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上,李先念同意了彭德怀的观点,为何他没有遭到冲击?

历史龙元阁 2024-01-26 00:04:39

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遭到了严重的冲击,从此在政治上一蹶不振,很多人都因为他的原因受到了牵连,比如邓华,就因为彭德怀的问题被迫离开部队,去了四川当省长。

但是在庐山会议上,李先念也同意了彭德怀的观点,为什么他却没有遭到冲击呢?

1951年7月,李先念陪同毛主席来到了庐山,上山的时候,李先念和毛主席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聊起了庐山公路的修建情况。

李先念感慨万分地说道:“这条路可不好修啊,虽然只有35公里了,却拐了整整400道弯。”

毛主席听到也很有感触,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登庐山》。

庐山会议召开后,彭德怀写了一封意见书,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过后十分重视,将这份意见书打印了出来,让大家好好讨论一下。

李先念也拿到了这份意见书,他发现彭德怀提到的很多问题,都和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应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吸取,想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基层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

可见,李先念基本同意彭德怀的观点,从经济角度去考虑,并没有别的。

当时有人故意对李先念说道:“这份意见书,只怕还有路线问题。”

李先念听到后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说道:“事关重大,警惕一些也是好的。”

7月19日的时候,李先念又公开对众人说道:“我和王任重、刘建勋同志聊过了,这份意见书中的许多内容,我们都是同意的,尤其是在抓经济的时候,要多看看。”

在庐山的时候,李先念和张闻天刚好是邻居,闲暇之余两人经常会在一起聊天。在聊到这封意见书时候,两个人大多从经济角度出发,李先念还拿出了一份关于国民经济的调查资料。

但随着会议进程的推进,彭德怀的这份意见书渐渐就变了性质,不少人将信中的意见归为了“路线问题”,曾经肯定过彭德怀的李先念,自然也被里为了怀疑对象。

不过,李先念毕竟只是进行过一些经济角度的分析,并不存在什么路线问题,顶多被列为“一批二帮”,再加上当时主要针对的对象也不是李先念,因此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冲击。

关键时刻,周总理还站出来说了一句话:“李先念同志的工作,和很多人都不一样,他是做具体工作的,是财经领域的专家,军事、政治他没有涉猎,也没什么瓜葛。”

周总理这句话很重要,直接为李先念定了性。

如今看来,当年庐山会议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革命探索的道路,本身就是跌跌撞撞的,唯有经历过失败,才能总结出失败的经验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在后续的革命历程中不犯同样的错误。

如今,党中央已经为彭老总恢复了名誉,那些受到牵连的同志最终也得到了公平的对待!

真理越辩越明,时间证明一切,彭德怀千古,致敬!

0 阅读:8

历史龙元阁

简介:历史龙元阁,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