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脉”精准“诊疗”,济南城市体检引领现代都市向“好”焕新

新黄河 2023-12-08 15:50:30

近日,在济南市市中区陡沟街道,鲁泉生活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在施工,小区西北部的空地,原本并未纳入改造内容,在“城市体检”工作中,不少居民反映“空地平时闲置,成了垃圾堆放地,小区停车问题也一直未能解决”。经综合评判,最终将此项内容列入2023年度改造项目清单,困扰群众多年的垃圾堆积,杂草乱生、停车困难等难题,迎来了彻底解决的契机。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各种各样的“城市病”问题,需要同人一样通过“体检”来明确健康状况。2020年至2022年,济南市连续三年入选城市体检国家样本城市,2023年6月济南被评为全国“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试点”城市。借此契机,济南市在国家和省标准尚未明确、各地无成熟经验的背景下,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走出了“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智库支撑、标本兼治”的城市体检新路径。

精准感知城市“末梢神经”

为做好城市体检工作,济南市依托社区党支部组织4000余名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急难愁盼。向不同职业、年龄、收入的群体发放问卷4.3万份,精心设计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数量是否充足”等93项问题,用通俗的方式找准城市病。在泉城广场、国际会展中心等开展现场宣传,受众超过180万人次。

科学体检城市“组织器官”

聚焦群众住进好房子、住上好小区、住在好街区、安居好城区的“四好”标准,济南市从住房、社区、街区、城市4个维度,构建包括“泉水喷涌率”在内的“61+13”泉城特色指标体系。在全市选取不同年代、规模、类型的20个社区、3个街区以及市内六区建成区开展城市体检。搭建城市体检信息平台,收集了280万条12345热线、130余期《作风监督面对面》反映问题、3.48万条实地调研信息等特色数据,形成了民生、基础部门、互联网、社会满意度、体感调研5大数据库,实现体检结果“一键查询”、民生问题“一键反馈”、治理进度“一键跟踪”。

切准城市建设“病因病灶”

在试点过程中,济南市在全国首创“一库两员一队”的机制,“一库”即由院士领衔,依托驻地高校组建城市体检专家智库;“两员”即由2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城市体检观察员,815名各级工作人员组建城市体检联络员;“一队”即覆盖各区的城市体检志愿者服务队,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机制。专家智库围绕社区基层治理等5项课题和问题指标开展研究,厘清问题根源,通过主客观数据交互印证,综合研判,形成城市体检“1+4+N”的成果体系。

标本兼治,助力城市实现“四好”蝶变

围绕城市体检发现的部分楼房设施老化、社区配建不达标、街区活力不足、城市韧性不强等14项问题指标,济南市制定了“多层次解决、分批次推进”的21项整改措施,形成“逐个击破点状问题、串联解决线性问题、整体整治结构问题”的系统治理方案。

引领住房性能改善,排除全市400余万幢建筑物的重大结构性隐患,排查各类自建房380万栋,对鉴定为C、D级的采取整治措施,确保“人不进危房、危房不进人”。引领社区治理提效,以20个试点社区发现的风险隐患为导向,推动2000余处老旧小区引入物业服务,实现60万户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解决城市疑难杂症,针对停车难问题,形成“管理条例+专项规划+建设政策+运营模式”的解决方案,政策效应明显,停车供给迅速增加,年内新建14650个停车位……

济南,滨水而起,因泉闻名,汇人才之力,兴城市之胜。未来,以城市体检引领现代化都市向新而生,这座千年悠久的文化泉城已经汇聚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记者:罗晓飞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通讯员:李群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