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打压中国失败,美国对华态度有变,中美可能走向“冷和”阶段

明星周周见 2023-05-25 22:15:46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中美两国高层的互动逐渐恢复,以及美国方面不断向外释放出的中美关系即将得到缓和的信号,国际社会对于中美关系“解冻”,开始抱有了更多期待。

那么,拜登总统所谓的中美两国关系将在短期内得到缓和,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呢?从表象上来看,自从前不久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约见我国外长秦刚,以及商务部长王文涛之后,中美双方高层通话就逐渐开始恢复。

其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欧洲进行了两天十个小时的会晤,就中美关系如何止跌企稳,充分交换了看法,这也被外媒解读为中美高层对话开启的一个明显信号。

而近日,借助着美国在底特律主办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峰会的机会,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前往美国,将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代表戴琪等先后会晤,为中美部长级高层会谈打通了渠道。还有近日,中美政党以视频方式举行对话。

凡此种种迹象,无不揭示出中美关系即将得到缓和的信号,问题是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恶化的根源在于美国在实质上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方的立场和态度也表明的很清楚了。

如果美国不能在实际行动上做出有利于中美关系改善的行为,而只是口头上追求所谓的对话和沟通,那么中美关系能否“解冻”就还是一个未知数。

最近《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沟通渠道的增加为中美两国关系“解冻”创造了条件,但它本身并不带来必然的“解冻”。

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美国不能为中美关系的“解冻”创造更多的实质性条件,最起码的,不能在涉及中国台海等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停止挑衅中国,停止频繁触犯中国底线、红线,那么最近这段时间,中美关系缓和的迹象,可能就只会停留在双方沟通与对话层面,而不会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

而这对于美国本身,以至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以及经济发展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那么,如果中美关系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未来双边关系将以什么样的方向或者是趋势发展呢?是走向美国推动的“新冷战”,还是说走向“冷和”?

客观上来讲,拜登政府虽然嘴上否认,可是其实际行动就是一直在推动阵营对抗和“新冷战”格局的形成。

但是,经过此前两年多的试验之后,现在美国包括全球都已经看清楚了,眼下这个时代不是美苏冷战的那个时代了,中国和世界各国频繁的贸易联系,以及深切的经济关联,供应链系统的彼此相关性,促使美国很难把中国跟所谓的“美西方阵营“割裂开来。

这其中,欧盟在对华态度上,跟美国日益明显的分歧,就是最佳的印证。尽管中美关系一度很紧张,但是只要美国政客们稍有理智,不敢跟中国直接爆发军事冲突,那么双边关系是没有办法推进到冷战那一步的。

因为国际社会,主要是美国的盟友们,不会配合美国搞“新冷战“,仅靠美国自身的话,实际上也难以形成跟中国在全球范围的阵营对抗的格局。

况且美国自身的经济也离不开中国,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冷战“已经是一个几乎被排除的选项了。

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美国打压和遏制中国的总体战略,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不管是现在执政的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两党在美国国内的问题上纷争不断,但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他们其实已经形成了“反华”共识。

这种趋势之下,中美两国关系想要再回到28年中美贸易战之前的状态,是不太现实的。说白了,如果竞争不可避免,那么改善中美关系的可能性,就是很有限的。

冷战打不起来,热战不敢打,但同时双方关系又无法恢复到友好的状态,这就会导致中美关系,可能趋向于另一个方向发展:冷和。

“冷和”,简单一点来理解,就是“冷和平”。即双方出于战略需求以及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不愿意跟对方爆发太过激烈的冲突,因此,双方也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来给中美博弈敲定一个边界,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减少和避免冲突,特别是重大冲突。

但与此同时,中美两国战略上的巨大分歧,以及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的野心,会促使双方关系没有办法,得到实质性的改善,从此进入一种“冷和”状态,维持着相对和平的状态,但是想要实质性改善双边关系,也办不到。

那么应该如何超越这种“冷和”的状态呢?其实答案是明摆着的。最近,中美两国政党视频会晤的时候,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出席对话并发表了主旨讲话。

此番表述里,重点当然是“加强交流对话、增进人民感情、促进互利合作和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这其中,促进互利合作和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或许可能成为未来中美关系改善的契机。

说白了,中美这么两个大国,只有在增加彼此共同利益,互相不伤害,同时共同致力于一件对全球有益处的事情时,才有可能重新建立政治互信,认识彼此,创造中美关系新的平衡,并在新平衡之上,推动中美关系实质性的“解冻”。

0 阅读:9

明星周周见

简介:文章专注于八卦娱乐,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