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市所》|熊钢如: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的创建和发展

文化视野 2024-04-24 13:08:03

1997年,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全体成员合影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悠悠岁月几十载,在景德镇的当代陶瓷艺术发展长河中,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这个单位是值得我们研究和了解的,今天我们将与熊钢如老师进行一场访谈式的对话,与大家一起去领略曾经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者: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的缘起是什么?

熊钢如老师:

1992年11月,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看文件。有一份文件提到了大型企业应当有自己的设计中心。这时公司销售部门的程润生到我办公室汇报有关礼品瓷设计问题,觉得礼品瓷设计很难推动。部所、省所有队伍,有基地,有人才,由于体制的问题,不可能借助人家的力量。正像文件中所说的没有自己的设计中心技术开发,产品开发都陷入被动,都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根据这个文件的精神,公司应当有个设计中心。程是市领导家中的常客,他告诉我:“市领导因部省所对支持外地瓷厂感兴趣,而对市里企业有些冷漠而不爽。”我说可以趁这个机会把我们自己的研究所搞起来。上有文件支持,有市领导的切身体会,一定也会支持,下有各厂的创研室为基础,可以调集一批力量。公司领导我来做工作,这件事十有八九可以办成。程润生也有到研究所工作的想法,对我的看法十分赞同。我就对他说:“若感兴趣,你就去起草个报告,并搞一个可行性调查方案。”不久报告与可行性分析都交来了。我只修改了一些提法,便把这份报告交到公司党委,并向书记汇报了我个人的想法,取得了公司党委的支持后以公司的名义向市委报告。

1997年12月,熊钢如在江西省迎回归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礼品发送仪式上发言

1997年12月,与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同志合影留念

记者: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初创期的条件怎么样?

熊钢如老师:

1993年4月正式批准成立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程润生因任国家用瓷办副主任,没有进入市所的筹办班子。此时筹建江西省陶瓷集团公司的班子迟迟得不到省里的批文,正处在观望之中的年轻人,都想到市陶研所来工作,加上在公司机关调了几位同事,熊汉中、朱正荣、舒立洪、于长征、于珍组成了最早的筹建班子。市政府给了五万元的启动资金,公司决定用莲花山的木炭仓库给我们做作坊,行政办公室设在陶瓷馆。为了协调好陶瓷馆的关系,让我兼任陶瓷馆馆长职务。公司党委觉得五万元实在太少,另外给了二十几万元做开办资金。莲花山仓库改造需花十来万元,买一座1.6立方米的窑要六七万,还有其他设备,工作台、陈列架、会议室等都需要钱。除了市政府、公司给的钱,我还到各联营公司借钱。寻求支援。北京、上海、厦门、汕头,一家三五万,以瓷器抵债,财与物有了基本的条件后就是调人了。在各瓷厂美研室调人,为民的王恩怀、吴胜华、周鹏,东风的刘伟、喻冬华,艺术的赵民生、徐颖、王淑凝,华风的施岚,化工的黄水泉是我们调进的第一批对象。调人的过程也颇费周折,想调的人厂长不放或自己不愿来。人才厂长不放可以理解,只有通过工作登门拜访。自己不愿来就不勉强,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研究所是办不起来的。调来的人第一条要自愿,要同心干。因为我们确实是白手起家,面对缺资金缺队伍,无厂房、无设备的艰难局面。如果三心二意是办不起来的。一个破仓库,二十来个人,不足三十万元的资金,这就是当年办所的全部家当,而市委给的政策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收自支”。创办之初确实是在艰难崎岖的道路上跋涉。当时有老同志对我说:“你五十多了,公司的办公室别人可以坐,你也可以坐,谁也没有赶你走。何苦呢!”我在心里感谢老同志的关心。可我想的还是老经理说过的那句话:“想干的不让干,不想干的硬要你干!”我只想干点自己想干的事,一旦人家不让你坐这个办公室,岂不被动了?与其人家赶不如自己走。既然决心丢掉“奶瓶子”打破“大锅饭”,不端“铁饭碗”那就要干出点样子。

1997年5月,江西省送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礼品《紫归牡怀图》瓷板画完成。

1997年,在深圳南山陶瓷馆与王恩怀、熊汉中在香港回归纪念瓷《紫归牡怀》首发式上。

记者: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发展当中经历了怎样的困难?

熊钢如老师:

1993年5月10日研究所揭牌成立。

我们花了三个月把公司莲花山破烂不堪的木炭仓库改建成作坊、工作室、会议室,购进了窑炉及必需设备。有时我们还不得不集资买一些必需的个人用品。如个人工作台、椅子、工具箱等。不等不靠,边筹建边生产,靠自己的本事,靠市场竞争,凭着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在公司的支持下,不到半年,我们烧出了第一窑瓷器。从此慢慢走上正轨。一个单位需要有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个好的制度,看准了正确的方向,成功是必然的。班子的团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关键。要职工做的事首先领导要做好,班子成员都有一定生产任务,一定的销售指标,不要职工供养,同时要为职工搞好服务。领导班子创造直接效益与全所职工一样,半年公布一次接受群众监督。全所三十几位员工,除两位财务人员外全都是兼职,专业队伍经过挑选的,全是优质人才。但在挑选人才的过程中,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听说是事业单位,有不少市政府、市委干部的家属都要进来吃皇粮。不知费了多少口舌,得罪多少人,我们坚持要有专业、有学历。无学历或不够了解的坚持要考试画瓷器,不然研究所就要成为养老院、福利院,不到半年准垮台。当然,除了专业还要考虑年龄结构与专业特长结构。正因为这样的坚持才能办到现在。队伍不仅要选拔,更重要的是培养。没有学历的支持读职工大学,一方面接收系统的设计专业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拿到文凭,为专业人才评定技术职称奠定基础。年轻人要参加一些重要工程设计工作,锻炼专业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取得技术成果。同时要锻炼专业人员面对生活适应市场的能力,放鱼入海而不是围滩养鱼。在建所初期我们靠大家的一股热情,靠干部带头吃苦吃亏,确实搞得生龙活虎,但日子长了就出现工作疲劳现象。这就要适时进行改革,进行体制改革与分配制度的改革。所里进行过作坊承包、工作室独立核算及分配制度上的改革。在科学核定不同职称任务后实行须三七分成,完成任务外的让个人得大头,实行倒三七分成。这样一心一意在所里工作,不必上班打卡,不在所里上班的自然淘汰,真正地实现了贡献大多得,贡献小少得,没有贡献不得。这一制度对于稳定专业技术队伍,留住人才,发展所里的经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在庆澳门回归一周年,景德镇陶瓷名人名作展上,何厚铧先生与办展人员合影

何厚铧先生参观展览

在澳门,何厚铧先生接见参展团成员。

记者: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发展当中有那些成绩?

熊钢如老师:

市所尽管起步较晚,比较起来还是显得活跃,除了在市场上表现较好,省政府有些任务也愿意让我们做。连2002年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改造陈列瓷设计制作任务的通知都由省政府办公厅直接向市所下达。市所成立后除了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确实为省政府完成了几项大工程,包括前面提到的两次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改造任务,香港回归江西省政府礼品《紫归牡怀图》的创意,澳门回归江西省政府礼品巨型花瓶《百荷图》,昆明世博园“江西瓷园”的工艺设计制作与实地操作表演任务,中共中央送给台湾国民党、亲民党的礼品瓷。2005年4月21日,市委主要领导请何叔水、赖德全、黄水泉与我吃饭,并交代紧急任务。中国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要来北京访问。中央领导决定用景德镇瓷器做礼品,并决定装饰画面要以黄河、黄山、长城、长江为题材。4月27日前要运抵北京,六天之内要完成任务。市委主要领导说:“时间紧任务重,这事就交给你们。由熊头具体负责,一要定一下题材,二要定一下花瓶造型。”我说:“中央有具体要求就好办。黄河、黄山就选黄河。黄河是母亲河,而且可以参照五十元人民币上的壶口瀑布图样,有气势,有代表性,好找资料。长城、长江就定长城,也好找资料,同样很有代表性。配上牡丹与梅花寓意深远。由赖德全画山水,何叔水画牡丹,我画红梅。”瓶型只能找,临时做是无论如何做不起来。好在我参与了2002年的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改造用瓷活动,我直奔望龙瓷厂仓库,找到了当年为江西厅用瓷的白胎五百件梅瓶。马上动手画瓷,没有时间反复。另外由黄水泉负责底座的包装定制工作。经用电脑模拟制作,由国台办审稿。回电说红梅不要画了,整个画面设计就没有我的事了。由于安排得当,绘制加班加点,终于在20日晚上八时赶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

2001年5月,景德镇市为中央领导准备的礼物《泽被神州·繁花似锦》

2002年,完成人大会堂江西厅改造用陈设瓷作者们合影

2005年,中共中央送中国台湾国民党、亲民党礼品《源》与《脉》任务完成前,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请作者吃饭。

记者: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发展当中对社会的间接贡献有那些?

熊钢如老师:

市所的建立为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为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留住了一块基地,留住了一支人才队伍。市所在不断地搞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扩展对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举办交流展。这些展览都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韩国我举办了“景德镇陶瓷发展回顾与展望”的讲座并实地表演。他们说我们在韩国刮起了中国风。当地的电视台、报纸,各种媒体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为在世界各地宣传景德镇当代陶瓷文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韩国、日本的陶艺家、学生在景德镇办展、学习、实习提供了方便,增进了国际陶瓷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增强了对国际陶艺文化的发展动向的认识,使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成为在景德镇当代陶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树大根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成群。喜看新人成长,当然也是一种安慰。至于别人如何评价并不重要,因为这一页历史已经翻过去了。总之,时代在不断地变化,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都得不断改革与时俱进,才能壮大发展。

与韩国民间陶艺家交谈合影

2001年,景德镇市代表团访问日本濑户市

1996年,参加日本佐贺县国际陶瓷产地首脑会议

2001年,在日本濑户市举办景德镇陶瓷作品展

与挪威陶艺短训班讲课

1994年10月,与韩国陶艺家韩凤林先生在景德镇陶瓷馆合影

1995年元月,与韩国陶艺家景德镇陶瓷馆合影

1997年,在中国台湾进行两岸陶瓷艺术交流座谈会上

1995年8月,与台湾资深陶艺家王修功、陈奇涵,浙江美院教授陈松贤在陶瓷馆合影

1994年4月,胡献雅老师在陶瓷馆指导熊钢如国画展

1997年5月,在深圳南山陶瓷馆与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合影

著名画家刘文西先生在西安参观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作品展

黄永玉先生在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画瓷盘

韩天衡先生在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画瓷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