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三种境界、三种习惯、三个要点

雨寒说历史 2023-07-12 11:07:00

学习不是漫无目的吸收,知识也不是读过便能装进脑袋。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答案不如让他掌握方法。

答案是一时的,而方法是可复制和使用的。

真正的学习,是在过程中得出经验,掌握方法,然后不断延用和提升的过程。

例如衡水中学的孩子们,他们的学习态度往往是乐学,自主学习,乐在其中。

便能如鱼得水,轻松掌握和驾驭知识。

要让孩子进入乐学状态,那么就要找到源头。

学习有以下三种境界、三种习惯和三个要点,只有了解了,才能正确指导,让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

三种境界

第一层:苦学。

苦学是学习的第一层境界,属于被迫式学习。

苦学的孩子通常有三种情形:不会学,不想学,学不会;但得学。

有些孩子上学后,即使刻苦用功,但变化微小,学习便显得吃力;

有些孩子上学后,发现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心理,不想学;

还有些孩子,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学不会,知识无法进入脑子。

而他们又不得不学习,此时学习在他们眼里,便成了苦差事。

第二层:好学。

好学是学习的第二层境界,属于主动式学习。

好学的孩子,不仅想学,还想知道更多,求知欲强。

好学的孩子,学习是不需要强迫的,求知欲迫使他们学习,自觉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取得好成绩,好成绩又激发了他们对学习更浓厚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第三层:会学。

会学是学习的第三层境界,属于主动延伸性学习。

会学的孩子不仅好学,还能学好。

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会学的孩子能从学习中,悟出自己的方法,遵循方法去学习。

这样不仅能效率高,学的轻松,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能更好地驾驭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写给家长:

学习的境界并不是固定的,大部分孩子在学习难度增加后,可能会产生苦学心理。

但这都是暂时的,当孩子克服了苦学,激发学习兴趣的求知欲,会让他们到了好学境界。

而方法是从经验得出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让他们达到好学境界。

所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当前的处境,对他们加以引导。

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种习惯

第一种,摸清体系,把握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自身的知识体系。

学习一门科目前,可以先将课本的章节大纲读熟,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摸清楚学习的内容。

这样便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得更轻松。

第二种,追溯根源,寻求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而是要弄清其原理。

例如数学公式,需要拆解来源及原因,只要理解了,不管换什么方式提问,都能够解决,才能真正地把知识“吃透”。

第三种,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要养成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例如古诗《静夜思》,可以延伸到李白这首诗是为谁写?他有哪些其他表达思乡的诗?他为什么不回家?现代人思乡都有哪些表达方式?

从一个问题把思维散发开来,久而久之,智力素质提高,学习自然会变得更容易。

写给家长: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积累,可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牵着几次走,孩子便能慢慢找到路,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养成这些习惯。

三个要点

一.多读书,注重基础

基础就像是地基,需要把地基打牢固了,才能往上建设。

有些孩子注重做题,而忽视读书,但基础恰是从课本上获得的。

基础是做题的来源,把基础打牢,才能“见招拆招”,轻易应对习题。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光是要学,更重要的思考。

一个人如果不会思考,成绩再好也只是做题机器。

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的过程便是思考得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遇到问题要懂得独立思考,去寻找正确的答案,锻炼多了,思考能力自然会提升。

三.多重复,温故知新

“学而时习之”,知识除了当场吸收外,更需要反复温习。

这种重复不是机械性的,而是让孩子每次温习时,带着新的问题和目的去学,每次获得的认知都会不同。

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写在最后】

学习的习惯和要点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境界,而这些都是可以培养的。

让孩子学有成效,不要急于一时,学习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要顺着孩子的学习情况,相应的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形成方法。

愿你能陪着孩子,在学习道路上,由苦学到好学,由好学到会学,最后乐学,享受学习的乐趣。

0 阅读:2

雨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