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质新能源产品N型光伏电池产能真的过剩了吗?

冷谈哥 2024-05-01 11:16:45

2024年4月26日晚,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杨涛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向媒体吹风。杨涛回答了记者提问。关于所谓“中国产能过剩”,杨涛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领域的优势不是中国政府补贴的产物,而是全球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充分竞争的结果。中国优质新能源产品为各国加快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缓解通胀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美方所谓“产能过剩”不是市场定义下的结论,而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是美国搞保护主义、打压中国发展的又一例证。恐怕“过剩”的不是中国的产能,而是美国的焦虑。

我们分别从全球需求和供应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优质新能源产品产能到底过剩了没有?

需求:

根据相关信息,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在190~220GW之间。具体到全球范围,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中性预期为474GW,同比增长16%。这些预测反映了光伏行业的增长趋势和市场预期。

供给:

据InfoLink统计,2023年,P型和N型市占率分别为71%和27%。而2024年预计N型将全面替代P型,市占率或高达近79%。

在光伏各个产业链面临结构产能过剩的当下,各家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技术发展走势,并积极布局。据草根光伏数据,3月20日至4月20日,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四大制造环节签约、开工、投产项目数达到24个,披露的总投资额达到2180.5亿元。

为何光伏过剩之下,仍有大量企业选择扩产?或许,这些企业笃信这轮产能过剩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是新的N型产能替代旧的P型产能。

“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受到市场需求、技术迭代、政策调整和行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技术迭代推动了光伏行业的结构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虽然光伏行业当前面临结构产能过剩的挑战,但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长潜力有望逐步消化这些过剩产能,特别是在技术进步、成本降低、政策支持和新兴市场发展的推动下。然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并且需要行业内部的积极调整和市场机制的优化。

对比供需看,随着落后产能陆续退出,库存逐步消化,全球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供需关系有望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在行业调整期,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更容易渡过难关,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光伏行业部分玩家的退出可能会对产能过剩问题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产能优化、市场集中度提升、市场平衡、供应链整合、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影响,并为行业的整合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和行业内部的自我优化相结合,以实现健康、可持续的行业发展。

在N型路线中,也有异质结和TOPCon之争。而技术路线的选择,或许也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预计截止今年年底,国内N型光伏电池产能会达到多少?

根据我们收集的信息,到2024年底,国内N型光伏电池的产能达到显著的水平。具体来说,21家光伏公司在2024年建设、投产的N型电池总产能超过了540GW,其中TOPCon电池产能占比达到了91.86%。特别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钧达股份等企业在TOPCon产能投建上处于领跑地位,这些公司的产能合计达到了251.5GW。

此外,晶科能源还提出了2024年的产能目标,计划将其N型电池产能突破100GW。晶澳科技到2023年底形成约57GW的N型电池产能,而钧达股份到2023年底N型电池产能将达到44GW。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N型电池产能在2023年底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尤其是TOPCon技术路线的产能将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产能的增加反映了行业对于新技术路线的积极布局,以及对未来市场竞争力的追求。

预计到2024年底,国内N型光伏电池产能将至少达到540GW,具体数字可能会随着各企业实际投产进度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也就是说到年底,优质新能源产品N型光伏电池才会出现阶段性的过剩。但是,未来几年全球光伏需求持续增长,这些阶段性的产能过剩可能又变成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我是热谈哥和革命的老农

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评

0 阅读:7

冷谈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