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天、落了地,广西桉树要“变天”了吗?

森林驴 2023-12-31 18:45:10

广西,这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近日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12月21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举行了盛大的广西桉树太空种子交接暨繁育试验启动仪式。

这一重大科研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广西在太空育种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揭开桉树太空育种新的历史篇章。

今年5月30日,广西的桉树育种材料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开启了空间搭载实验。经过长达5个月的太空飞行,于10月31日随行返回。经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公证后,于12月上旬移交广西。

本次空间搭载实验经过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遴选,由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审核批准实施,广西共选送桉树种子28600粒、共计34份,其中广西国有东门林场选送巨桉、尾叶桉、杂交桉种子25份,广西林科院选送尾叶桉、巨桉、斑皮柠檬桉种子9份。

这是广西林业首批林木育种材料被列入空间搭载实验,通过利用太空强辐射、高真空、弱磁场、微重力等太空物理条件,提高种子变异率,为创制桉树新种质提供更多的选育材料,将进一步丰富桉树特异性种质资源,加快高产、优质、强抗逆桉树新品种选育进程,助力广西林业种业振兴行动和现代林业种业发展。

这些种子成功接收并由东门林场和广西林科院精心选育,这些种子不仅代表了广西桉树科技的结晶,更是对未来林业发展的期望和寄托。

千百年来,人类从吃饭到生产生活,都要依赖植物,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优良的植物品种。育种专家从自然界收集具有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通过品种选育,让满足生产需求的性状固定下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开去。

但是,遗传育种都只能在地面进行,直到现代航天科技发展起来,为诱发种子变异带来了可能,也为获得更丰富的种质资源提供了可能。因为地磁场和臭氧层的缘故,在地球上生物基因变异的概率为1/20万,但在太空却为百分之几。

因此,所谓的“太空育种”,其实就是利用航天、生物、农业育种技术结合而形成的育种新方式。它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在微重力、弱地磁、强辐射、高真空、超低温、极洁净等极端条件作用下,种子内在基因可能会发生变异,从而实现遗传改良。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种子是林业的“芯片”。广西加快桉树新品种选育进程,开展的桉树种子空间搭载实验和后期的繁育试验,为创制桉树新种质提供更多的选育材料,为筛选出高产、优质、强抗逆桉树新品种,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种子跟随航天器到太空遨游,回来就能变成优良的“太空种子”吗?

显然,答案是不一定,只是有可能!

“上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落地”之后才是关键。回到地面后的选育方法与常规育种没有太大区别,在地面完成的后续工作,同样繁重和重要。

育种过程中最首要的工作是确定育种目标,要围绕育种的目标进行筛选,建立自己的完整体系。变异是随机的,但选择必须是定向的。要选择出高产、优质、强抗逆的桉树品种,就需要通过不断的试种和筛选,就如同海选演员一样,虽然几率不是很高,但如果能筛选到一些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突变基因,就有可能带来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

只有经过反复培育、层层筛选和科学验证,如果种子连续数代都表现很好,产量和品质超过对照品种,才可以申请国家或省级的品种审定。只有经过审定认可的品种才能叫“太空种子”,并推向市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和广西林科院等单位一直致力于桉树的育种研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成功选育出“DH”系列、“广林”系列良种,并成功推广在广西全区和周边省份,乃至越南、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种植。

近年来,作为广西桉树种源地的东门林场,以开放合作理念推动桉树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广西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交流与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大胆探索试验倍性诱导、基因编辑、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研究,辅助结合传统育种方式,不断推进育种创新,通过倍性育种、分子育种等方式研制桉树高产、优质、强抗逆新种质。

如今,在太空育种的加持下,广西开辟了桉树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新的途径。

至于,最终是否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一些运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