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那年,他与一位女子相亲,结果却跟对方母亲结了婚

阿春读书 2023-10-04 22:43:46

约翰生是英国的大文豪,生活在18世纪初。24岁那年,他经人介绍与一位叫露西·波特的女子相亲,结果他却对露西的母亲——波特夫人一见钟情,最后两人还成了亲。

那天,约翰生去跟露西小姐相亲,露西把母亲波特夫人也喊来了。当约翰生甫一坐下,便被波特夫人深深吸引了。原本是跟露西的相亲,后来竟演化成跟露西母亲的相亲。

约翰生从小接受宗教教育,所以克己复礼,是个彬彬君子,从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但现在,当他知道波特夫人是个寡妇后,便不再有道德束缚,他的满腔爱意得到彻底激发,且一发不可收拾,他两眼放光,像饿狼一样牢牢盯着波特夫人。

坐在一旁的露西小姐很是尴尬,她看着约翰生,觉得这个男的真叫人无语,不仅长得寒碜,又高又瘦,像根竹竿,一张脸更是鬼斧神工,到处坑坑洼洼,手术后留下的疤痕这一块那一块,恐怖到一般人根本不敢看。而且,在当时的英国,上流知识分子流行戴假发,约翰生却没有戴,直接露出一头又直又硬的真发,还在后面分叉。尤其是,交谈时,约翰生常常一惊一乍似的做出古怪手势,惹得人既吃惊,又好笑。

但是,波特夫人却对约翰生的言谈非常着迷,她也两眼放光地看着对方,一副花痴样,完全忽略了约翰生种种外在缺陷,她还笑着对女儿说道:“这是我一辈子见过的最聪明的人。”

那波特夫人是不是长得我见犹怜,或者至少风韵犹存呢?毕竟她比约翰生足足年长一倍,足可以当他妈了。答案是“NO”!波特夫人长得极其一般,样貌、风度,远达不到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程度。但她具有过人的理解力,她一听就“懂”约翰生。也正因为她懂约翰生,这就激发出约翰生超常的热情,两人越聊越投机。被晾在一旁的露西只能默默离开。

约翰生与波特夫人就像是“王八瞪绿豆,越瞪越对眼”,自然而然就好上了。很快,约翰生就向波特夫人求了婚。波特夫人也很爽快地答应了。最后,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尽管两人年龄悬殊,但并不影响他们拥有一份美满的婚姻。是的,尽管这段婚姻的开端很奇特,但之后约翰生一直很宠溺她的太太,在他夫人的有生之年,约翰生始终都是一个对妻子温情脉脉、万般娇宠的好丈夫,即便在她离世以后,约翰生也对妻子始终如一。

约翰生夫妇俩的婚姻,有点像现在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其夫人布丽吉特。布丽吉特足足比马克龙大了25岁。要知道, 布丽吉特曾是马克龙小时候的戏剧老师,还是马克龙的初恋,当时青春年少的马克龙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了懵懂情愫,但是布丽吉特是有家庭的,还跟丈夫生了一个女儿,和马克龙是同班同学,哪知道最后“同学变继女”。

“迎娶老师布丽吉特”是马克龙15岁时就有的想法,苦恋老师多年之后,布丽吉特终于和前夫离了婚,奔向了马克龙这个小老公的怀抱,从此过上了幸福得像个小女生一样的生活。

约翰生其人:

塞缪尔·约翰生,于1709年9月7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塔福德郡的小城利奇菲尔德。父亲是当地的一位书商,母亲那方家境一般,一家人勉强度日。约翰生天资聪颖,从小就显露出不凡的文学才能,三岁就能作诗,读书过目不忘,是闻名乡里的神童。19岁时,他在亲戚的资助下进入牛津大学,却因资助中断而被迫在1731年辍学,没能拿到学位。

离开牛津后,他当过一段时间老师,因为童年患有“老鼠疮”,脸上留下了疤痕。他一边耳朵失聪,一只眼睛全瞎,另一只眼睛也视力不佳,而且说话时会不由自主地抽搐,这导致他不仅在求职时处处碰壁,就算勉强被学校录用,也很难受到学生欢迎。

约翰生22岁时父亲病逝,留下的遗产是区区二十英镑和一堆杂书。24岁时,约翰生认识了波特夫人,婚后凭借新婚妻子的积蓄,约翰生在家乡开办了一所学校,可约翰生一没有学位,二没有名气,三不太擅长教学,学校很快就倒闭了。

为了谋生,约翰逊写了无数的序言、开场白、书评、布道词、祈祷词和诗歌。有时还从事翻译工作。1740年到1743年之间他还为《绅士杂志》写了大量关于议会辩论的虚构报道。而让约翰生名扬天下的,是他凭一己之力,编撰了《英语词典》,这是他足以睥睨时代的伟大成就。

词典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有着无比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想想我国的《新华字典》,如果没有它,小孩子怎么学认字?但一直到十八世纪,当法国和意大利都有了自己的权威性词典的时候,英国在这方面却还处于空白状态。就在这个关头,约翰生站了出来。

一开始约翰生计划用三年时间搞定《英语词典》,结果却一拖再拖,花了八年多才完成了这项不可思议的浩大工程。要知道,在法国,《法语词典》是由法兰西学院四十位院士花了四十年的光阴才编成的。而约翰生只带着6位仅负责抄写的助手,但他最终搞定了,并留下不朽的威名!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