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迷惑:中国人出殡摆的花圈,在韩国被用来结婚时送祝福

黄娜老师 2024-04-05 12:47:12

话不多说,先上图。

虽然猛地一看,你大概率会断定这是某个“灵堂”,但如果再仔细瞧瞧,从隐约的汉字中,或也能猜出来,这原来是个韩国婚礼现场。

而且,他们的结婚喜帖,都是这样的。

婚礼的红包统一用白信封。

还有下面的照片,同样细扒拉一下花圈上的汉字,你就会发现,这是在给某家新开的店铺送“祝福”,祝开业大吉。

老实说,咱们中国人大晚上的碰到这么一幕,难免还是会感觉有点瘆得慌。

再看这张。注意了,这位叫做朴志训的男团爱豆还健在,而且活得好好的。一众“花圈”,都是粉丝们为庆祝他高中毕业,献上的祝福。

对于一个韩星而言, 在很多场合,“花圈”都是越多约有面子....

比如这位,显然就是个人气超高的爱豆。以至于在咱们看来,似乎有种十里长街送别的气氛...

当然,在送“花圈”的同时,粉丝还得送应援物,以表达对偶像的支持。

像这个“花圈”下面摆放的整整齐齐的黑盒子和白盒子,就应该是粉丝们给爱豆送的礼物。

只是,黑白两色的长条盒子,再搭配上花圈和黑白照片,这画风,简直不要太“阴间”...

另外,这是韩国人在“欢天喜地”贴春联。

按照韩国人的传统民俗,全是用黑色墨水配白纸,呈八字形状斜贴在大门上,并且没有横批。

好家伙,这要穿越到古代,很难不让咱们中国人误以为,这户人已经被满门抄斩了!

还有下图这张,是2023年韩国总统夫妇给韩国人送中秋寄语,祝愿韩国人民中秋快乐的视频截图。

不得不承认,整个视频的画风,确实相当“韩国”,跟前面的几个喜庆场合保持着“高度一致”。

其实呢,要说为啥韩国人喜欢在各种喜庆的场合用白色来装点,据说主要是源于他们的民族传统。

现代韩国人一直自称“白衣民族”。于是,用白色,穿白衣就成了他们眼中很吉祥和端庄的选择。

有关其中缘由,现代韩国历史界最厉害的解释是——韩国人,才是正经的中原人后裔,殷商的传人。

韩国历史学家说,早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武王灭商后,曾将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和他的手下分封在朝鲜半岛。所以,现在的韩国人,那都是殷商箕子的后裔了。

据史料记载,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尚赤。

结果,这么一捋顺,韩国人“白衣民族”的由来,就显得很体面,很厉害了。

遗憾的是,根据大部分东亚历史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记载。这个“ 白衣民族”概念的形成其实并不算很久远,大概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据朝鲜初期。

更早的话,从古代高句丽、高丽,李氏朝鲜的古墓壁画和传下来的艺术作品,这些前近代时期的图形材料中,几乎完全体现不出这个民族族崇尚白衣的显著特征,反而在其中发现了很多颜色艳丽的花纹服饰图案。

比如,这是朝鲜德兴里古墓里面描述牛郎织女传说的壁画。

17世纪李氏朝鲜权贵出行。

如今他们的传统婚礼服装,也是相当花哨的。

甚至,在朝鲜时期的很多文献中,还呈现了“韩民族忌讳白色”的记载。19世纪初,忠清道地域文人李钰的文集中有这样的记载:“我们国度崇尚蓝色,百姓多衣着蓝衣。除了夹衣和长衫,男人们不爱穿白色衣服。女人们特别看重裙子,她们愈加忌讳白色,除了红色和蓝色,普通会衣着青色裙子。”

然而,到了日据朝鲜时代,朝鲜半岛则开始人人崇尚白色了,并骄傲的自称为“白衣民族”。

不得不让人怀疑,这跟东洋文化的影响有点关系。

毕竟,日本人的婚礼,丧葬氛围更加浓郁,在咱们的眼里,甚至都堪称“披麻戴孝”了。尤其是新娘穿的这个白无垢,在大和文化中,征着端庄、纯洁。

还有送红包必须得是单数而非双数的传统,也跟日本人一模一样——他们认为,单数不可以拆开,寓意稳定;反之,双数能拆开,不吉利。

你看日本人的红包。

还有日本人送的祝福开业花圈,是不是跟韩国几乎一个画风?

不过,韩国人用黑字白纸写春联且没有横批的这个传统,到是“自古以来”的,跟日本统治的影响没啥关系。主要源于半岛长期以来的藩属国身份。

宗主国建筑红墙金顶,春联用红纸黑字;

藩属国建筑白墙青瓦,春联用白纸黑字。

所以,咱们再看从风水上推敲似乎不太吉利的那个韩国总统官邸——青瓦台。

它最早是高丽王朝的离宫,后来的李氏朝鲜将其改建成景福宫后园,修建了隆武堂、庆农斋和练武场等一些宫廷建筑。

所以,它只能用“青瓦”。结果无意间跟咱们这儿的很多殡仪馆成了“同款”。

实际上,除了结婚,韩国人出殡同样是用花圈的。除去中央写的内容不同之外,花圈细节也有明显区别,丧事花圈中间一般多用蓝色或纯白,挽联没有边直接白底黑字。

比如下图,是韩国前总统全斗焕的葬礼。

更令人迷惑的是,韩国人的棺材上和很多灵堂上,都印着双喜,不知是何寓意?

懂行的,请帮忙在评论里指点一下。

0 阅读:1

黄娜老师

简介: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头像为本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