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要求全文背《纲要》,后来《纲要》改了

三剑客 2024-05-17 21:20:25

闫健 三剑客

犹记得多年前,一位领导比较狠,做出了全体政工干部要全文背诵《纲要》的指示要求,为此我们背了很久。

后来,《纲要》修订了。

文|闫健

图|大唐

编辑|剑客XY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份《关于做好纲要培训相关工作》的通知先鸭一步,直抵人心,率先逼退襁褓中的暖流,临城险些成为凛冬城。

某部指导员小刘接到通知后,便瑟瑟发抖起来,电话的听筒尚有余温,纲要培训时,他要代表支队基层指导员做经验发言。记得毕业时领导说:你是一块金子,如今月明星稀,照耀在他并不饱满的脸庞,此刻他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小刘坐在办公室里,喃喃自语,一面发呆、一面发福。面对眼前熟悉的事物,仿佛诀别一般。从即刻起,身心都要果断切换至纲要模式,找一个县城最懂的理发师,以卡尺形态直逼五毫米极限;薅一床可塑性最强的被子,暂时作为己用,以纠察最喜欢的模样出现。往昔言不由衷的搭档,也显得如此真诚坦白。他说,兄弟,你先试试水,有啥情况我们及时沟通。

文书说,一边收拾行囊,一边说道:“指导员,没有我的日子你要照顾好自己。”

车辆轰鸣,尘烟四起,撩拨着小刘的心弦无处安放,车内众人皆沉默寡言,昔日喋喋不休、侃侃而谈之神态,仿佛画上了休止符。最夸张不过是嘴巴小动,声带大动而已,手上攥着的A4纸,一再被手心的汗水浸染,即便人鬼难辨,仍视如珍宝。

这些常年赋予人类安全感的群体,聚在一起反而趋于不安。这似乎不难理解,毕竟关键少数成为了不太关键的大多数,以侃为主的人生即将迎来被侃。本想约几个要好的同志报团取暖,以集体智慧抵御“雷霆之力”,换来的却是集体失声,两三为一组,勉强撑起彼此早已稀碎的精神世界。

车停了,众人一颤;见是服务区,众人再颤。

下车后,矜持的心再难顾忌形象与身份,脱缰后的野马只得找到香烟来慰藉当下所有的不确定。

透过烟雾缭绕的穹顶,远方高悬的横幅和彩旗越发明亮。

纲要培训不但站位高、逼格也高。源于“一切为了基层”这个根本逻辑,是年度大戏,是财力、物力精准落地的极致,是人力、脑力所指向的尽头。

聚光灯下,万众瞩目,这是多好的概念。

有人摩拳擦掌,有人嗷嗷待哺。

在小刘看来,所谓培训,只是体面的说法。培训的过程就是整体降维的过程:部门领导变成了一班之长,支部书记当然不是普通一员,他们非常不幸,连三互小组长都当不成,是蝼蚁,常以“团”的形式出现;是猎物,每一次呼吸就好像是在呼救。

形式上集中、法理上归一,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人合一吧。

为了方便课后讨论,避免同类相吸,实现点对点,背靠背、脸怼脸之境界,该总队敢于打破“建制”,只为成就同志,其核心在于两个字“打散”。

没有步入营区之前,每一间宿舍都像是拆盲盒,无论你牛或不牛都将面临着“惊喜或惊吓”。对方可能是同门师兄弟,道一声:“久别重逢”,然后又亲又抱;可能是某位领导,他小心的将身形掩埋在尘烟之中,只散发出少量的“气”供众“蚁”寻觅。

战友的重逢常以“卧操”开始,相互递烟的环节刚刚结束,便进入“套话”的范畴,“有没有理论测试的答案?”“有没有内部消息?”如此云云。

当被答复“没有”之后,对方往往会接着补一句:有没有刮胡刀?兄弟!

白天上大课灌输养分,晚上开小会统一思想,日出接着日落,哨音响了再响,思维有没有撞出火花可能是某种玄学或感觉,但在有限得空间里,能将悲欢离合、成王败寇表现的如此生动,实属不易。每一幕的起转承合,都是对人性的考验,每一次的表达表现,都是对忠诚的考量。

大家一面保持亲密、一面暗暗提防,甚为纠结。大到内务卫生、课堂表现、好人好事,小到暖气片的袜子、不满九十度的棱角,所谓无兄弟不丛林,猎人与猎物总是交替出现。

在“严管才是真爱”的大背景下,战友情是如此经不起考验,在不断加分扣分的阴影里,感情只剩留白,供知情人知晓,怀念中怀疑。

纲要培训的舞台终归属于智者与能者。

历年来的培训,为了办出水平,办出风格,除传道授课解惑以外,都在努力立足现有,实现我优,主打一波元素丰富、轰轰烈烈。无论台上台下,还是室内室外,归根到底不过三个字:“上才艺”。

军事主官和政工主官虽在组织上保持团结,感情上属于战友。一旦拆开,遇到对口培训,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气质。中队长们的才艺展示并不是送分,而是“送命”,间接导致这支队伍士气不足,大家都对当“指导员”充满向往。

被向往的指导员,在新闻的照片里、在先进事迹里,但一定不在这次培训里。比如板报评比是每年的传统项目,可惜能写善画的技能遭遇太久的冷却。

几位指导员白天佯装在厕所聚首,半夜在房间孤勇。

粉笔上的一粒灰,掉下来就是巨灰,近乎白发的中年指导员不得不拾起被遗忘的“技艺”,一如十几年前。

在心里呐喊“为了联盟”。

摁下暂停键尚需勇气,摁住重启键则无需犹豫。

逢大型活动,让每个个体,回归集体,成为普通一兵,是每个领导都喜闻乐见的场景。时光无法倒流,但是在制度层面稍作颤抖,便可让往事回眸,牵一发动全身。

纲要培训就是这样的沃土。

犹记得多年前,一位领导比较狠,做出了全体政工干部要全文背诵《纲要》的指示要求,为此我们背了很久。

后来,《纲要》修订了。

而自己早已深陷文山,开始起草中队的按纲建队计划。每次写“计划”我都会试着总结培训的意义。

恢复对哨音的敏感是因为太久不听哨音、重拾对呼号的感觉是因为太久不喊口号,队列整齐行进,我们已太久没有身在其中。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