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月球基地将成真?中国带领世界各国,与俄合作造核反应堆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5-22 21:08:51



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写了一本叫《梦,或月球天文学》的书,这本描述人类在月球生活的小说,被很多人看作是科幻的鼻祖。到了20世纪,科幻小说对月球的描述就更加丰富和详细了。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阿西莫夫。

尽管在过去的300多年中,中国在科学探索和科幻小说的舞台上都缺席,但随着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进入实施阶段,未来人类探月最浓墨重彩的高潮篇,即将由中国写就。

这个项目是由中国牵头,共有50个国家、500个国际研究机构,还有5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他们会一起进行建设和管理,并且分享研究成果,预计在2035年左右初步建成“月球基地”。

2035年,距今仅有11年,目前,21世纪的人类连载人登月都还没达成,真的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建成月球基地吗?

月球表面空间站

这个中国主导的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是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它可能会由月球表面空间站、月球轨道空间站和地表支持及应用系统中枢三大核心部分组成。

其中,月表部分就像是我们建在月球上的一个小基地,选在月球的南极。在这个空间站里,我们会放各种科学设备和工具,以便科学家们进行各种研究和实验。

首先是生境舱,它位于月球空间站的核心位置,是月球空间站中最为关键的设施之一。

生境舱,简单来说,就是宇航员在太空或月球上生活和工作的小房子。这个小房子为宇航员提供了一个可以控制的环境,即使在太空那些极端条件下,也能让他们安全、舒适地居住和工作。

生境舱最重要的部分是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它对于维持月球上的人类生命至关重要。此系统必须保持适当的大气条件,调节温度,管理排放的废物,以及回收水和氧气等资源,确保月面的可居住性和安全性。

如果遇到危险,比如太空碎片撞击或辐射,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安全避难所。设计生境舱这个小房子时,工程师们要考虑很多太空中的特殊条件,比如失重、强辐射和极冷极热等。

为了保持与地球和其他ILRS组成部分的联系,月球表面空间站需要强大的通信系统。

这包括月球轨道上的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数据中继卫星,以确保不间断与任务控制和研究站的其他元件的通信。此外还要部署诸如月球车或自主无人机之类的移动平台,并配备科学仪器和其他勘探所需的工具。

月球轨道空间站

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的轨道空间站是整个研究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推动我们在月球表面的研究、资源开发以及后勤支持。月球轨道空间站上会有一个大大的停靠港,专门用来停靠和停泊来访的航天器。这些航天器可能是载人任务用的、运送货物的,或者是带有各种科学设备的。

月球轨道空间站也需配备生命支持系统的生活区,包括睡眠住宿、卫生设施和娱乐区。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必须维持宜居的大气层,管理废物,回收资源,确保机组人员的安全和舒适。

和月球表面的实验室一样,月球轨道上也有专门的实验室模块。这些模块里装满了各种科学仪器和研究设备,科学家们可以在微重力环境下做各种实验,比如研究从月球表面带回来的岩石样本,或者研究月球的地质、天文和行星物理学等。

为了保持与地球及其他研究站组成部分的持续通信,月球轨道空间站将配备高增益天线、发射器、接收器和数据中继卫星。另外为了确保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的精确运行,月球轨道段需配备导航辅助装置、制导系统和推进装置,用于轨道调整、空间站与来访航天器的交会。

月球轨道站还要搭载资源探测与分析设备,对月球轨道上的资源进行探测和分析,包括探测月球轨道上的气体、尘埃、微小天体等,分析它们的成分、分布和性质,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它还将搭载天文望远镜、光谱分析仪等设施,以便在月球轨道上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地表支持及应用系统中枢

地表支持及应用系统中枢负责月球表面探测任务的地面支持、任务控制以及各类应用系统的运行。

地表中枢任务控制中心(MCC)可以说是国际月球研究站的“大脑”。在这里,任务规划者、飞行控制器、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共同工作,紧密监视和协调所有月球任务的各个方面。

MCC会不断监测航天器的遥测数据,向航天器系统发出必要的指令,确保国际月球研究站任务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它的地面跟踪和通信站点遍布全球,就像一张大网一样,时刻关注着月球轨道上和月球表面上的航天器。

它们配备了强力的天线、接收机和发射机,确保在整个任务期间都能与航天器保持联系。

地表中枢有效载荷集成和测试中心提供一个无尘、专业的环境,确保所有的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为月球任务做好准备。机组人员、任务专家和地面人员都会在地表中枢接受训练。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模拟器和真实环境模型,可以帮助他们体验月球任务中的各种情况和挑战。

月球任务收集到的所有数据都会送到地表中枢进行分析。这里有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还有专门用来分析月球样本的设备。研究人员会一起研究这些数据,了解月球的地质、矿物、大气等方面,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月球及其资源。

也许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地表中枢会落户中国哪个城市,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2035年,可能建成月球基地吗?

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能否在2035年前建成,这涉及很多技术和后勤上的难题。

根据目前的信息来看,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中国打算进行三次嫦娥探月任务。

俄罗斯航天局已经和中国合作,计划到2035年在月球上建一个自动化的核反应堆。

这个反应堆的作用就是为国际月球研究站提供稳定的电力。在此之前还要完成一些关键任务,比如去月球的背面采集样本,还有去月球南极地区调查那里的环境和资源。

随着空间站的组件慢慢到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整合,包括测试各个系统的功能、进行模拟和验证活动,尤其确认像发电、通信、生命支持和环境控制等这些关键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它们之间的协作。

国际月球研究站的任务庞大,可不是一个国家能搞定的,它是中国和很多其他国家一起努力的项目。这种国际合作能集结各个国家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一起解决技术和后勤上的各种难题。国际月球研究站建成后,国际各方都在评判中国航天是否已经站在世界的前沿。

中国的航空航天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航天航空的出口。预计到2026年,中国的航空航天出口大幅增长,航空航天工业稳步上升。2022年,中国用于太空计划的资金已经高达120亿美元,到了2023年更是增长到了140亿美元。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太空项目支出国,仅次于美国的约732亿美元。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要认识到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太空支出国,其预算远超其他国家。像国际月球研究站这样的重大项目,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完成,无疑会大大提升在全球航空航天业中的地位。

参考资料:

奔向月球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7

0 阅读:0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