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早已离世!晚年受癌症折磨,如今儿女成他的骄傲

代军哥哥 2024-05-08 13:50:23

如今的演艺圈,是一个争名夺利的名利场。

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演员演戏纯粹是因为热爱。

即便没有天价片酬,他们仍愿意在大屏幕前奋斗。

王志刚就是这么一位质朴到令人崇敬的老演员。

他曾在《抓壮丁》《苦菜花》等经典老片中留下精彩的表演。

然而,王志刚兢兢业业一辈子,却在2012年去世。

临终前还饱受癌症的折磨,在痛苦中与世长辞。

好在王志刚培养的一对儿女早已成为他的骄傲。

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他到底经历了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值得尊敬的老戏骨!

01穷苦人家的优秀孩子

不知何时起,演艺圈成了有钱人家的“后花园”。

没钱没背景的人,很难在圈内立足。

反倒是那些本来就有钱的人,轻而易举就被资本力捧。

可在六七十年代,演员全都是靠实力。

王志刚就出身于穷苦人家,却凭演技有了立足之地。

但在此之前,他也只是一个机械工人。

1935年,王志刚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困户”家庭。

那个年代,大家的生活水平普遍都不好,他家的情况更甚!

毫不夸张地说,王志刚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尽管条件艰苦,但并没有磨灭他对学习的兴趣。

父母供不起那么多孩子上学,只能谁学习好就让谁读书。

因此,王志刚是铆足了劲儿读书学习,为自己争取上学的宝贵机会。

正如现在社会流行的一句话:

“努力学习是唯一一件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事”。

王志刚以优秀的成绩,一直读到了大学。

但起初,他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

因为父亲会一点木匠活儿,王志刚受到了熏陶,对制造业很感兴趣。

长大后知道一台机器能顶几个人干活,他就更好奇了:

“到底是多神奇的一个东西,居然那么快就能创造出那么多东西?”

好奇心的驱使,让王志刚努力考进了哈尔滨工学院学机械工程。

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一家炼钢厂,负责操作机器当技术工人。

而在时代的培养下,他浑身都散发着一股劳动人民的“正气”。

在厂子里,不管是大活小活,王志刚都抢着干。

遇见需要帮助的人,他也总是仗义帮忙并不求回报。

也是因此,大家都喜欢这个小伙子。

厂里举行庆祝演出,同事们纷纷举荐他上台露一手。

其实,自幼贫困出身的王志刚哪会什么才艺。

但他的精神面貌,就是大家最好的榜样。

一首慷锵有力的红歌响彻大厅,让大家瞬间热血沸腾。

没想到就是这次演出,让他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02从机械工意外成为专业演员

1957年,北京多个专业影视院校开始招生。

大家听闻这个消息,都建议王志刚去试一试。

而在大家平日的鼓励下,王志刚也逐渐对文艺表演产生了兴趣。

于是,他竟真的去参加面试了。

王志刚首先来到的是中央戏剧学院。

和他一起前来面试的,看上去都是有钱人的孩子。

不仅形象气质一个比一个好,还都多才多艺。

果不其然,面试时王志刚就遭遇了打击。

考官让他表演钢琴,他却说自己不会。

无奈之下,考官只好让他有什么才艺就表演什么。

但王志刚却坦白了自己的家庭条件。

他并没有因贫困而自卑,反而坦荡地道出实情。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什么才艺都没学过。”

“但我学习能力很强,只要给我机会,我学的很快!”

尽管如此,王志刚却没能获得考官的青睐。

可他依旧没有气馁,转头就去北京电影学院面试了。

这一次,王志刚更是“放肆”,穿着短裤背心就去了。

在一众打扮得体的考生中,他无疑是最另类的一个。

但北电的老师却喜欢这样独树一帜、有特点的人。

尽管依然表演不出才艺,但王志刚的形象却没话说。

他“硬汉”般的挺拔身材和硬朗长相,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

在被要求即兴表演时,他也不怯场,展露出了自己的天赋。

连王志刚自己都有些意外,这次他竟真的被录取了!

就这样,他在北电开始了为期4年的表演学习。

而他也一如既往发扬刻苦努力的奋斗精神,成为了大家的榜样。

03名副其实的老戏骨

每次上课,王志刚都是最早一批到教室的。

他总是抢第一排的位置坐,眼神中都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望。

排练节目时,王志刚更是用心对待,比任何人都认真。

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一提起他,总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毕业后,王志刚被分配到“八一厂”,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碧海丹心》《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经典黑白老电影中,他总是以军人的形象出现。

王志刚对此感到光荣,能展现那个时代的军人风采,他觉得是种荣幸。

如今年轻人看当时的老电影,或许会觉得“假”“太主旋律”。

殊不知那个时代的人,就是那样朴实,认真得可爱。

大家都报着一股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而付出!

我们应该庆幸有王志刚这样的老艺术家,留住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记忆。

但为了演艺事业,他们这群老戏骨也牺牲了很多。

王志刚就曾回忆道:

“我一年将近10个月都在外面,最长的时候3年没回家。”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演员,并不像现在一样拿着很高的片酬。

这也只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无非是比常规工作有趣一些罢了。

而王志刚之所以能坚持演下去,离不开妻子的默默支持。

04成功背后是妻子的辛酸

早在进入北电时,王志刚就认识了自己的妻子。

为了不辜负对方的支持,他一毕业就和妻子结婚了。

但由于妻子的工作在广州,而王志刚在北京。

两个人婚后就展开了长达10年的异地分居生活。

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他们只能通过书信联系。

尽管无法经常见到面,但王志刚却给足了妻子安全感。

在信中,他能把自己每天的生活都交代清楚。

每次想妻子了,他就写几句话,等到约定的日子再统一寄出。

正所谓“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句话就是对那个年代的爱情最浪漫的阐述。

王心刚在外打拼近十年,依然对妻子始终如一。

但这也酿成了他最大的遗憾,那就是对家庭疏于陪伴。

妻子生下大儿子时,王志刚都没能陪在她身边。

尽管妻子充分体谅他,说自己并不在意这些形式。

可妻子越是这样贤惠懂事,他就越觉得愧疚。

于是,1972年,王志刚几经波折终于调到了“珠影厂”。

虽然是在珠江,但也总算离妻子孩子近了一些。

然而,遗憾的是,王志刚却被安排到了行政岗,再也没机会演戏了。

这让他有些难过,可他也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就这样,随着时代的变化,王志刚这等老艺术家逐渐被人遗忘了。

但在王志刚心里,从未放弃对演员事业的热爱。

直到1978年,《挺进中原》剧组在选角,令王志刚再次热血沸腾。

他接触到剧本后,就觉得以自己的经验完全能胜任。

为了能重新好好演戏,王志刚毅然决然辞去了“铁饭碗”,决定好好过把戏瘾。

自《挺近中原》后,他又先后出演了不少角色,还尝试了编导等其他岗位。

虽然重返大荧幕后,年轻人都不认识他,也难以再创当年的辉煌。

但王志刚丝毫不介意,他演戏只是为了热爱,名利之类的一概不图。

遗憾的是,这位老戏骨因患上了癌症,于2012年与世长辞。

和其他星二代不同,王志刚的儿女没有进军影视圈“捞金”。

而是努力学习成了高材生,大儿子考上了清华,小女儿则在华南师范大学。

他们如此优秀,也是王志刚的一大骄傲。

05结语:

纵观王志刚的一生,无不令人佩服!

身为丈夫,他是个始终如一的好男人;

身为父亲,他也是孩子们的好榜样;

在事业上,他更是兢兢业业为艺术奉献。

正是有王志刚这样的老戏骨,才为我们留下了那些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娱乐,更是那个年代独特的历史记忆。

感谢王志刚老师留下的瑰宝,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5 阅读:462
评论列表

代军哥哥

简介:知名自媒体,专注娱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