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华:父亲是国军上将,八路军首位女参谋,建国后升任副总理

雨寒说历史 2023-07-12 16:50:01

她的父亲是国民军的团长,做过少将参谋,她的叔父当过国民党高级军官,而她却来到延安成为了成为了我军第一位女作战参谋,59岁就当选了我国的副总理一职。春雷计划也正是她发起的,而母亲水窖的创始人也是她。

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到底是谁?又有哪些传奇故事发生在她的身上呢?

这位传奇女子就是陈慕华。

1921年,陈慕华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父亲陈栖霞至国民党高官。幼年时的陈慕华机灵好动,经常被人们叫作假小子,祖父为她起名“慕华”,意为女子绝不可沉迷于荣华,不然会沦为他人之手的玩物,还希望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女不慕荣华,人人敬仰。陈慕华也没有辜负祖父的一番期望,奋力读书,位居高官。

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当年才10来岁的她看到中华大地生灵涂炭,在她心中早已经立下报效祖国的种子。

当年的他虽然祖辈都在国民党内部当官,但当他亲眼目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中华民族岌岌可危的情形时,陈慕华也是深感不安。当年还在读书的陈慕华也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大游行。当年的陈慕华还只有14岁的初中生,但他甚至唯有唤醒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才能改变中国,令人钦佩。

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截然不同的作为,使得陈慕华的立场逐渐动摇。

与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积极团结一切力量抗日不同的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却推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面放弃东北三省,与日军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一面集中兵力围剿工农红军,这不禁让陈慕华对国民党大失所望。从那时起,一个战斗梦就深深地埋在陈慕华埋在心底且生根发芽。

中学毕业后,七七事变爆发,这激发了她的抗日热情,年轻的陈慕华遂北上西安投身革命,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工作。

1938年3月,在办事处的介绍下,她跋山涉水终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成为第四期学员。

同年六月,由于表现出色,陈慕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慕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

恰在此时,毛主席提出“要将部队建设为较为正规的队伍”,于是延安抗大就准备挑选一批精干学员组建参谋训练队,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分配到各部队中,以此来补充八路军中的军事人才,推动八路军的正规化建设。

而当时参谋训练队只招收男学员,而且一期的名额只有10个人。

怀着一腔热忱来到延安的陈慕华,当然不会就此放弃。

陈慕华直接给毛主席写了自荐信。然而,毛主席日理万机,似乎久久没有看到信。眼看着招收学员的截止时间越来越近,她直接冲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毛主席被这个气势汹汹的姑娘吓了一跳。陈慕华开门见山地问:“领导,男同志能干的,女同志也能干,为什么不让女同志参加参谋训练队?”

毛主席打量了一下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姑娘,笑着说:“小陈同志有这个想法很好,我向来主张男女平等,女同志也可以参加参谋训练队嘛!”

之后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陈慕华连同同期的10名女学员一起都进入了参谋训练队。

经过一段刻苦努力的学习,在1940年2月的时候,陈慕华在参谋训练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陈慕华在学期间的优秀表现,使得她成为各大部队的争抢对象,毕业后的陈慕华在延安警备五团担任参谋,这也是我们八路军第一位女参谋。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陈慕华被派往东北进行革命工作,担任热河军区司令部一科参谋。在东北工作期间,陈慕华先后担任过东北铁路局总局机关政治协理员、穆棱煤矿工会特派员、东北铁路保育院院长、中长铁路中央医院副院长,她还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

陈慕华在每个待过的岗位上都是尽职尽责,她几乎将每一份工作都完成地非常出色,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果不其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功勋卓著的陈慕华便在东北担任起了政治宣传的工作,而且通过时间的积累,到了1971年之际,陈慕华俨然成为了对外经济联络部的副部长,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新中国对外经济援助与吸纳外部资金的任务,还为后续的改革开放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43年时,陈慕华担任后勤部家属招待所所长。

后来,二女儿出生因为革命特殊原因,不得不被送走抚养,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是为了革命她只能忍住悲伤,在家国面前,小家应该做出让步与牺牲。

一开始与帮忙抚养女儿的人还保持着联系,能够时不时知道女儿的近况,但这样小小的愿望也被战火轰碎。很快,因为战乱,她与女儿彻底失去联系。

建国后,陈慕华一刻也不想停下脚步,她要去找回她的女儿,陈慕华向毛主席提交申请,而毛主席也早就知道了陈慕华的情况,批准她利用工作之便寻找自己的女儿,可自从分离后陈慕华就再也没有和王进联系了,中国如此的大人口人如此的多,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两个人实在是太难太难。

直到1975年,陈慕华在回家的路上无意间听到有人喊了一句“王进”,听到这个名字陈慕华无比的激动。

而且她的女儿正好32岁左右。

一听到这个消息,陈慕华心中五味杂陈,但她不想打扰别人的正常生活,只是令下属暗中留意。

不久后,下属表示孩子和陈慕华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就这样,陈慕华终于与女儿相认,而这天,距离两人分别时已经过去了整整32年。

当然,和女儿团聚并没有让陈慕华停下工作的脚步。

1978年3月,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工作能力,陈慕华和邓小平,徐向前,王震一起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她除了担任副总理,还兼任了多种职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倾尽心力。

1980年的时候,陈慕华当选国务院副总理。那时候的中国在各行各业方面都是百废待兴,这时已经59岁的陈慕华依然奋斗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她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从未改变过。

在陈慕华担任副总理的这段时间中,她努力发展国家经济以及对外贸易,我国的贸易水平明显提高,国内的货物出口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贸易销售排名挤进前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986年3月,陈慕华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她在此期间所起草的相关文件,为后来法律法规的建立奠定基础。

1989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有480万学龄儿童未上学,其中83%是女孩子。陈慕华十分震惊,整天忧心忡忡。

行动起来才能解决问题,她立即展开工作,在她的带领下1989年中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第一个专项基金,为的就是帮助失学女童。大家或许都知道,它就是1992年被命名为“春蕾计划”公益项目。

陈慕华一家人每年至少资助13名女童,共资助195人次。她经常说:“为了孩子,要竭尽全力,不怕磨破嘴、跑断腿。”

在她的号召下,政府部门拨款,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为贫困地区的儿童兴建学校,让更多孩子得以接受基础教育。

面对海量的资金涌入,陈慕华格外看重资金的管理问题,她明白,管理基金会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信誉”。陈慕华二十颗糖的故事更是影响了许多人。有一次,一家食品厂想捐些糖果给春蕾计划基金会,工作人员便拿出二十颗糖,想让陈慕华带回去尝尝。可是陈慕华却断然拒绝。从这件小事中我们便可以看出,陈慕华对信誉的重视程度,对祖国建设的一片丹心。

为此她还特别创立了“五块糖”理论,即:

“哪怕有人捐了几块糖,都要仔细登记,五块糖给了你三块,给了他两块,那你不光要记好你的三块,还要追过去问他有没有拿到那两块。”

这样严谨的工作方式,也被“春蕾计划”的工作人员沿用至今。

除了此之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陈慕华深入西北地区调研,贫困地区群众的饮水问题成为当地头等民生大事。她带领专业人员到当地考察论证,事必躬亲身先士卒,终于在2000年底促成实施“母亲水窖”工程。

同样她还带动家人为该工程捐款,对于妇女儿童的个人关怀从未缺失。

陈慕华作为领导全力推进重大工程,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利益,这是岗位职责无可厚非,作为女童的陈妈妈,亲切的老大姐带头捐款,这是宅心仁厚风骨长存。

2011年5月12日,90岁的陈慕华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个雷厉风行、敢想敢做、说干就干的女中豪杰,不得不停下忙碌的步伐,但是她的拼搏和奉献精神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觉醒并接过接力棒,助力“春蕾计划”维护更多女童的权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会有人接着走她未走完的路。

10 阅读:2761

雨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