼地规避刘彧忌讳的字词,比如民间喜欢把南朝宋皇宫建康宫的「宣阳门」称为「白门」。

刘彧却觉得「白门」一词不祥,非常忌讳。有一次尚书右丞江谧误说了「白门」一词,犯了忌,刘彧大怒,要将江谧一家满门抄斩,江谧赶紧磕头认错,才躲过了一劫。

刘彧还认为「騧」(意思是黑嘴的黄马)这个字与「祸」看起来很相似,就下令将这个字的写法改为「马+瓜」。

诸如此类被胡乱篡改的文字,多达一千多个,堪称南朝宋版文字狱,同时也导致很多历史文书无法被后世解读。

公元471年,刘彧病重之时,还不忘下令把他登基前的王府,改建成了寺庙,命名为「湘宫寺」。

寺内修建了两座五层高的佛塔,华美壮观。朝堂之上,刘彧问群臣「都去过湘宫寺了吗?那可是我最大的功德了。」

耿直的大臣虞愿大胆谏言说道:「陛下,您建造寺院用的钱,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东西的钱,假如佛祖有灵,也会哭泣哀叹,哪儿来的功德!」

听了这话,在场所有官员都大惊失色。宋明帝刘彧也勃然大怒,叫人把虞愿拖了出去。

不过,刘彧还是念及往日交情的,并没有重罚虞愿。想当初,宋明帝还是猪王的时候,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虞愿也曾尽心尽责地照顾过他。

公元472年5月,宋明帝刘彧驾崩,年仅33岁。

有人说,他是被撑死的,因为《南史》记载宋明帝吃鱼,数量不论条,次次都以升计算;吃腊肉,顿顿至少200块。

但更多的人认为,宋明帝是被阴兵索命,活活吓死的。他临终前的那段日子,夜夜从噩梦中惊醒。

有时候会梦到侄子刘子业依然找他来扮猪玩;有时候是那些惨遭他毒手的弟弟们,提着酒来找他喝两盅;还有那被溺死的3000哑兵营将士们…也许这就是做贼心虚、因果报应吧。

历史的轮回

宋明帝刘彧去世之后,年仅十岁的太子刘昱继位称帝,史称「南朝宋后废帝」。是的,没错,后废帝和他老爹名字的发音一样。

而且从「后废帝」这个谥号我们就可以大概猜出,他的拉垮程度,与前废帝刘子业不相上下。

后废帝刘昱从小就喜怒无常,嗜杀成性,被称为「史上年龄最小的暴君」。

《宋书》记载后废帝刘昱以杀人为乐,看到尸横街头,就手舞足蹈,看到血溅当场,就心花怒放;一天不杀人,就浑身难受。

他喜欢微服出巡,在街头跟市井小混混们闲逛。一天,后废帝遇到一户人家的产妇正在生产,他居然冲进去,一把将婴儿拽了出来,一尸两命。百姓不堪其扰,只好日夜闭户。

皇太后王贞风曾多次规劝后废帝刘昱,这让后废帝很不高兴。

公元477年端午节,太后送了后废帝一把羽毛扇子,后废帝嫌弃它不够华丽,竟想要以此为借口毒杀太后,幸好被近臣劝阻。

不过,也有人说,史料中关于后废帝暴行的记载都是后世史官的添油加醋罢了。

这样的怀疑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且一旦皇帝与权臣的矛盾激化,皇权与兵权交织缠斗,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宋明帝生前将宗亲赶尽杀绝,为的就是能让儿子在皇位上高枕无忧,但他死后还是留下了手握重兵的权臣萧道成,萧道成就是后来的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而正史《宋书》就是从南朝齐后期开始撰写的。

宋明帝此前也不是没有猜忌过萧道成,但萧道成每次都巧妙地化解了。

后废帝刘昱继位后,随着萧道成的威望越来越高,后废帝对其起了杀心。

《资治通鉴》记载,后废帝刘昱曾径直闯入萧道成的将军府,当时正值盛夏,萧道成正在午睡,袒露着上身。

后废帝就要拿他的肚皮当箭靶,肚脐眼当靶心,准备射击。此时一名聪明的侍从赶紧解围说:「萧将军的肚皮很大,是个好箭靶,但是您一箭射死他,以后就不能射了,不如改用骲箭。」

骲箭是用骨头做成的箭,没有尖锐的箭头,不会射死人。只见后废帝刘昱一箭射中了萧道成的肚脐眼。萧道成护住腹部,连声说道「老臣无罪」。

旁边的侍从打圆场说「陛下的箭法神准,无需再射第二箭。」后废帝刘昱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此后,萧道成整日忧惧。对于功高震主的权臣来说,等待他们的只有两条路,那么坐以待毙,那么反戈一击。萧道成选择了后者。接着便是权臣篡位的标准模板:

公元477年,年仅14岁的后废帝刘昱被杀。10岁的刘准在萧道成的拥立下即位 ,是为宋顺帝。名义上他是皇帝,实则是傀儡。

又过了2年,公元479年,萧道成肃清了朝堂上的敌对派,导演了一出经典的禅让剧,宋顺帝颁诏,禅位于萧道成。

萧道成于建康北郊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南朝齐。

刘宋王朝就此灭亡。可怜的宋顺帝自然落得了个被杀的下场,他在临死前哀叹:「愿生生世世,永再不生帝王家」,一句话道尽了刘宋王室的悲哀。

南朝齐建国后,历史轮回的齿轮又开始缓缓转动。文武双全的齐高帝萧道成,不失为一代明君。他整顿朝政,安抚百姓,为富国强兵而提倡节俭,只可惜他在位仅四年就撒手人寰了。

临终前,他反复劝诫太子萧赜zé说,我们之所以能取代刘氏的皇位,就是因为他们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之故,所以你们将来一定不要重蹈覆辙啊!

萧赜因为跟着父亲打过天下,明白其中的凶险,所以一直铭记父亲的教诲。可随着齐武帝萧賾一死,南朝齐也不可避免地与南朝宋一样,陷入了宗室相残的魔咒。

并且南朝齐这个朝代存续时间之短,还创下了南朝之最,一共只有24年。

这是个什么概念?同一时期的北方,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时(公元471年),南朝掌权者还是刘宋王朝的宋明帝刘彧。八年后,南朝宋就变成了南朝齐。

北魏孝文帝去世时(公元499年),南朝齐已经在苟延残喘了。三年后(公元502年),南朝齐又变成了南朝梁。传说中的一个人熬死一个朝代,原来是这么来的。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了,这支传说的武神苏侯率领的阴兵部队到底存在吗?

我想如果他们真的存在,也只会嗤笑,人类的历史就是个悲催的轮回吧。再换个角度想想,当人权欲炽盛,诡诈于心,六亲不认时,与鬼又有什么区别呢?

26 阅读:9922
评论列表
  • 2024-02-20 06:17

    这么好的节目,总是火不起来咋回事[哭哭][哭哭]

  • 2024-02-19 14:26

    此去泉台招旧部,是谁写的啊?

    虚无的黑光 回复:
    陈毅元帅
  • 不言骑

  • 2024-02-21 11:10

    后代更牛逼,张衡,张道陵还开创了龙虎山

  • 2024-02-19 17:07

    哑巴军团?战后焚烧而死。

  • 2024-02-20 02:26

    哈哈。张鲁都投降了。。五斗米教主都不行

  • 2024-02-20 02:07

    新年快乐,喜欢主播很久了[比心]

  • 2024-02-20 02:42

    这个张鲁是那个汉中太守吗?[doge]

  • 2024-02-19 15:52

    小乌能不能做合集啊 开车睡觉的时候都能接着放下去 这一会翻一下有点麻烦

  • 2024-02-20 00:17

    王凝之媳妇谢道韫没死,还保住了最后一个孙女

  • 2024-02-22 00:26

    那诸葛亮镶七星灯续命也是真的咯?念动咒语,顷刻飞沙走石,牛鬼蛇神毒虫猛兽都出来了也是真的咯?

  • 2024-02-27 07:26

    这在UC算是好文了,赞一个!

  • 2024-02-21 11:19

    天壤王朗,果然操蛋

  • 2024-03-01 22:38

    哑兵营在南宋也出现过,应该是真!

脑洞乌托邦

简介:分享奇闻轶事,未结案件,揭秘大自然,让你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