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6岁少女为养家三度卖血,死后三个哥哥为她披麻戴孝

卡门的事 2024-05-18 07:29:58

文|卡门的提琴

编辑|卡门的提琴

1996年,一个年仅16岁的姑娘离开了人世,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他的四个哥哥竟然为她披麻戴孝,不仅如此,全村人都来为她送行。

就算是未成年不能葬进祖坟的的祖训,也因为这个小姑娘而破例。

那么,这个小女孩是谁?她都做了什么,为何能让村民们为她破例?

新的家庭

命运之手对申春玲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眷顾,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户家庭,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

为了让日子好过一些,母亲在春玲11岁那年决定改嫁到嘉祥县的一个村庄。

母亲的新婆家是申树平一家,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初春日子,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申树平家坐落在村子东头,虽然房舍不大,但布局整齐有序,还留有一小块空地可以晒晒太阳。

春玲和母亲徒步走来了这里,他们手里提着些简单的行李,神情有些紧张却也透着几分期待,春玲生怕自己的新家人不会喜欢她,行事格外小心翼翼。

申树平是当地出了名的木匠,家境虽不算富裕但过得也算小康。

春玲一家到了以后,申树平早就在门口恭候多时了,几人到来,他急忙上前相迎,热情地朝着几人一一点头微笑。

"快进来吧,都别站在外头了。"申树平说着,上前亲自搀扶起春玲的母亲,母亲微微一笑,踏进了院门,身后跟着春玲和弟弟。

春玲不自觉地往院子里瞄去,只见几个青年男子齐齐并排站在那里,正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他们这些新来的人。

在继父的介绍下,春玲才认识了他们,是自己的哥哥,四个哥哥都在县城上学。

几个哥哥也一前一后地同母亲见礼,态度恭顺有礼,期间他们偷偷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面前这个乡下少女——春玲。

最后轮到小儿子了,这个膀大腰圆的小子挺直了腰杆,对母亲和春玲说:"您就放心吧娘,有大哥几个在,咱们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大家不禁都被这小子的直白幽默给逗乐了。

当然,还有这个家还有申树平的父母,也就是春玲的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年纪以大,但是笑起来却是十分和蔼,他们还没有孙女呢,见到春玲后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春玲也终于对这个新家庭露出了一丝腼腆的微笑。

就这样,春玲一家三口正式入住进了申树平家,开启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出乎春玲意料的是,继父与自己的几个哥哥对自己非常好,得知自己到现在还没有上学,继父更是自掏腰包让春玲和自己的几个哥哥一起去上学。

当然春玲在家也经常帮着自己的哥哥和父亲做农活,有时候让她歇着,她还不乐意,因为没有这个家,他这个时候可能不知道在哪做苦力,一点农活难不倒她。

几个哥哥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妹妹,一家人还亲切的称呼她为“小铃铛”,那段时间,是春玲最开心的一段日子。

可好景不长,命运又狠狠地给了这个家庭一记重击。

突传噩耗

不久后,申树平在工作时不慎从三层楼掉下,导致终生瘫痪在床,这个本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困境。

平日里这对老两口都指望儿女们将来有出息,家中的顶梁柱倒下,没有了经济来源,让一家老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正当申家人为如何维持生计而犯难时,春玲开口了:“我辍学来照顾家里吧。”

申树平和几个哥哥不可置信的望着春玲,随后便异口同声的拒绝了她,春玲的学习成绩很好现在辍学岂不是浪费了。

而春玲似乎早就料到了家人的反应,哥哥们都在上高中,马上就要高考了,是绝对不能辍学的,自己现在还在上小学,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所以春玲眼神坚定的拒绝了哥哥们和父亲。

看着春玲如此懂事,两行热泪从申树平的眼睛中流出:“孩子,苦了你了,我对不起你啊。”

春玲只是要了摇头,没有继父就没有自己现在的生活,她从不感觉到苦,她只知道有恩就赢定要去偿还。

但是在一天夜晚,让春玲想不到的意见事情发生了。

申春玲的母亲决定带着春玲和她弟弟离开,前夫去世,让这个母亲甚至独自一人照顾家庭的艰难,她不想再重蹈覆辙,于是她打算在夜里带着春玲和弟弟离开。

但春玲却出人意料地选择留了下来。

一个年仅12岁的女童,在面对母亲的抉择时,她说:"妈妈,我虽然年纪小,但我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这个新家待我们和亲生家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共同渡过难关。"

面对母亲的劝说,春玲纹丝不动,母亲最终一肚子气,只能带着弟弟离开,留下春玲一个人独自扶持申家的家计。

自那一刻起,12岁的春玲扛起了整个家里男女老少的重担,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薄弱的肩旁扛起一整个家

从此,春玲放下课本铅笔,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打工和照顾申树平的日子。

白天在田间干活挣钱养家,晚上就得照顾瘫痪的申树平,给他喂饭喂水,一个多小时就得给他翻身一次,防止压疮。

一个娇小的女孩,给一个壮年男人翻身,这项工作对春玲来说过于吃力,每次翻身时她都是咬紧牙关使出吃奶的力气,直到额头冒汗、手臂酸软。

有时申树平看着春玲累得满头大汗,总是抱歉地说:"小铃铛啊,可怜你了,苦了你了。我这把没用的老骨头,真是拖累了你。"

春玲总是笑着回应:"没关系,您这不是还有我呢吗?我把您当成我亲爹了,您就是我的亲生父亲,女儿照顾父亲再苦也应该的。"

申树平被这样的孝心给震撼了,从此,春玲真的就像这个家的亲生女儿一般,守护着整个家庭。

盛有一年的夏天,申树平的病情加重,危在旦夕,爷爷奶奶年纪以大,而当时只有春玲一人在家,申春玲她独自一人将生病的父亲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板车之上,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去往医院的路途遥远,足足有80公里,但申春玲从未半途而废。

烈日炎炎之下,她咬牙拽着缆绳,一步一步地拉着板车前行。

很快,汗水就浸透了她单薄的衣裳,绳索也在她瘦弱的肩头磨出一道道血痕,而在崎岖的路面上,她的脚底很快也爆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泡。

终于在筋疲力尽之际,她到了济宁市医院,满身疲惫的申春玲终于可以卸下重担,让父亲得到妥善救治了。

为了节省开支,她只得暂住在医院自行车棚里,虽然受尽白眼,但她却紧咬牙关,坚持照料着父亲的病情。

秋收时节,家里7亩多的麦地只有她一个人操作,为了不让稻谷倒在地头,她连夜赶工,短短几天,手脚再次磨出一片血淋淋的伤口。

但是最让申春玲艰辛的,就是为哥哥们凑学费的这段时间。

卖血助哥哥圆梦

二哥申建军考上了梦校上海同济大学,3000元的学费却让这个贫困家庭陷入两难,她只得咬咬牙,去血站卖血换钱。

那时候,农村地区卖血还算较为普遍,很多农民为了补贴家用,都会到县城血站献血换钱。

初次她试图卖血筹钱,但因年龄尚小遭到拒绝,第二次她只得虚构年龄终于卖出400元。

然而这远远不够,第三次当护士洞悉她的处境时,怀着同理心只象征性地抽了少许血液,并从自己腰包中慷慨解囊700元相助。

即便如此,3000元的学费目标仍然遥不可及,全家上下只能时刻克勤克俭,汇聚点点滴滴的收入,才最终凑足这笔巨资。

她还连夜赶制了新棉被和鞋子,备好行装给予二哥鼓劲。

申春玲的操劳暖化了二哥的心扉,他难掩眼底涌现的热泪,紧紧拥抱着这个可爱的妹妹,轻声安慰道:"好妹妹,我定会加倍努力,将来有朝一日也要像你这般体恤家人、扶危救困!"。

临行前,她对申建军叮嘱道:"这可是用我的血换来的学费啊,你可得争气点,别辜负了我们一家人的期望。如果用钱的话就给家里写信,我再想办法。"

就这样,一个青春期的少女,用自己的血汗和泪水,换来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1998年春节过后不久,春玲奶奶因大病去世。临终前,她将自己亲手戴了一辈子的手镯送给春玲,算是给这个疼孙女最后的馈赠。

葬礼一过,四哥就在信里提出要考军校,而报考军校需要一大笔钱,他本想放弃这次机会,但是春玲却极力要求四个坚持下去,强的事情自己来想办法。

劳碌多年的春玲已是体力不支,但是为了四哥前程还是毅然决然地来到县城血站,抽取了300毫升鲜血,换来600多元费用。

可是,长期过度劳累加上三次卖血,春玲的身体早已力不从心。

当天抽血回来的路上,她突然意识有些模糊,脚步也越来越虚浮。

就在这时,一辆大货车从对面驶来,春玲来不及反应,就被重重撞倒在地,鲜血飞溅,钞票也被染红了一地。

苦命姑娘永垂不朽

噩耗传来,整个申家陷入绝望的痛苦之中。

本打算用这笔钱给四哥报考军校的春玲,却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申树平几度昏厥,爷爷更是卧病在床,三个哥哥悲恸欲绝,他们像孝顺父母一般,披上孝衣戴上孝帽,为妹妹送行,四哥当时在部队,一接到噩耗便晕了过去,后来赶回家中。

整个村子的乡亲们纷纷为春玲送行,无不称颂她是乡村最美的闺女,更是他们学习的典范。

村里不少人感慨说:"人生能有申春玲这样的孝心和奉献精神,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据了解,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未成年死者不准举行葬礼,也不能入祖坟安葬,但申春玲的事迹感天动地,乡亲们反而破例给她最隆重的安息。

出殡那天,全村妇女都剪下女儿的头发,编成了辫子悬挂在春玲的墓旁,献上最虔诚的祭奠。

总结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申春玲这样的好姑娘,所以我们才不会失去人性中最后的善意。

是啊,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多像春玲一样甘于奉献、不计回报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呵护着亲人,守护着家园。

尽管生活中他们遭遇再多苦难挣扎,但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纯净的心。

2 阅读:20

卡门的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