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新疆后,王震打开监狱,放出一死囚:你来当总指挥,我当副手

和洽说过去 2023-09-02 01:13:0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不顾众人反对,坚决放出死囚,你可能以为这是一名罪大恶极的坏人,可恰恰相反,他却是受人敬仰的开国上将王震。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位于祖国西部的新疆,还在用木炭、牛粪等最原始的方式取暖,这种取暖方式不仅极其低效麻烦,而且对环境也极其不友好。

正是王震将军释放死囚的这个决定,才给新疆的百姓们输送了温暖,享受到了除木炭、牛粪外更加高效方便新的供暖资源——煤炭。将军和这个死囚犯,都是是新疆百姓们的功臣。

王震将军为什么执意要释放这名死囚犯呢?这个死囚犯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被判处死刑?他将功补过之后,有没有被免除刑罚呢?

【国家初定,驰援新疆】

当王震听说了新疆人民的生活实况后,愁的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祖国刚刚统一,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居住问题是目前最应当解决的事情。

“主席,现在的新疆是最需要人的地方,我甘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41岁的王震司令员主动跟毛主席请缨去新疆驰援建设,他这一去便是一辈子。

1949年11月,王震带领部队抵达新疆。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却是一片荒漠。想要改种这样的一片土地,无疑是困难重重。

可是为了百姓们,他们没有第二个选择,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们也要为新疆的百姓们撑起一片天地。

想要发展经济,那就离不开生命之源“水”。新疆虽降水较少,附近雪山等地却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从其他地方引水过来。

但问题是,引水必然需要修建水渠,这对于物资匮乏的新疆来说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先不说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就算筹来资金,修筑水渠的材料是大块的石头。如何搬运来这更是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水渠还修不修,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答案显而易见,水渠必须修,没有水渠,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

王震集齐战士们问他们:“同志们,如今的新疆想要建设,我们需要资金。但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我们要不要放弃修建水渠?”

“修,我出力!”“我就是新疆人,我出钱支援家乡!”战士们铁定了心,要为新疆人民修建这样一条生命之渠。王震为此也很感动。

最终的资金,是战士们省吃俭用一元一元的攒了出来;石头,是战士们一块一块搬进来的。这是王震将军带头,战士们用生命建筑起的“生命通道”。

有了水源,加上新疆原本就较为优越的光照条件,粮食作物第一年大丰收,甚至远远超过了预期目标。

新疆的百姓们是看着这些战士们怎样的努力才换回这样的果实,感动已经远远不能表达他们的内心,王震笑着说:“我当年开垦南泥湾的精神也要带到这里来”。

在他们修建水渠种植粮食的同时,王震还带领部队歼灭了边境残余的“黑手”。边防建设的加强,使得新疆得以安稳下来,百姓得以安心发展经济。

粮食问题已经慢慢有了出路,可是随着冬季的到来,王震看着百姓们受冻的场景再一次忍不住的心疼起来。孩子们手上一个又一个的冻疮,为了生活而努力的大人,冻疮更为严重。

新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并不是捕风捉影。在新疆,中午的温度比较高,人民可以少活动进行避暑、

可是夜晚的温度达到零下20度并不是稀奇的事情,加上不间断的狂风,人民苦不堪言。

甚至有的家庭连牛粪、木炭都买不起,只能用树枝和树叶将窗户一遍遍加固,以此来抵御一些寒冷,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王震想到了自己在地质方面颇有建树的好友——李四光。很快,他就联系到了李四光,将新疆的现状详细进行说明,并希望好友能给予一些建议来解决目前的困难。

由于建国初期,人才的需求量极大,李四光也实在无法脱身到新疆援助。

但是他告诉王震:“新疆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只要能够开发出来,那么新疆面对严寒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勇有谋,敢为人先】

开采煤炭需要极高的技术,无奈之下,李四光只能跟王震推荐一个特别的人——王恒升。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李四光的学生,尤其擅长地质开采。

当初因为给美国驻迪化领事赠送了化石片,王恒升被认为有叛国的嫌疑,成为被判死刑的死囚。

王震却愿意为他做担保,他说:“如果我们连一个曾经犯错的人都同化不了,那又有几分可能能改变新疆现状?”并保证如果出现了任何事情,自己一个人全权负责。

就这样,王震不顾许多人的阻挠,坚决引用这位人才。他亲自到牢房给王恒升开门,打开牢门,对着王恒升说:“给你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你愿不愿意?”

王恒升当然求之不得。“新疆需要煤炭资源帮助百姓过冬,你来当总指挥,我当副手”王震的这一举动深深的感动了王恒升。这个死囚犯对王震说:“你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到煤炭并开采出来”。

王恒升自小出身贫寒,贫寒的生活使他十分刻苦努力,在12岁时便完成了小学的学业。之后更是一边学习,一边帮父母分担家庭的重任。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王恒升考入北大,再之后到各个国家留学。最终,为了自己的国家,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在1937年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样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怎么会叛国呢,王震对王恒升的罪名充满了疑惑,他开始有意无意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王恒升一直忠心为党。他曾经更是救下三名共产党员,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王震决定给他一次机会。正是王震的这个决定,王恒升才能在以后为中国地质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毕竟想要祖国实力提升,那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各行的人才,而因为长年的抗日战争,使得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少之又少,王震也不想让作为满腹经纶的王恒升就此埋没。

王恒升也没有辜负王震的期望,他发挥自己的毕生所学,精确的找到了一处又一处的煤炭开采处。

这个地质天才,不仅确定了每一处煤炭的位置,甚至可以确定煤炭距离地面的距离,无一败例。他说:“沿着这往下挖35米就有煤炭”。果不其然,在挖到33米时,人们激动的高呼起来“挖到了,挖到了,真的有煤炭!”

此外,王恒升还对地质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新疆的建设过程中,他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百姓们称赞歌颂。甚至在后来,王恒升还成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

当然,在发展煤炭资源的同时,王震并没有松懈修渠开荒。到1950年底为止,他在新疆修建水渠32条,浇灌了127万多亩田地。

这不仅震惊了国内的许多知名专家,更是连外国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简直就是奇迹,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仅用了如此短的时间便做出如此大的成就。”

王恒升的帮助,使得新疆经济发展加快了步伐。很多人都赞扬王恒升,赞扬他的专业才能,赞扬他的广阔胸襟,赞扬他一心为民。

可是,大家好像都忘了,如果不是王震当初的坚持,此时的王恒升可能还在牢房之中,更有可能已经受刑。

因此王恒升的确值得赞扬,可更应该得到赞扬的是王震。为了新疆的发展,王震鞠躬尽瘁,在祖国的边疆建造了一片繁荣之地。

他为边防将士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发展经济的前锋”都是他获得的称号,甚至毛主席亲笔为他题词“有创造精神”。

【成功的背后,有家人的支持】

赞扬王震将军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对他的家人给予崇高的敬意。没有家人的支持,很多事情或许不会如此一帆风顺。

王震的妻子是原北京西城区第八女子中学的校长王季青,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底,二人结为夫妇,当王季青得知丈夫要请缨支援新疆时,“好!你去哪,我就陪你去哪”,她只说了这一句话。

新中国已经成立,她原本可以留在东部地区过舒心的日子。“有大家,才有小家”她深知国家大义,也知新疆的发展迫在眉睫。

当王震跟她商量这件事情时,她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来到新疆,接管新疆学院,为祖国培育更多的人才,并在此之后一直是王震坚定的后盾,陪伴着王震。

在1993年,因为急性支气管炎恶化严重,王震将军在广州病逝。

当时已经80岁高龄的王季青,按照老伴的遗愿,亲自将王震将军的骨灰带到新疆,撒放在了皑皑白雪天山。王震将军永远地守护着新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夫妇二人,因为抗日结缘走到一起。来到新疆,一人为了这里的经济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另一人为了这里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他们的一生都在不懈奋斗,为党和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永远的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英雄。

0 阅读:72

和洽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