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效宪宗犬马,虐女真铁骑,明朝4大宦官,为何仅他能善终?

枫桥墨客 2024-01-02 14:06:25
前言

汪直出生于广西大藤峡,是瑶族人。成化元年(1465年),他被明军俘虏,经过宫刑后被送入皇宫,成为万贵妃的小内侍。他聪明多谋,能探知内外的消息,为明宪宗的耳目。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宪宗建立了西厂,命汪直统领西厂,专门负责刺探朝野内外的情报,逮捕大臣,制造冤案,权势极大,士大夫都畏惧他。

他不仅参与朝政,还涉足军事,多次出征边疆,与建州女真作战。

成化十五年(1479年),他巡抚辽东,抗击女真的侵犯,取得了黑石崖大捷,稳定了边防。他在军事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才能和魄力,也为自己的权力和名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明朝的宦官建军制度

宦官是古代皇宫内的仆人,也是皇帝的近臣,有时也会被派出去参与军事或政治事务。明朝的宦官制度,是历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也是明朝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的宦官有很多衙门和职能,其中就包括监军。

监军是皇帝在军队中的代表,负责监察军队的情况,转达皇帝的命令,处理军需和奸弊,甚至参与军事指挥。

明朝的监军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臣监军,一种是宦官监军。文臣监军是由朝廷任命的文官,如总督、巡抚、巡按等,他们主要负责军事的调度、筹划和督促。

宦官监军是由皇帝亲自选派的宦官,如镇守太监、分守太监、守备太监、监枪太监等,他们主要负责军事的监督、检查和报告。

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在位期间,就有了宦官前往军队中犒赏军士的先例了。

遣中使、奉御等官到北平,犒北征将士。

而明朝的宦官监军制度,是从永乐年间逐步确立的。当时,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重用了宦官,让他们参与军事事务,以制衡文臣和武将。

从此,宦官监军制度逐渐完善和扩大,遍及全国各地的边疆、要塞、军镇、卫所等。宦官监军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甚至可以罢免大臣,插手朝廷的人事大权。

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一些以军功闻名的宦官将领,最著名的就是永乐时期的“三宝太监”郑和,他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为明朝的国威和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有前例的情况下,汪直的“军功之路”就顺畅了很多。

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州女真趁明朝内乱之机,侵扰辽东边境,掠夺百姓,杀害官兵。

汪直得知此事,立即上书明宪宗,请求亲自率军征讨建州女真,以维护明朝的尊严和安全。

然而,他的奏章遭到了朝中的反对,司礼监掌印怀恩、大学士万安等人认为汪直是个宦官,不懂军事,只是想借此扩大自己的势力,不利于国家的利益。

他们劝阻明宪宗,不要让汪直出兵,而是派遣文臣和武将去平息边患。明宪宗虽然信任汪直,但也不愿得罪朝中的重臣,于是没有批准汪直的请求。

尽管汪直未能登临前线,却并没有丧失对军事的追求。同年,明宪宗派遣他巡抚辽东,以察看边防的状况,并督促军队的训练,从而开启了他七载的军旅生涯。

汪直在这段时间内,辗转辽东、宣府、大同等疆域与建州女真展开多次战役,其间获得部分胜利,挫败亦有,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干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汪直个人的追求

明朝的宦官制度堪称中国历代之最具优越性与体系化,既是皇上的贴身侍从,亦是政权关键的参与者,涉足范围宽广至政治、军事、外事、司法及文化各个层面。

为了让这类宦官更好地担起重大职责,明朝投入了巨大精力实施其文化及政治修养的培育。明宣宗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至1435年)开始在后宫设立内书堂,专职培训宦官的知识水平和才能。

这个地方由司礼监掌管,由翰林或大学士担当教师,每年会从中挑选部分年轻宦官进行为期三年的严格培训。

在这里深造过的宦官士不仅智力超群、反应敏捷,且精通文学、历史,擅长发挥个人才智,为帝王献计献策。

此外,明代针对宦官也同样重视武学训练,因为他们不仅是皇上的耳目,更被赋予戍卫皇上安全,防范不测的责任。

汪直便是接受过知识文化和武学才能训练的宦官。

成化十六年(1481年),鞑靼人大举南下,侵扰靖虏(今甘肃省靖远县)等地,造成边民生灵涂炭。

明宪宗闻报大怒,命汪直监军,王越提督军务,保国公朱永为总兵,率领二万京营、大同、宣府等地的精锐骑兵,前往延绥抵御。

汪直和王越得知鞑靼王庭冬季驻扎在威宁海(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便决定采取奇袭的战术,从榆林出发,昼伏夜行,翻越沙漠,绕过鞑靼的侦察,直抵威宁海。

鞑靼人毫无防备,被明军突然袭击,大败而逃,损失惨重。明军生擒斩杀鞑靼军士卒数千人,缴获旗帜、器械、牲畜无数,还焚毁了鞑靼的营帐。

此战,明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破了鞑靼的威风,稳定了西北边疆。汪直和王越因此功,直增禄三百石,受到朱见深的嘉奖和赞誉。

可见,汪直的军事才能是值得肯定的。可惜他是一名宦官,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能够建功立业的。

三、远离权力中心,被皇帝冷落

然而,汪直如日中天的权势不久便衰败了下去,受到了明宪宗的冷落。

首先,长年戍守西北令汪直在朝廷内的影响日趋薄弱,原有的支持者渐渐离散;其次,由于他在此期间对明宪宗疏于联络,明宪宗对他的信任以及宠爱不断削减,这源于明宪宗被万贵妃势力所左右,开始依赖起万安等人;

并且,万安等人对汪直早有不满,眼见汪直戍守西北,天高皇帝远,便常常污蔑他,诋毁汪直的功绩与忠心。

此外,汪直与东厂总监尚铭不睦。其实尚铭本是汪直的心腹之一,后来因得到明宪宗的肯定,独掌东厂大权。

这件事导致汪直与尚铭之间爆发了激烈争斗,而尚铭为了与汪直争夺权力和资源,决定先下手为强,向明宪宗举报了汪直的一些不法之事。

久而久之,明宪宗对汪直的猜忌越来越重,宠信也不复从前。

这些原因,导致了汪直的倒台。成化十八年三月,明宪宗罢免了西厂,成化十九年六月,明宪宗调任汪直为南京御马监。

成化二十年八月,明宪宗罢免汪直,贬往南京。汪直的党羽和亲信,也被革职或贬官。汪直从此失去了权力和地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个过客。

小结

不过,这几年来,汪直在防线的战绩可观,可以说功大于过。

他长期坚守辽东、大同两大军事重镇,与女真、蒙古等敌军展开激战。五场大战,赢得三次辉煌胜利,两次未败但以平局告终。

他的军事行动使得边疆敌兵畏惧,边民安居乐业,边防稳固,对明朝的统治和平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很多人将他比作像魏忠贤等那种宦官专权的人物,但汪直却不是他们那样的奸佞。

首先,他不是贪恋权力的人。一般人在荣宠之际是想要再接一把力的,但汪直却在那段时间远离了朝堂,前往了戍边建功。

其次,汪直是一个有才的宦官,并不是一无是处。

另外,他的擅权和危害远远不及魏忠贤、王振等人。

虽然,汪直最后被贬为了庶人,但相比其他几位擅权宦官来说,这种结局已经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了。

0 阅读:118

枫桥墨客

简介: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