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中的人文情怀与人格精神

凝萨 2024-05-21 05:56:19

山水画的出现和山水文学有关,山水文学中的山水比德思想影响了画家的创作。传说晋代就出现了画山水的名家,他叫戴逵画过吴中景色,寄托向往山林的理想。现存最久远的一幅山水画是展子虔的《游春图》,从画中可以看出他借用山美水美表现游人的快乐自在。这种寄情山水的表现手法,让山水画从诞生之初就蕴含了画家的人格精神。

状物抒怀,表现人格精神,受山水文学影响,综合起来就是山水画的人文情怀。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文人情怀不离不弃。这几幅山水画是近代名家作品,他们在创作中技法不同,都在坚持表现人格魅力。从他们的选题就能看出,描绘文人生活,从状物转入抒情,从而提升作品的意境。

吴观岱 松风鸣琴

松风和鸣琴两件事看似和山水无关,只要想到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就会恍然大悟。松风,可以比喻文人的君子风貌;鸣琴,可以代指文人的精神需求。这既是从状物到抒情的过程,也是从写照到传神的过程。画中了人文情怀,又有了人格魅力,才是让人感动的山水画。

水墨皴擦树干肌理,让人联想到画家的风骨。盘膝而坐,奏响古琴的老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世界具象化。看《松风鸣琴》会想到古人的喜怒哀乐,这就是触景生情。山水画和人文情怀,有了最佳的结合方式。

吴石仙 溪山烟雨图

很多近代画家喜欢学习宋元两代名家风格,那是为了画出自然山水中蕴藏的生命力。这和人文情怀也有密切关系,毕竟有了自然生机的作品,才能彰显出画家的人格魅力。吴石仙借鉴了元代高克恭的云山画法,笔墨苍润厚重,可以像一首轻柔的乐曲抚慰心灵。

吴石仙在笔墨技法上强调自由感,文人墨戏成了抒情手段,在精神上可以让人产生共鸣。他摒弃了元人作品中的冷漠孤寂,表现出有温度的柔情。情景交融的景色,看到他作为浪漫文人的一面。

萧俊贤 野林春晓

画家的人格精神,往往源于老庄思想,隐逸文化。《野林春晓》画的天人合一,《丰年话桑麻》画的是道法自然。两者的本质是崇尚自然,把画中山水变成情境。熟悉自然山水,才能让人格精神在画中找到“落脚地”。在萧俊贤的画中感受到舒适放松,说明你已经开始接受萧俊贤的人文情怀了。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近代画家在表现文人情怀的时候会流露出崇尚传统的态度。《丰年话桑麻》有程式化的一面,笔墨构图带有拼接的痕迹。如果风格无法鲜明,影响到的是人格精神。如果将其理解成时代特征,只会失去山水画的优点。

袁松年 丰年话桑麻

想要画好山水,先要爱上山水。传统画家把热爱融入骨血,才有人文精神灌注在笔墨之中。画家的人格魅力想要彰显出来,需要让人通过山水画获得人生感悟。按照现代人的理解,那就是保留自我的同时不忘传统。

0 阅读:93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