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陈毅拿着军委电报找到粟裕:我感觉主席在抬西野压华野

绿海看历史 2024-05-22 22:08:54

1947年,华野在孟良崮取得大捷之后,全军士气大涨,上到纵队司令下到基层战士都无比兴奋,大家都盼望着再打一个胜仗,再歼灭一个反动派王牌部队,让反动派好好见识一下解放军的厉害!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华野竟进入了一种奇怪的“梦游”状态,虽然全军士气高涨,战斗信心大增,但却难求一胜,甚至在南麻战役还吃了亏,反被反动派军踩了“尾巴”。

接连的挫败严重影响了华野的士气,基层士兵纷纷开始抱怨,而高层的指战员们多有牢骚,一些心直口快的同志甚至开始质疑粟裕将军的指挥能力。事实上,华野的“梦游”确实和粟将军有一些关系,在歼灭了张灵甫部之后,粟将军在思想上稍稍有一些松懈,放弃了稳扎稳扎的战略,转而想要进行一场“小决战”,力求一战歼灭国民党军在山东的全部机动兵力,彻底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权。

彼时华野的实力还不够强大,要想实现“小决战”的目标多少显得有些吃力,所以才处处“碰壁”。另外,国民党军在孟良崮战役之后也稍稍调整了战略,在军事上更加谨慎,绝对不会再冒进,每次搞“围剿”至少要4、5个军级单位一起行动,解放军面对国民党军这种抱团战术竟毫无办法,只能采取游击战的策略,在沂蒙山区和国民党军反复拉锯、对峙。

时间来到1947年下旬,华野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再这样下去部队将分崩离析,战斗力尽失。粟裕为此很是着急,可他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而就在此时,毛主席突然给华野发来一封电报,给华野指了一条“明路”。原来远在陕北的毛主席也一直关注着华野的动向,主席在察觉到华野“势弱”之后,便开始思考该如何挽救华野。

思来想去,主席觉得只有一个办法能让华野振作起来,那便是放弃“小决战”的固有想法,先吃掉国民党一个军或者一个师,把士气拉起来,而后再逐步对山东的国民党军进行蚕食,积累小胜为大胜。除此之外,主席还在电报中重点提到了西野的成功经验,西野的根基很差,不仅部队少,而且装备也比较老旧,可即便如此,西野还是能和胡宗南集团进行周旋,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法打击敌人,取得了一连串的军事胜利。

陈老总在看了主席的电报之后,隐隐觉得主席有些抬高西野、批评华野的意思,但粟裕却觉得主席并无此意,华野在过去一段时间确实有些低迷,必须要改变战略思路。于是粟裕果断重新分析山东战局,并很快重新制定战术,将打击目标放在了实力比较弱的国民党军整编五十七师上。

在战前动员大会上,粟将军一再强调,此次作战对于华野意义重大,各纵队必须通力合作,将歼敌作为最终目标,谁要是在战场上拖后腿,一律按照贻误战机惩处,绝不姑息!不久之后,华野主动出击,以五个纵队共计十余万人的兵力向鲁西进攻,国民党军自知无法和华野正面抗衡,于是选择主动撤退,期间敌整编五十七师因为行动迟缓而“掉队”,结果被华野包围在了沙土集一带。

五十七师师长连忙向济南的王耀武求援,王当即命令撤退的国民党军原路返回,替五十七师解围,同时又命令鲁中的几个军快速向鲁西机动,援救五十七师。但华野早已料到敌人会回援,提前在沙土集外围安排了部队打援,国民党的援兵被死死挡在主战场之外,只能眼睁睁看着五十七师被华野吃掉。

战后,华野士气大振,粟裕趁着这个机会又接连发起了好几次战役,将鲁西、鲁中的敌人打得节节败退。1948年,粟裕发动了豫东战役,歼灭了敌人一个兵团后迅速回撤山东,又继续围绕着沂蒙山区和国民党军展开周旋。

此时的国民党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只能龟缩在城市中固守,粟裕趁着这个机会四处出击,先后解放临沂、青岛等城市,1948年下旬,华野发动了著名的济南战役,打掉了国民党在山东最后一处堡垒,齐鲁大地至此宣告解放。而华野在短暂休整过一段时间后,又迅速南下,和中野一起发起了淮海大战,歼灭了国民党军最后的机动兵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阅读:1119

绿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