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你对自己有哪些报复性补偿?

心链读书 2024-04-19 20:58:13

1

童年遗憾的执念有多深?

继“宝宝碗”“奶屁音”“幼态牙”“宝宝针”“成人专属奶嘴”之后,幼态化审美的追随者,又开发了新尝试:

“婴儿直”。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种网络文化中的幼态追求,甚至开始深扒其背后的原因,比如这些现象是不是对现实生活的裂隙的补偿心理,是一种退行吗?

之前关于成年后弥补童年遗憾的话题,也曾引发网络热议。

比如一位青岛女孩,在工作独立后,开始为小时候的自己还愿。那些没吃过的零食,没穿过的衣服,没去过的城市,统统安排上。

@青岛新闻网

讨论区也是,大家都在各自用同一种补偿方式,来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

图源微博

为什么会这样?

小时候经常捡大孩子的衣服穿,长大了,自己有三个衣柜都不够塞;

小时候家里不让养小动物,长大后,家里猫狗俱全,还有鱼和鸟;

小时候假装懂事,说自己什么都不要,长大了,看见好玩儿好吃的,都会以给孩子的名义进行购买,最后其实都是自己在玩,自己在吃……

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因为童年的种种因素,自己的愿望在当时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等到了有能力之后,那些曾经的愿望便在心底燃起,就会拼命去满足。

即使已经不再需要,甚至那些东西对于我们的年纪有些幼稚,可还是会忍不住去“报复性购买”。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为童年报复性补偿。

无论那些幼态化的表现(刨除故意吸引眼球),还是这些报复性补偿,其实背后,都是一种心理的匮乏。

在心理学的课程上,曾经见过这样一对夫妻:

有了孩子后,丈夫发现,妻子给孩子无论是买玩具,还是衣服,都没有节制。

一开始,他觉得这是母爱的一种方式,但时间一长,他发现妻子为儿子花钱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甚至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最终,丈夫因无法忍受妻子对孩子的挥霍无度,跟妻子感情破裂,一度闹到要离婚。

妻子的这种无节制地为孩子消费的行为,就是一种对她自己童年遗憾的补偿。

小时候自己想要什么,家里都不给买,当自己有能力之后,尤其是孩子出生后,她心底被尘封的童年记忆瞬间解封。

逛母婴店看到的那些新衣服,那些有趣的玩具,以及各种早教班,游乐场,都让她想到如果自己小时候也能这样就好了。

她希望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东西,其实是在安慰自己内心那个充满遗憾的自己:

小时候我没有享受过的,体验过的,现在我的孩子什么都可以。

她所有的行为,其实都是在报复性补偿自己。

表面上她看起来非常爱孩子,但其实那些衣服,玩具,早教是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她并不关心。

孩子只是她的傀儡,替代她去经历,自己没有体验过的童年。

2

你是心理匮乏的人吗?

面对童年的物质缺失和心理缺失,我们需要适度的补偿,这样才能取得人生的平衡,然而,积极的补偿能平衡心理,消极的补偿却会导致过度匮乏。

比如,面对童年没有旅游度假的遗憾,长大后,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多去名山大川游览,既弥补了自己的童年缺憾,更能融洽亲子关系,增加家庭幸福感。

然而,如果为了补偿自己的遗憾,放弃工作,甚至不让孩子上学,去做所谓的旅游博主,追寻儿时的梦想,就是过度的消极补偿,暴露出内心的极度匮乏。

在心理学上,有三个心理匮乏的典型表现,看看你占了几个?

01

总是看到缺点

总是看到自己一身的不足:太胖、太瘦、相貌太平凡、性格太内向、收入太低、人际关系太糟糕……

还总是拿自己的不足去和他人优点比较,经常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韩剧《红气球》

同时,他们还擅长看到别人的缺点,贬低身边最亲最近的人。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行,身边的人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02

无法享受快乐美好

对享受快乐和美好,产生深深的罪恶感。 认为自己不值得享受美好的食物,舒适的环境。

同时,他们对自己要求极高,做好一件事,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但如果没有做好一件事,则会狠狠批评自己。

这类人不会轻易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旦拥有了成功,享受了美好,反而会让他们内心不安。

03

囤积与浪费

当有一筐苹果,里面有烂的也有好的,你会选择先吃好的,还是先吃烂的呢?

内心匮乏的人,会选择先把烂的吃掉,好的永远排在最后面。这样的结果就是,永远在吃烂苹果,既不能享受美味,也浪费了更多好苹果。

主打的就是一个囤积,不管能不能吃完,只要有我心里就舒坦,跟上面提到的妻子一样,不管这些东西孩子需不需要,只要买就舒坦。

3

如何补偿童年的遗憾?

膨胀的欲望是无底洞,经年的执念难以消解。面对童年的遗憾,内心不可遏制的补偿冲动,我们该如何及时止损,不让欲望太过膨胀呢?

咨询中,我们常说丰盈和富足,并不是我们拥有多少,而是你可以看到多少?以及你是否可以让自己拥有的,都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

如果说遗憾和匮乏像一个黑洞,其实不需要去填满,我们更需要打开心门,让爱与美好走进来,温暖我们,让我们可以安然享受那些幸福的瞬间。

所以,要疗愈匮乏感,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01

在生活中转换心态

多关注自己所拥有的,而不是专注于缺少的东西。经典的是半杯水,你得告诉自己“太好了,我还有半杯水”而不是“糟糕,我怎么就剩半杯了。”

每天意识到自己的幸运之处,并感谢生活中的小事,提高我们感受富足与美好的心理能力。

日剧《我推成为了上司》

02

接受自己和生活的不完美

也就是从容面对自己的局限性,一米五就一米五吧,已经是定数,不如看看这个身高能带给自己哪些资源。

03

关注当下,聚焦眼前

可以找到让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的兴趣爱好,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更积极正向,更适合当下的小而可行的目标,弥补童年相对简单的欲望和遗憾。

当内心的匮乏感涌起,想起童年的遗憾和缺失,出现焦虑,烦躁,痛苦等情绪时,我们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或其他放松技巧,专注当前的体验,缓解匮乏情绪的影响。

04

寻求专业帮助

疗愈童年的匮乏感是正常的心理疏导,不需要有羞耻和负罪感。

重要的是要耐心和坚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转变负面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

所以,如果你实在痛苦,不妨尝试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童年的那枚糖果,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甜,但是我们的心理成长,需要用这颗糖果,去抚慰那个遗憾失落的自己。

只是,我们需要设定界限,不宜过度。

- End -

0 阅读:4

心链读书

简介:用心理学链接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