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断亲”现象:反思亲情价值与个人感受的平衡!

沐渲酸奶 2024-05-21 17:07:48

现如今,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那就是“断亲”。

过去,我一直认为这只是年轻人的现象,然而最近我才发现,中年人也开始出现“断亲”现象。

如果说年轻人的断亲是对原生家庭的主动重塑,那么中年人的断亲则是长期压抑下的被迫逃离。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55岁的陈阿姨已经有两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

在她的家乡,不回家过年被视为“断根”,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然而,这种“不孝”行为并不是陈阿姨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之举。

以前,她非常注重亲戚间的人情往来。尽管她在城市生活了30年,但无论是亲戚的喜事、孩子的升学还是长辈的搬迁,她都从不落下。

更不用说春节和中秋等传统节日了。

每次回老家,她总是提着满满的大包小包,力求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她的心意,即使是隔壁邻居的孩子也能得到糖果。

即使生活非常困难,陈阿姨也会向亲戚借钱送礼。

她说:“我非常在意亲戚对我的评价。

我担心他们会认为我在外面过得不好,担心他们会指责我忘本。”

然而,无论她多么谨慎小心,她总是会被亲戚们挑刺。

在老家,送礼变成了攀比,亲戚们总是嘴碎。

无论她送多少礼物,都是错。

一次,陈阿姨送了白包和花圈给一个远亲去世,原本是出于对对方的关心,但却引发了妹妹和母亲的不满,认为她对外人比对家人好。

陈阿姨感叹说:“在农村,做人真的太难了。”

此外,尽管她已经嫁到外地多年,家族的长辈们仍然把她当作孩子一样,处处指责和管教她:刷某音被骂发癫,去美容院被批虚荣,做美甲被戏称为“老发仙”。

她愤怒地说:“我都已经50多岁了,竟然还小辈面前被教训。”

如果这些问题只是小问题,勉强能忍受的话,那么最让陈阿姨心寒的是家人对她的“不在意”。

陈阿姨是家里的长女,像农村的很多女性一样,她结婚后就开始照顾娘家的事务。

她出钱供弟弟读书、结婚、盖房子、治疗病痛。

但当利益分配时,她却被排除在外。

母亲分配田地时,她没有份;回老家探亲时,没有为她留客房;女儿上补习班需要3000块钱,没有人愿意借给她。

她感叹:“当需要付钱时,我是女儿、是姐姐,有义务;但当我需要钱时,却像泼出去的水,他们对此毫不关心。”

与此同时,亲戚们总是见人就打探,拜高踩低是家常便饭。

每次陈阿姨回老家,亲戚们更关注她赚了多少钱,而不是关心她是否过得好。

如果她有钱了,就表现得热络一些;如果她没有钱了,就转向和其他有钱的亲戚交往。

即使陈阿姨因为多年来的人际关系纠纷被诊断出焦虑症,亲戚们也没有一句关心的话,反而说:“肯定是退休太早,闲得慌!”

陈阿姨感慨道:“我努力了30年来维系亲戚关系,处处谨慎、忍让,只因留恋一点情感的温暖。

但在这些年付出之后,我终于明白,利益比血缘更重要。”

因此,在患重病后,陈阿姨选择了断绝亲情纽带。

陈阿姨总是顾及他人的感受,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她的故事并不孤立,许多家族中的女性长辈都不喜欢过年。

每年除夕,晚上十一二点过后,许多女性长辈的脸色都写满了疲惫。

我妈妈曾经说过,春节是她一年中最累的日子。

年前要上班,还要打扫大扫除;过年时要准备一大桌子的菜肴,吃完饭还要洗碗、拖地、收拾卫生。忙得停不下来。

以前,张阿姨也是如此。

张阿姨的丈夫是婆家唯一的儿子。

过年时,公公、婆婆和大姑姐、小姑子全家都会一起来张阿姨家吃年夜饭。

除了丈夫帮忙炒两个菜外,其他的都是张阿姨一个人做。

这两年,由于小姑子家生了外孙女,张阿姨还要特别准备一份“儿童餐”。

与此同时,其他亲戚吃完饭就走,不帮忙洗碗。

甚至在吃饭过程中,他们还要指使张阿姨拿这拿那。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都是媳妇应该做的。”张阿姨的女儿气愤地对她说,以后过年可以不让亲戚来家里吃饭。

然而,张阿姨拒绝了她的建议。她说:“没办法啊,你爸爸是唯一的儿子,他们不来我们家去哪里呢?

再说,如果不让他们来,外界会怎么看?”

直到去年,张阿姨被确诊患有直肠癌,做了一次大手术,住进了医院三个月。

身边的朋友都会关心她,不时去医院看望她。

然而,小姑子一家连一次电话问候都没有,更别提亲自去看望了。

不久之后,张阿姨的婆婆去世,而在葬礼上,小姑子一家也没有关心张阿姨的情况。

因此,张阿姨心寒地说:“真让人心寒,那么多年的努力,甚至不如普通朋友的对待。”

因此,在出院后,张阿姨和小姑子家断绝了联系。

今年过年,张阿姨只和女儿一家过了一个小而美的春节。

随着身体的不再疲惫,她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

这些故事让我发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那就是选择中年断亲的人往往是女性。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曾说过:“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从无数次的小摩擦中培养出来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自然对亲情有更多的眷恋,更在意亲戚们的闲言碎语,也更难以摆脱长期积累下来的习惯。

因此,“中年断亲”某种程度上是对我们过去生活的否定,这确实非常困难。

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彻底断亲”,但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脱自己,使自己远离有毒的亲情关系。

希望每个女性都能在亲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舒适和平衡。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感谢你的点赞与分享。

2 阅读:51

沐渲酸奶

简介:一个故事,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