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的误区——艾滋病的6个常见认知误区

同基声 2024-01-15 11:28:17

对于艾滋病(AIDS),很多人依然有不少认知误区,比如“和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和泳池,就会感染艾滋病”“只有性接触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

了解误区,消除误解,才能减少歧视和恐慌,更好地预防、控制艾滋病。

误区一:

艾滋病可以被治愈

.

艾滋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使患者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早期诊断、及时接受治疗以及持续监测对于控制和管理HIV及艾滋病非常关键。

误区二:

和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和泳池,感染风险大

.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握手、共餐、咳嗽和打喷嚏、蚊虫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误区三:

HIV检测不存在“窗口期”

.

HIV检测“窗口期”,是指HIV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数量的、能用标准HIV抗体检测方法检测出抗体的这段时期。窗口期长短因个体和不同检测方法而异,但通常感染后10天左右就可通过HIV核酸检测查到。

在窗口期进行HIV抗体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但此时感染者实际上已携带HIV,同样具有传染性。为了降低假阴性结果的风险,有时需要使用其他HIV检测方法,如核酸检测或抗原抗体组合检测,可在感染后的较早阶段检测到HIV。

误区四:

只有性接触才会传播HIV

.

性接触是HIV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传播途径包括:

性接触:HIV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之间传播。

血液: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感染,目前我国对输血、献血管理日趋规范,这一情况已很少见了。另外,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HIV的高危险行为。不规范医疗场所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不消毒,使用未经严格消毒器械拔牙、洁牙、文身、修脚、打耳钉,与HIV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都可能感染HIV。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妇女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孕产期抗病毒药物干预、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操作、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降低将HIV传播给胎儿或婴儿的风险。

误区五:

一旦感染HIV 就一定会发展成艾滋病

不是每个HIV感染者都会发展成艾滋病。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反应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多年后才发展成艾滋病,而有些人可能在感染后相对快速地发展成艾滋病。

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医疗建议和监测免疫系统功能,都可以帮助HIV感染者延缓或避免进展到艾滋病阶段。

误区六:

只有症状明显的人需要进行HIV测试

.

HIV感染的特点之一,是感染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不过HIV感染往往是和高危性行为关联的,因此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才进行HIV测试是不明智的。

以下是有关HIV测试的重要信息:

急性期:HIV感染后,通常会有个窗口期,这个时期抗体是阴性,通常感染后10天左右可HIV核酸检测。

无症状期:急性期结束后,很多HIV感染者也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这被称为无症状期。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早期诊断对于及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HIV传播风险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有HIV感染风险的人进行定期HIV测试,而不必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才去检测。检测确诊后,越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对于人体免疫功能破坏越小。

规律的生活

健康的社交

科学的保护

及时的防范

能为我们每个人提供健康保障

资料来源:湖南科技报

0 阅读:10

同基声

简介:2004年8月成立防艾草根,防艾检测感染者关怀.阻断转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