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备曾师从两位旷世名家,却未走上另一条人生道路

此生读写伴 2024-05-05 16:11:46

文\常清君

常清君导读:

在流传至今的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典籍中,有数不胜数的经典之作。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这些古典作品触动心灵,产生共鸣;是因为这些古典作品文采斐然,构思巧妙;是因为这些古典作品情真意切,涤荡心扉;是因为这些古典作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是因为这些古典作品精彩纷呈,跌宕起伏;是因为这些古典作品启迪心智,催人奋进……

常清君以“所以经典”系列与大家一同阅读赏析感悟这些经典之作。

“所以经典”系列

01

《三国演义》里描述了刘备曾师从郑玄和卢植,这两位可都不是等闲之辈。

先说郑玄,他是东汉末年大名鼎鼎的儒家学者、经学家。早年入太学攻读,跟随马融学习古文经。游学归里后,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终为大儒。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打破了原来经学的僵化束缚,注释、阐述儒家经典,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上百万言,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世称“郑学”,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后世“郑学”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唐贞观年间,将郑玄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再说卢植,他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经学家。卢植也是当时的大学者马融的高徒,也就是说卢植和郑玄是同门师兄弟,他们俩的师兄弟中还有当时同样赫赫有名的管宁、华歆,就是成语“管宁割席”中的两位主人公。

卢植曾与马日磾、蔡邕等一同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卢植文武兼备,曹操称赞他“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学术著作,可惜今皆佚失。唐朝时期卢植配享孔庙,北宋时期被追封为良乡伯。

这里常清君说明一下,卢植是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和同样也是涿郡涿县人的刘备是真正的老乡。

02

常清君点评:

郑玄和卢植两位虽然都身为经学大家,却都可谓命运多舛。

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朝廷下诏各州郡查究党人,凡“党人”及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现居官位者,一概免职禁锢,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郑玄因曾为杜密故吏,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党人,于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和同郡人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遭禁锢的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

而卢植曾被宦官诬陷下狱,这在《三国演义》里有具体描述,后皇甫嵩平定黄巾军后,推功于卢植,才使其复任为尚书。当时的权臣董卓企图废黜汉少帝时,百官无人敢有异议,唯有卢植挺身抗辩,险遭董卓杀害。因蔡邕等人极力相救,才得以幸免。

03

《三国演义》里描写卢植率军与黄巾军首领张角激战于广宗,因张角施妖术未能取胜,朝廷委派一个叫左丰的官吏前来探明情况,左丰公然向卢植索要贿赂,被卢植拒绝,于是怀恨在心,回奏朝廷诬告卢植不主动出战,惰慢军心,致使朝廷震怒,派遣当时的中郎将董卓替代卢植指挥,并下令将卢植装入囚车押解回朝廷问罪。

在押解的半路上正好遇见刘备、关羽、张飞率一队兵马前来协助卢植作战。张飞得知卢植叙说事情的真相后,不由大怒,当即就要斩杀负责押解的那些军人,救出卢植,被刘备劝止了。

04

关于刘备师从卢植,不仅《三国演义》有描述,正史里亦有记载。关于刘备师从郑玄,除《三国演义》有描述外,未见正史记载。

在常清君看来,并非所有历史事件都被正史无一遗漏的全部记载了下来,也并非正史没有记载的事情就一定没有发生过。想来既然郑玄和卢植是同门师兄弟,也就是说郑玄是刘备的师伯(卢植的出生年月在学界还存在争议,不过一般认为郑玄的年龄大于卢植),那么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是经常有的,郑玄借此指导点拨一下刘备,或者刘备主动请教郑玄的事情多半也是存在的,因此刘备师从郑玄也并非空穴来风,毫无依据。

不过刘备有幸同时遇见郑玄、卢植这两位著名经学家,却没走上学术之路,而是最终入仕从政,看来的确是人各有志啊!

常清君云:

经学两名家,有口皆碑传千古。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分享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