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占有率85%!看产业提档升级的“永生”术|探“先”山东

新黄河 2024-05-14 09:00:46

机器轰鸣作响,一块块钢配件有序产出,碰撞产生的脆音铿锵有力,5月13日,“行走先行区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山东济宁,在永生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生重工)车间内,正上演一场钢与铁的“交响乐”。

据了解,永生重工成立于2018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96年的济宁永生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历经近30年的发展壮大,已从单一的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企业升级成为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型现代化企业。

提档转型,填补技术空白

“2018年以前,我们使用的都是国内的传统工艺,成本压力很大。”车间内,永生重工总经理薛焕春向记者介绍,在车间内,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永生重工利用新旧动能转换的契机,斥资引进了国外先进生产工艺,“不仅成本降低了,而且产能和品质提高了。”

据了解,永生重工引进的步进式专机定制高精度热模锻生产线,是我国首台履带链轨节专用热模锻造设备,突破了高端装备领域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锻压母机专机定制的技术空白。

铸造和锻造是机械行业的核心。记者注意到,永生重工生产车间内,由锻造产生的废钢,利用先进技术,重新返回铸造车间,进入熔炼环节,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再次回到锻造车间得到再次利用。“我们材料的利用率可以达到97%,剩余的下脚料可以再反馈到铸造环节,实现内循环。”

全周期“保姆式”服务,济宁力推“干部助企攀登”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济宁工业门类涵盖国民经济工业大类41个行业中的38个。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围绕项目建设、需求保障、对上争取等,济宁力推“干部助企攀登”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采访现场,济宁市高新区总工会副主席郭菡介绍,围绕企业创新成果提质增效以及基础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方面,我们为企业进行政策性的解读,并帮助企业落实在实践工作中,让好的政策真正普惠到企业中去。

“一方面,我们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职业健康、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积极参与省市级竞赛;另一方面,我们针对企业的自主设计研发成果,积极向上对接,帮助企业落实相关政策优惠。”郭菡表示,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才能真正了解企业在每个发展周期面临的政策、人才等方面的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

实现内外双循环,成为配套产业链“链主”

面对大势,积极转型带来了良好的成效。

“我们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铸造、锻造生产线,能耗降低33%,排放减少48%,产能提高56%,实现了节能减排;通过自主研发全自动底盘生产线,产品精度提高53%,产品优良率提高到99%,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综合成本下降了30%。”薛焕春表示,目前,永生重工已成为美国卡特、日本小松、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推股份等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据介绍,永生重工组建了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才100余名,其中引进国家级外国专家3名,通过引进500余台国际一流的先进生产设备及高端技术,进行技术吸收再创新,在产品研发、工艺技术革新、质量管控、精益化生产方面实现了全面提升。

一系列“组合拳”之下,永生重工已实现内外双循环的产业链条,成为配套产业链“链主”。

“对内,A区产品都是由B区生产的设备加工的。实现了(原料—零部件—产品总成)产业链;对外,通过强大的销售网络输出产品和设备的同时,增加以旧换新增值服务。回收的产品总成,作为优质的原料进入内循环。”薛焕春表示,这样,打通了产业链的内外双循环,既满足了自身丰衣足食又实现了辐射带动,“现在上下游关联企业达到150多家,以起重机市场为例,目前起重机底盘市场占有率我们达到85%以上。”

记者:张成地 记者:李庆斌 摄影:张成地 编辑:刘丹 校对:高新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