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纵队司令改为政委,又改任司令,就一个理由:不想留在后方

从阳化石 2024-05-21 07:22:05

在东北野战军中,万毅在任职上有特殊性,担任纵队司令最多。

从挺进东北曾经东北自治军7纵,到东北民主联军1纵,再到1纵政委,后调任东野5纵司令员、特种兵纵队司令等职,前后当了四支纵队司令员,也担任过纵队政委。他也是唯一一位从纵队司令改为政委,再改为纵队司令的将领。其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想留在前线。

率部挺进东北

抗战结束后,山东军区组建东北挺进纵队,以万毅为司令,周赤萍为政委,率领三千多人挺进东北。这支部队有不少东北籍战士,其中多数来自万毅领导的渤海支队。

前往东北接受,目的就是更容易打开局面,开展工作。毕竟关外的人对我军不熟悉,我军也没有在此建立根据地。部队挺进东北后,迅速扩编队伍,从几千人扩充到8000,转战4个月,扩编到1.4万人,下辖3个旅。

不仅仅是万毅部队这样,最先抵达东北的曾克林部更快,三个月从4千人扩编到七万多人。部队快速扩编部队,成分自然就复杂一些,需要进行整训。从军事上,从思想政治上等等。

7纵参与不少战斗,如抚顺战斗,四平保卫战。当四平保卫战后,总部组建1纵、2纵、6纵纵队,山东军区1师2师与7纵组建1纵,万毅担任司令员。论作战和资历来说,万毅并不占优,他担任1纵司令还是自身影响力方面。

他担任司令员,上级给他配备两位副司令一位是梁兴初兼任1师师长,一位是李作鹏兼任参谋长。在经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后,东北的敌我态势发生转变,我军积蓄力量发起作战。上级考虑到接下来大兵团作战中,经验不足,而且在过去作战中虽然可圈可点,但1纵作为王牌纵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要调他到后方。

他表示不愿意,与上级僵持在那,最终转变一下,改为政委。

担任政委的目的并非要他改做政治工作,就是在不降低职务的情况下,又能在前线指挥打仗,因此改为政委,可以把李天佑调来,也能让万毅留在一线作战部队。

自1纵成立以后,实际上政委一职一直是空缺的,具体工作由副政委周赤萍负责。如今他改为政委,也算是1纵首任政委。

由政委再改为司令员

自担任1纵政委后,参与两次大作战,第一次就是夏季攻势中的三战四平,部队打得很激烈,虽然差一点儿就拿下四平,但敌人增援过快而撤离。进行休整后,进行秋季攻势。在冬季攻势后期,四战四平取得胜利,歼敌1.9万余人。

此战也是万毅在1纵指挥的最后一次战役。

当四平战役结束后,上级又组建5纵、11纵、12纵。他被安排担任5纵司令员。

5纵为何在最后才成立呢?这个番号在国际名声上并不好,因为最初源自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在西班牙后方活动的间谍、破坏分子的总称。西野、中野、华野都避讳使用5纵的番号,也没有人愿意用。可东北部队众多,如果跳过5纵也不合适,就成立5纵,由万毅担任。

在经历三战四平、四战四平,对大兵团最终由深入了解。如今成立新纵队,根据能力也是可以继续独当一面的,因为最初的想法就是要求在一线干军事,而且担任1纵政委时,也是只干军事,不用管政治工作。如果不离开1纵,政治工作也不做,跟司令员一起干军事,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如今新纵队成立,有合适的位置,放到司令员位置上继续指挥。

他也是唯一一位从纵队政委改为司令员的将领,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后,他就被调离,到四野特种兵纵队担任司令员。

1 阅读:328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