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季热播湖南探索农业文明起源

娱乐加速中 2023-10-09 17:03:41

探寻上古世界,追溯文明起源。10月8日晚湖南卫视、芒果TV热播的《中国》第三季,带领观众一览上古人类社会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的深刻转变。石器、火和陶器的出现,让先民告别茹毛饮血的生活,进入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农耕,不仅成全了人们对于安定的梦想,同时也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纪录片取色“重彩”,与农耕文明同源共流,谱写了华夏儿女共同的“家园”。

《中国》第三季持续热播 网友热议“中国人的吃货体质是遗传的”

在告别前三集的神话世界后,上古时期的华夏文明更加有脉可循。石器的使用和火的发现,让先民的饮食习惯有了巨大的改善。择一地安居,成为数千年来农耕文明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传统。为展示农耕文明的厚重底蕴,在视觉效果上,纪录片大胆采用中国画“重彩”的表现方式,结合淡彩绢本水墨,以超现实、拟人的构图方式夸大土地与人、植物与人、野兽与人的关系,描绘了绚丽厚重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色。

伴随着纪录片热播,网友对《中国》第三季的二创热情高涨,仅抖音就超过2000万视频播放量。美兰德蓝鹰数据显示,纪录片美誉度97.9,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自来水式传播,点赞纪录片文化与科普价值。“裹上泥土烤肉吃,这不是叫花鸡的做法吗?原来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这道菜。”“最高端的食材都是使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这话没错。”伴随着网友的热议,“中国人的吃货体质是遗传的”相关话题登上热搜。也有网友表示,看完这期节目后,更加明白珍惜粮食的道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类发展数千年,吃饱肚子依然是头等大事。”

《家园》溯源饮食文化 湖南探索中国农业文明起源

民以食为天。在复杂恶劣的环境和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中,获取食物成为最直接最首要的挑战。第四集《家园》揭示了中国独特农业文明形成的缘起。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先民在不断地寻找、积累经验,从采集植物到学会种植、驯化动物,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根据可考的记录,北方的狗尾草和南方的野生稻率先进入先人的食谱,后经过长期的筛选、改良,最终形成“南稻北麦”农作物种植传统。种植粮食,这一伟大的创举,也深刻改变了文明的进程,至今影响着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

作为农业大省和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中国》第三季也展示了独特的湖南元素。片中提到湖南道县作为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的地方,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见证了中国迎来农业文明的新纪元。而陶器的使用让先民的饮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而多元,可以通过烧烤、蒸煮等多种方式加工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湖南也是发现最早出土陶器的地方。率先掌握水稻种植和陶器使用的湖湘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在这片丰饶富足的土地上,为湖南人种下了追求美好、热爱美食的文化基因。

石器时代开启了农耕文明的曙光,人类的群居也让社会分工、秩序乃至阶级逐步产生,玉开始走进中国人的视野。第五集《双壁》将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继续追溯上古的文化起源。10月8日至12月3日湖南卫视、芒果TV每周日19:30更新一集。跟随纪录片《中国》的脚步,感受华夏文明的脉络!

0 阅读:7

娱乐加速中

简介:娱乐影视一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