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九大召开,毛主席坐在第一排,第二排只有一个人,他是谁?

愚鉴 2024-05-23 13:21:49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如期的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任务总结,以及落实政策的指导思想。

整场会议看起来都很庄重和严肃,可中间却出现了个特殊情况,第一排和第三排都坐满了人,而第二排座位上只有一人。

此人名为徐海东,是开国将领成员中一员,实际上,原本座位安排上并没有他,而是毛主席临时提议,足以见得他对党组织的重要性。

毛主席曾说过他是对革命有助的人,虽然将领有很多,但能立下大功的却很少,徐海东便是其中之一。

从贫苦农村到革命道路,汀泗桥战役中的胜利

徐海东,一个来自湖北黄陂的农村人,在他11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太过贫穷,他只能放弃了学业,去当窑工挣钱养家。

1925年,中国革命的呼声响应全国,徐海东也受其感染,在当年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参与并非出于个人野心,而是作为一个出身贫苦的人,更能理解百姓的痛苦,所以想为其多出一份力。

早期革命时,徐海东并非充当领袖人物,但他脚踏实地,不断磨砺自己,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实战的历练,逐渐展现出军事天赋和领导才能。

也正是那份领导天赋,他被共产党纳入到指挥人的行列,这个决定也果然没错,在1926年汀泗桥战役的过程中,作为军队的将领,站在了战斗的最前线。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保守作战,但徐海东却提出了以少胜多的战略,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时间的优势,给敌军来了个出其不意的突袭,以一个排的兵力,就让对方损失了整整四个连。

到了第二年,蒋介石靠着北伐战争发展,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甚至开始勾结帝国势力,此时国民党对共产党打击非常严重,徐海东为了避险,只能返回家乡搞起地下革命。

在同年的6月,因为革命成果受到威胁,身为农民自卫队大队长的他,只能领导一批反抗人士,奋勇打击地主反动武装。

随着反革命浪潮越发严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河区区委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让农民自卫队分散活动,以避免敌人的围剿和打击。

纵横战场的“徐老虎”,徐海东的军事才能与英勇战斗

听从上级指挥,徐海东将活动地点转移到了徐家窑,以窑工的身份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宣传使命,在他的指挥下,陆续集齐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们。

到了1929年初,徐海东和同志们发动了一场年关暴动,这是对反动政府的抵抗,这场暴动在当地政府内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对反动政府来说,这场暴动来得非常突然,导致很多政府事务被搁置,因此对徐海东尤为憎恨,派出了大量兵力进行镇压,而在确认属于徐海东亲属的,则直接残忍的杀掉。

面对亲属被杀害,他非常的愤怒,发誓一定要为他们报仇,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要彻底推翻这个压迫人民的政权。

之后凭借着自己才干,他成功的当上了鄂东暴动委员总指挥身份,并领导红军多次抵抗国民党的进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几乎每一场战役,他都亲临前线,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更是挺身而出,带领部队冲锋陷阵,与敌人浴血拼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这也使得他获得了一个新称呼,名为“徐老虎”的绰号,在他的带领下,红军士气极其高昂,战士们信仰着他,愿意追随着他。

到了1932年,国民党军队频繁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企图扼杀共产党的根基,为了有效抵御敌方的攻击,他在原有红军人数上,逐渐扩招到四千多人,并建立新的红25军,粉碎了国民党围剿计划。

到了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后,主力红军开始了长征行动,长征初期并不容易,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作为领袖之一,徐海东为了中央红军北上,带领红25军有效地配合其他红军部队,形成合围之势,让其成功抵达陕北。

徐海东与毛主席的初次相遇,坚定忠诚展现革命理念

得知毛主席成功抵达陕北后,徐海东非常的高兴,毛主席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他的智慧和思想早已传遍大江南北。

徐海东很早就有所听闻,对主席的英明决策和为民请命深感钦佩,但未曾与毛主席面对面交流过。

因此,这次的主力转移,也让两人牵引到了一起,来到中央红军根据地,他终于见到了毛主席,并与他握了手,嘴里述说着对主席的欢迎。

毛主席也对此非常意外,感受到徐海东心中那份真挚的热情,他也非常的欣慰,之前主席有过和张国焘的矛盾,而其又是徐海东部下,所以主席以为他也不会搭理自己。

可实际上,徐海东向他展现了自己的忠诚,更有着极其坚定的革命理念,并没有在意张国焘与主席关系,而左右自己的想法。

红军抵达陕北后,休息了一阵子,可还没有准备好出发计划,部队又面临了新的难题,冬天的陕北是严寒的,而长征早已花费了大量物资,红军物资濒临短缺。

正当毛主席思考怎么办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徐海东,他在前线带领红军作战,深受士兵们的尊敬。

主席相信他会帮助中央红军度过这个难关,于是便写下借条,里面详细地说明了中央红军目前的困境,并希望徐海东能够借给他们一笔资金。

可发出去没多久,他便收到了徐海东寄来的金额,而且比原先要借的2500元还多了一倍,毛主席深受感动,即使在日后多年仍记得此事。

毛主席的电文安慰,长征老战士的不朽传奇

长征结束后,徐海东持续为共产党做事,参加多场战役,并接连取得不错的成绩,直到某次战役让他深受重伤,只能退居前线专心养病。

到了1940年皖南事变后,徐海东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情绪也非常的失落和焦虑,毛主席得知后,立马给他发去了电报。

电文中的每个字都是毛主席的忠心劝诫,尤其是那句“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对徐海东来说,非常的充满鼓舞,被这句话深深触动的他,甚至将这八个字抄写下来,放在床头旁边,时刻的提醒自己。

1950年,毛主席再次给徐海东写信,询问病情,这次的来信又一次安定了他的内心,在医生的悉心照料下,他的病情也逐渐有了好转。

在卧床期间,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尽自己的努力,编写了《红25军战史》,以及一些当时带领红军征战的事情。

在他病好转的时候,战争早就结束了,虽然缺席了后期战事,但在前期所做的贡献,这些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有大功之人。

1955年,中央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这是对他长期以来对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极其高度的认可和表彰。

然而,徐海东自身却并不认可,他深知自己长期在休养,没有像其他战友一样,身处枪林弹雨,浴血奋战。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提出了请求,并希望中央撤回这一决定,事后经过多方劝说,他才正式接受了如此殊荣。

革命元老徐海东,永存人心的光辉精神

到了1969年,徐海东的病情有了复发,这次连日常活动都受到了阻碍,在九大受到毛主席邀约的时候,他还是坚决前往参加会议。

本来九大是没有徐海东的名单,但毛主席认为他是革命的元老,其贡献不可忽视,这次九大关乎党的未来,他必须参加。

在徐海东抵达现场的时候,他坐在了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周总理看见了,觉得有些不妥,于是便安排他到第二排邻近过道旁。

这样即使徐海东身体不适,医护人员也能及时进行救助工作,在会议开始后,毛主席还亲切的询问徐海东来了没,随着他缓慢起身应答后,毛主席才放下心来,但更多的还是心疼。

坐在九大会议里头,回想起曾经与主席在陕北会师的岁月,更是让他备受感慨,随着会议宣布,他也被授予了中央委员的身份。

这是对他多年来为党和革命事业所作出贡献的肯定,而这次会议却成了他与毛主席最后一次见面,此后的日子里,他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最后在1970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他的离去让众多革命者感到惋惜和不舍,不仅是作为革命的元老,更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领袖和战友。

尽管徐海东将军离去,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存于人们心中,成为了革命的光辉篇章中不朽的向往。

0 阅读:157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